中卫鼓楼

中卫鼓楼位居城市正中,清初名曰文昌阁, 高23 米,通高30 米,重楼3 层,是一座四方台基拱洞型的楼阁建筑,楼型为四面八方一体式,楼之西南角有一小门可通达楼基上部。 中卫鼓楼特点 鼓楼底基呈长方形,南北长为22.4 米,东西宽为16.65 米。基座正中为“十”字形门洞,分别通四面街道。 门洞高3.75 米,中心为穹窿顶,正中有八卦藻井,入卦图周围悬木雕八仙像,4 个角嵌有石雕龙首, 昂然相对。基座四面门楼上有匾额,是按方位反映中卫地理形胜的,其东曰“锁扼青铜”;南曰“对峙香岩”;西曰“爽挹沙山”;北匾原为“控制边夷”。是一座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 中文名称
- 中卫鼓楼
- 高
- 23 米
- 原 名
- 文昌阁
- 建筑类型
- 四方台基拱洞型
布局特点
鼓楼底基呈长方形,南北长为22.4米,东西宽为16.65米。基座正中为“十”字形门洞,分别通四面街道。 门洞高3.75米,中心为穹窿顶,正中有八卦藻井,入卦图周围悬木雕八仙像,4个角嵌有石雕龙首, 昂然相对。基座四面门楼上有匾额,是按方位反映中卫地理形胜的,其东曰“锁扼青铜”;南曰“对峙香岩”;西曰“爽挹沙山”;北匾原为“控制边夷”。基座之上正中为三重檐十字型歇山顶的主楼,每面3开间,3层3檐,每层有12翘角,最上层四面有现景回廊。楼基四面建有小型陪楼4座,其内壁分别刻,己鼓楼始建、重建的背景、时间、经过及有关事项等。楼顶正中竖垒黑色陶球6颗,四周置蟠龙,组成群龙戏珠画面,但从不同角度看,均为二龙戏珠。是一座体现明代建筑风格的古建筑。历史沿革
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七月十四日庙会时不慎失火焚毁,仅存基址;道光十一年(1831),知县艾椿年率典史沈垣与当地士绅一道捐资重建,翌年建成;1955年,拨款对鼓楼包砖修整;1984年被列为县级重点丈物保护单位;1984年维修时,按照党的民族政策,遵循文物维修原则,改为“控制边陲";1988年县人民政府又先后3次拨专款粉饰彩绘;1992年10月,县丈物管理所本着恢复丈物原貌的精神,在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后,自筹资金着手复原。1992年、1997年县人民政府又先后3次拨专款粉饰彩绘。- 建邺区 1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 玄武区 2美龄宫
- 玄武区 3红山森林动物园
- 秦淮区 4夫子庙秦淮风光带
- 高淳 5游子山
- 高淳 6游子山风景区
- 玄武区 7南京毗卢寺
- 玄武区 8南京城墙
- 玄武区 9太平天国天王府
- 秦淮区 10南京瞻园
- 浦口区 11吴武状公祠门楼
- 鼓楼区 12龙江宝船厂遗址
- 栖霞区 13仙鹤观六朝墓地
- 浦口区 14侵华日军浦口战俘营“抗日蒙难将士纪念碑”
- 溧水 15古蒲塘桥
- 浦口区 16浦镇火车站英式建筑
- 浦口区 17求雨山文化园
- 玄武区 18灵谷寺无梁殿
- 栖霞区 19南京长江二桥
- 浦口区 20六角井
- 栖霞区 21燕子矶
- 浦口区 22老山国家森林公园
- 浦口区 23双井
- 江宁区 24杨柳村古建筑群
- 玄武区 25廖仲凯、何香凝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