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嵬城西夏遗址
西夏时期设置17个监军司,守卫全国安全。其中北地中军司地理位置经专家考证,即省嵬城西夏遗址。负责保卫都城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北部安全,前期为防御契丹,后期主要防备金和蒙古。省嵬城遗址位于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庙台乡境内,现存城址略呈方形,城墙为黄土夯实,残墙高2~4米、基宽13米。北墙长588米、南墙长587米、东墙长593米、西墙长590米。目前发现南面城墙开一城门,城门只有一个门道,宽约4、长13米。门洞两侧铺一层不甚规整的长条石作为基础,其上有四个圆形石柱础。门道中有一石门槛,用较规整的条石做成,高出地面0.3米。石门槛两侧各有一个石门枕,上有沟槽,似安门框的地方,沟槽北面有一半圆形的孔,为承门枢的轴孔。2016年08月23日,新闻报道《8人盗掘西夏古城遗址钱币一万余枚 主犯获刑10年》,再度引人关注。
省嵬城的地理位置与黄河改道,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历史变迁,它蕴涵着沧桑悲壮,但又是丰富多彩的。据《辞海》称:“黄河在历史上改道有26次。”进入宁夏的黄河段,直到现在亦不例外地进行着改道。如,2003年陶乐段因河水猛烈冲刷良田、道路,上千人防洪护岸。这是地球生物钟的客观进程,也是物候、气像、地质、地理运动的综合反映。
根据《石嘴山市文物志》载:“《中国历史地理图集》(中华地图文学社出版,1974年版)第六册宋辽金时期第36至37页的(西夏)境图上,明确标出,省嵬城的地理位置在黄河故道东、黄河水道西。这段黄河改道时间,当在明朝嘉靖十九年(1540年)至万历十年(1582年)之间。如果黄河改道在公元1540年前,那么在该年编篡的《嘉靖宁夏新志》,就不会在该志的卷一上写“省嵬城,河东废城”,在卷首的地图上把省嵬城的位置标在河东了。在《中国历史的地图集》第七册的“明时期图组编例”第二条说:“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地区基本上以公元1852年(万历十年)的行政区为准”。当时宁夏属陕西布政使司宁夏镇。在该册图集的第54至55页《陕西》境图上的黄河,已经改道为今天水道的样子了。大概由于这种原因加上其他原因,清道光年间编纂的《平罗纪略》载:“据《宁夏府志》云,‘省嵬城,在黄河东岸,今属套地’;又云‘省嵬城,在省嵬山下,疑今宝丰(今平罗县宝丰镇)废县地也’。这显
鱼泽滩头嘶猎马,省嵬城畔看黄河。
香醪欲醉茱萸节,壮志还为出塞歌。
骋望因高云外尽,乡关回首愧烟萝。
注释①这首诗选自《万历固原州志》。此诗是作者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长城关时所作。②嘹呖:形容雁声响亮而曼长。《宣统固原州志》、《民国固原县志》作“嘹嘹”。③省嵬城:西夏城名。据《朔方道志》载:“省嵬山,在郡(指宁夏城)东北一百四十里黄河东岸,旧有省嵬城,横枕河滨,为防御要地,今属套地内。”省嵬城在今宁夏石嘴山。2 [贺兰山杂志2015第三期]省嵬城:一把残刀(外二首)省嵬城,一座西夏的屏障一座被仇恨遗忘的城我在残垣断壁上捡到一把锈迹斑斑的弯刀这把刀打下了一片江山演绎了一段如酒的往事当年,在刀的挥舞下点燃了一座城的激情一只埙吹开女人的心扉城头荡起炊烟的歌谣牛群、马队、羊族在此安家而后这把刀没有了血的滋润连岁月也从此尘封明长城:历史在这里蜿蜒你以墙的形式挺立于西风我依稀听到断断续续夯筑生命起源的声音夯瓷了时间和皇权更夯瓷了父母妻儿顾盼的目光我仿佛看到了大殿里的眉飞色舞烽火台的狼烟,把文明与野蛮顺着蜿蜒的土墙一直指向远方废墟在此,残存的城垛在西风中欲言又止哨马营:康熙牵马路过我试图打开那一天的秘密带着肃穆,高举着目光他在哨马营的最高处眺望披满霞光的紫禁城在一块农田边,嗅着稻花之香油菜花迎来了第二个春天留宿过的小村庄岁月的风云几经流散但我坚信历史的长河不会干涸某一天,他会牵马来到河边(作者晓园)【稿件来源】石嘴山市文联
