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因素影响中药临床疗效
来源:
随着中药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中药临床疗效不够稳定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中药临床疗效的因素贯穿了药物生产、保存、使用的全过程,尤以以下五个方面的因素尤为重要。◆饮片质量:保证疗效的第一关
中药饮片的真伪优劣及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中药的临床疗效。因此,可将保证饮片质量视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第一道关口。为确保中药材的质量,首先应注重对药材品种、产地、采收季节、及药用部位的选择。例如,广藿香主含挥发油,但海南产广藿香含油在2%以上,不含氧组分含量较高,广藿香酮含量很低;而石牌广藿香含油仅0.2%~0.3%,不含氧组分含量较低,广藿香酮含量较高。又如,麻黄茎有发汗作用,而麻黄根却有止汗作用,故两者应严格区分开来。
其次,药材的贮藏水平也关系到饮片质量的高低。在贮藏过程中应采取避光密闭、通风干燥防潮、硫磺熏杀蛀虫及虫卵等措施,对在库药材定期检查,控制仓库的温度和湿度,发现霉变、生虫或走油药材要及时处理。最后应根据药物的特性,坚持依法炮制,认真执行药品标准,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调剂过程:准确是不二法门
药材剂量不准确是影响临床疗效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药房工作中,调剂人员应严格按照收方-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发药的程序调配中药,正确使用合格的计量器具,不得以手代秤,估量抓药,应当以等量递减的方法准确调配。准确是保证调剂质量的不二法门。
此外,应重视处方应付,以确保中药临床疗效。中药处方应付作为中药调剂的重要内容,是中医药长期临床实践的产物,调配处方时应符合《中国药典》和相关标准的要求;最后,应认真做好发药交待,指导病人正确服用中药。
◆中药配伍:注意药材理化性质
中药配伍是指根据病情、治法和药物的性能,选择两种以上药物同用的治疗方法,药物配伍应用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然而,中医配伍用药往往只考虑药物的性味功效,而忽视了药物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例如,黄连与甘草、黄芩、大黄等中药配伍治疗邪火内炽,迫血妄行及湿热黄疸、大便干结时,按中医的观点属“相使”配伍,然而在煎药的过程中,却由于黄连所含的小檗碱与甘草酸、黄芩苷、大黄鞣质等酸性物质形成难溶于水的盐或复合物而析出,因而影响了药物的疗效。
◆煎煮方法:恰到好处很关键
中药的煎煮方法是否恰当,也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首先,应选择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所煎之药起化学变化、受热均匀、散热慢的用具。其次,先将饮片适当加压后用洁净无异味、含矿物质少的水将饮片淹没2厘米左右,浸泡25分钟左右(以种子等为主的药可适当延长浸泡时间),不宜使用60℃以上的热水浸泡饮片,以免使药材组织细胞内蛋白质遇热凝固而不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然后以先武火煎沸,后以文火保持小沸状态维持15分钟左右(矿物质、贝壳及甲壳类应适当延长),从而使饮片的有效成分充分溶出。再次,一剂药一般煎2~3次为宜。另外,对含有一些特殊药物及贵重药物的方子,应严把“五煎五服”的用药方法,以保证用药的有效和安全。
◆中西药联用:影响疗效的“双刃剑”
中西药联合应用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也可能造成不良的影响。目前,中西药物联合应用的几率越来越高,多数患者往往在服用中药的同时,还服用着西药,部分医生仅从“医”的方面考虑,并未充分考虑“药”的方面开具中西药组方,以期能提高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但综观临床报道,中西药联用目前还存在很大隐患和不安全性,因此应在专业药剂人员的监督下,在充分掌握组方中所用药物相互作用结果的前提下合理联用中西药,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西药联用合理可提高疗效、降低化学药物的不良反应;反之,则会降低药物疗效或产生毒性,引起疾病或不良反应乃至危及生命。故医务人员及患者在合用中西药时应对药物的有效成分加以充分考虑,不可滥用。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