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窦炎的抗生素治疗
来源:
对慢性鼻窦炎的治疗应首先选择药物治疗,只有在规范的药物治疗无效或发生并发症的情况下才考虑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炎、抗过敏、促进黏膜纤毛传输以及改变机体免疫缺陷等,其目标是控制感染、改善通气和恢复鼻-鼻窦生理功能。本文依据有关文献,介绍慢性鼻窦炎抗生素药物治疗研究中的一些新进展。感染是慢性鼻窦炎的首要致病原因,而抗生素一直是慢性鼻窦炎药物治疗过程中的首选药物。然而因耐药菌株(如抗青霉素菌株)的产生,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常用抗生素治疗效果减弱,加之一些产生β-内酰胺酶的嗜血杆菌、流感杆菌等细菌已逐渐成为慢性鼻窦炎的常见致病菌,使慢性鼻窦炎的抗生素治疗变得更为困难。针对上述情况,Gwaltney等曾推荐甲氧苄啶(trimethoprim,TMP,磺胺增效剂)、磺胺甲基异口恶唑(sulfamethoxazole,SMZ)、罗拉碳头孢(loracarbef)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amoxicillin-clavulanate)等抗生素为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一线药物。此外,有人指出,对慢性鼻窦炎急性发作者,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1.0克,1日2次,可取得良好疗效。
红霉素及其衍生物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慢性鼻窦炎抗炎作用的动物和临床试验是近年来的重要进展。1984年日本学者Kudoh在长期应用红霉素控制弥漫性细支气管肺炎(DPB)发展的治疗中,意外发现一些DPB病人的慢性鼻窦炎获得了改善。Kikuchi等对26例接受上颌窦根治手术后症状无改善的慢性鼻窦炎患者每日给予红霉素400~600毫克,疗程平均7.9个月,结果慢性鼻窦炎各种症状均获得全面改善。之后,许多日本文献均报告了相似的结果。1996年,文献报告,Hashiba等对长期药物治疗无效的45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应用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400毫克/日,疗程8周~12周。结果表明,在71.1%的患者,其症状和鼻内镜检查明显好转。研究者指出,疗效与疗程的长短成正相关,疗程在12周以上者疗效更好,且无明显副作用。此外,Rubin等对急性鼻窦炎患者应用克拉霉素,500毫克,每日两次,2周后患者的鼻分泌物明显减少,且黏膜的传输率增加。Nishi等对鼻窦支气管综合征病人每日应用400毫克克拉霉素后,亦获得与Rubin等同样的结果。临床观察还发现,长期、小剂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亦显示出一定的治疗效果。Ichimura等报告,应用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口服150毫克/日,连续至少8周,结果52%的病人鼻息肉缩小,然而对较大的鼻息肉则效果不明显;对另一组患者除应用上述的罗红霉素外,同时给予息斯敏1毫克,每日2次。结果表明,68%的病人症状改善,较单独应用罗红霉素的改善率有所提高,且不仅小的鼻息肉缩小,一些大的鼻息肉也明显缩小。Nonaka等的体外研究证实,罗红霉素对鼻息肉的治疗作用是通过抑制鼻息肉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而获得的。因此,Cervin建议对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经规范的抗生素或手术治疗无效者,可采用长期、小剂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
Kamijyo等应用磷霉素(fos鄄fomycin)鼻腔喷雾治疗28例慢性鼻窦炎,每周3次,连续4周。结果表明,痊愈者占28.6%,显效者占10.7%,有效者占39.4%,无效者占21.4%。研究者认为,磷霉素鼻腔喷雾治疗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并可杀灭细菌。
对免疫缺陷引起的慢性鼻窦炎,Fadal建议,从每年的10月初到次年5月底给予抗生素预防治疗。这种治疗可有效减少呼吸道原发性细菌感染次数以及继发于病毒感染的细菌感染次数,但不能减少病毒感染次数。抗生素预防治疗可使大约四分之三的轻、中度免疫缺陷个体和三分之二的重度免疫缺陷个体的鼻窦炎得到改善。常用于预防治疗的抗生素是阿莫西林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基异口恶唑(TMP-SMZ),剂量分别为其治疗剂量的三分之二和二分之一。部分免疫缺陷较严重的病人使用抗生素后,仍有感染症状,应经静脉加用免疫球蛋白治疗。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