- 中文名
- 省嵬城西夏遗址
- 建筑年代
- 1024年(西夏早期)宋天圣二年
- 地 址
- 石嘴山市惠农区庙台乡省悟村
- 平面形状
- 正方形
- 夯土层厚度
- 7-12CM
- 出土文物
- 玉壶春瓶、西夏瓷人头等
- 考古日期
- 20世纪60年代
- 资料文献
- 《考古》1981年1期
- 文保级别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七批)
- 名单编号
- 7-0487-1-487(省嵬城址)
- 军事地位
- 西夏北地中军司
规模
墙有一座城门,城门仅有一个门道,长13米,厚约4米。门洞两侧铺有一层长条石,其上有四个圆形石柱础。门道中有一石门槛,高出地面0.3米,石门槛两侧各有一个石门枕,上面有安门框的沟槽 。遗址最高处是一座4米多高的烽火台南。据文献记载,这里曾发生过大地震,整个城池陷入地下,只有一老一少在外打水,才幸免遇难。风霜雨露的洗礼,城墙变得矮短,并且断断续续。东墙已面目全非,被人铲平,建造了房屋和院落,南北墙保存较完整。人们就地取材,把几段城墙改造成了砖窑!虽砖窑已被废弃,但一块块红砖换来了省嵬城一处处抹不去的伤痕……城墙现已是千疮百孔,破败不堪。城内还有渠沟的痕迹,可见遗址曾被开发为农田。1965年,宁夏博物馆在此挖掘出唐、宋、西夏等朝钱币、古陶瓷器及铁器,已被列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经过国家文物局认定,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要的是,这里还出土一具瓷制秃发人头,由于李元昊早在公元1033年下令秃发,所以这件更显得文物弥足珍贵。考古人员还发现,除南城门遗址发现少量的砖、瓦等建筑材料外,遗址中未见砖瓦,表明城内居民的住房绝大部分为土屋。夕阳西下,高远的天穹,云烟流动,飘飘渺渺,扑朔迷离。城内,一片空旷,塔台林立,宛若星辰。西望,贺兰山体,横空出世,叠绵连亘,巍然屹立。在夕阳余晖的衬映下,古城依然显的苍凉,厚重,而寂静又为古城平添了几分神秘。省嵬城兴衰
省嵬城是公元1024年修建的。根据《西夏书事》载:“公元1227年(宋理宗宝庆三年)6月……大地震,宫室多坏,王城夜哭……”这次地震既然“宫室多坏,”可以说对省嵬城是有影响的。根据《明史.五行志》载:“1627年2月16日到3月8日(明僖宗天启七年正月初一至二月初二),宁夏各卫、营、屯、堡自正月己巳至二月己亥,凡百余震,大如雷,小如鼓如风,城垣、边墙(即今长城)、墩台悉圮。”这次将近一个月的地震已经使“城垣,边墙、墩台悉圮”,应该说对省嵬城有极大的破坏。根据《宁夏府志》载:“公元1739年1月30日(清乾隆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戌时)……宁夏地震,由北向南,地如奋跃,土皆坟起,平罗北新渠、宝丰二县多断裂,三县城垣、堤坝、屋舍尽倒,压死官民男妇五万余人。“据有关资料称,这次八级大地震的危害性极大,使红果子长城山坡段两处“错位”,肯定地说,对省嵬城的破坏也是极大的。省嵬城的历史是沧桑的,但也是灿烂的。它涵盖着一代枭雄李元昊的宏图伟业,但也留给人们一段王权兴哀更替的史鉴。结构
省嵬城,位于石嘴山市惠农区庙台乡省嵬村,是全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三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嵬城呈正方形,建筑面积为36万平方米。南门有一瓮城,城四周有护城河,宽6米,深1米左右。城东墙被当地农民建成住宅区。西城墙、北城墙较为完整。颓残的城墙基宽13米,最高为4.7米,最低1米.城墙为黄土夯筑面成,夯层20厘米至30厘米不等.根据现城墙遗址来判断,只有东、南两道门,西、北没有门的痕迹。城内西北角,即距西城墙300米、距北城墙200米,有一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地方,堆集的青砖、瓦砾、陶片很多。根据西夏的律令,老百姓居住土屋,官吏居住铺有砖瓦的屋子的规定,这个地方应有两种可能,一是官府所在地或官吏的住宅,一是庙宇所在地。景观
省嵬城遗址是一座气势宏大的古城遗址 这里还有宽阔的城区,平坦的地面,高大的城墙。城墙最高处尚有6米左右且基本保持连续。历经上千年风雨洗礼尚有如此面貌,实属不易。考古工作
省嵬城的军事价值、建筑艺术价值,是研究西夏国这段特殊历史文化的一项很重要的资料。省嵬城是自治区唯一的一座西夏城池。1965年和1966年进行过两次试掘工作。在这两次试掘工作共开探沟330多平方米,并对南城门进行了清理,发掘出一个石门道的填土中,发现大量的木炭和烧结块。发现在填土中的遣物中,货币最多,有唐开元通宝,宋元丰通宝等57枚。两次发掘,除钱币外,还有罐、瓶、碟、碗等。这些瓷器均为西夏时烧制的。有一件弥足珍贵的人头像,该像呈秃发,除头顶施褐色釉外,面部均施白色釉。因为在宋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元昊向境内党项部族人民下达了“秃发今。”元昊自认为祖宗为鲜卑拓跋之后,鲜卑人有过秃发的风俗,为了怀念祖先,保持旧俗,他率先自秃其发,即剃光头顶,穿耳戴环饰。出土的文物还有铜制透空饰牌一件,呈亚字形,正面有纹,背面有纽,长6厘米。该件文物当时认为是一件饰牌或令牌。但现在有的学者认为是“景教”的象征物。关于透空饰牌的儿子宁令哥就信奉道教。关于透空饰牌的归属,现在正在研究中。出土的还有弩、机牙、铁斧、刀、钉等文物。地理位置悬疑
在历史的慢慢长河中,省嵬城的地理位置也出现了不同的答案。关于省嵬城,史书记载不多,据《明.一统志》、《朔方志》记载:“省嵬城河东废城,未详其始。“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大部分志书记载为“省嵬城河东废城”。今天看来省嵬城在黄河西,而不在黄河东,这是什么原因使其地理位置改变了呢?省嵬城的地理位置与黄河改道,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历史变迁,它蕴涵着沧桑悲壮,但又是丰富多彩的。据《辞海》称:“黄河在历史上改道有26次。”进入宁夏的黄河段,直到现在亦不例外地进行着改道。如,2003年陶乐段因河水猛烈冲刷良田、道路,上千人防洪护岸。这是地球生物钟的客观进程,也是物候、气像、地质、地理运动的综合反映。
根据《石嘴山市文物志》载:“《中国历史地理图集》(中华地图文学社出版,1974年版)第六册宋辽金时期第36至37页的(西夏)境图上,明确标出,省嵬城的地理位置在黄河故道东、黄河水道西。这段黄河改道时间,当在明朝嘉靖十九年(1540年)至万历十年(1582年)之间。如果黄河改道在公元1540年前,那么在该年编篡的《嘉靖宁夏新志》,就不会在该志的卷一上写“省嵬城,河东废城”,在卷首的地图上把省嵬城的位置标在河东了。在《中国历史的地图集》第七册的“明时期图组编例”第二条说:“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地区基本上以公元1852年(万历十年)的行政区为准”。当时宁夏属陕西布政使司宁夏镇。在该册图集的第54至55页《陕西》境图上的黄河,已经改道为今天水道的样子了。大概由于这种原因加上其他原因,清道光年间编纂的《平罗纪略》载:“据《宁夏府志》云,‘省嵬城,在黄河东岸,今属套地’;又云‘省嵬城,在省嵬山下,疑今宝丰(今平罗县宝丰镇)废县地也’。这显
历史
然对省嵬城在“黄河东岸”的说法,提出了疑议。相对,对《宁夏府志》因袭传承的记载,给予了间接的否定立国达190年的西夏政权,曾与北宋、南宋、辽、金政权长期对峙,在历史上创造过辉煌灿烂的文明。由于战火频仍、世事变迁、政权更迭,保存至今的西夏建筑遗迹寥若晨星。因而,任何一处西夏遗迹都被学术界所珍视。省嵬城遗址作为宁夏唯一尚存的西夏城址,在2001年7月1日被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新动态
关于省嵬城址修缮工程立项的意见办保函〔2015〕868号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局:你局《关于申请省嵬城址修缮工程立项的请示》(宁文物发〔2014〕117号)收悉。经研究,我局意见如下:一、所报工程立项报告拟采取的技术路线适用性分析不足,且省嵬城址尚未完成保护规划编制,我局暂不同意省嵬城址修缮工程立项。二、请你局指导地方人民政府,委托有资质的规划编制单位联合专业考古研究单位,在做好前期考古和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抓紧编制省嵬城址保护规划,统筹考虑保护、管理、修缮等工作。三、在省嵬城址保护规划编制完成并获批前,若省嵬城址本体确存在安全隐患,急需开展抢险加固的,请你局指导地方人民政府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单独编制保护工程立项报告,并按程序报批。四、请你局督促地方人民政府切实加强省嵬城址的保护和管理,做好日常巡查和看护,确保文物安全。国家文物局2015年06月11日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13年05月03日 13时50分 来源:文物局网站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核定并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943处)以及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共计47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的要求,进一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既要注重有效保护、夯实基础,又要注意合理利用、发挥效益,在保护利用中实现传承发展,认真做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努力开创文物工作新局面,为推进文化遗产强国、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文 宣)相关文学:
1 鱼泽滩头嘶猎马,省嵬城畔看黄河。出自明代石茂华的《九月九日登长城关》朔风万里入衣多,嘹呖寒空一雁过。鱼泽滩头嘶猎马,省嵬城畔看黄河。
香醪欲醉茱萸节,壮志还为出塞歌。
骋望因高云外尽,乡关回首愧烟萝。
注释①这首诗选自《万历固原州志》。此诗是作者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长城关时所作。②嘹呖:形容雁声响亮而曼长。《宣统固原州志》、《民国固原县志》作“嘹嘹”。③省嵬城:西夏城名。据《朔方道志》载:“省嵬山,在郡(指宁夏城)东北一百四十里黄河东岸,旧有省嵬城,横枕河滨,为防御要地,今属套地内。”省嵬城在今宁夏石嘴山。2 [贺兰山杂志2015第三期]省嵬城:一把残刀(外二首)省嵬城,一座西夏的屏障一座被仇恨遗忘的城我在残垣断壁上捡到一把锈迹斑斑的弯刀这把刀打下了一片江山演绎了一段如酒的往事当年,在刀的挥舞下点燃了一座城的激情一只埙吹开女人的心扉城头荡起炊烟的歌谣牛群、马队、羊族在此安家而后这把刀没有了血的滋润连岁月也从此尘封明长城:历史在这里蜿蜒你以墙的形式挺立于西风我依稀听到断断续续夯筑生命起源的声音夯瓷了时间和皇权更夯瓷了父母妻儿顾盼的目光我仿佛看到了大殿里的眉飞色舞烽火台的狼烟,把文明与野蛮顺着蜿蜒的土墙一直指向远方废墟在此,残存的城垛在西风中欲言又止哨马营:康熙牵马路过我试图打开那一天的秘密带着肃穆,高举着目光他在哨马营的最高处眺望披满霞光的紫禁城在一块农田边,嗅着稻花之香油菜花迎来了第二个春天留宿过的小村庄岁月的风云几经流散但我坚信历史的长河不会干涸某一天,他会牵马来到河边(作者晓园)【稿件来源】石嘴山市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