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安县海绵礁地质公园
首页  > 四川  > 绵阳  > 梓潼   »  安县海绵礁地质公园景点介绍

安县海绵礁地质公园

安县海绵礁地质公园
四川省安县的晚三叠世深水硅质海绵生物礁,分布在四川盆地西缘向龙门山过渡的丘陵区,在地表呈带状的点礁出露,延伸可达20余公里,分布宽度可达6公里。类似的海绵礁在龙门山前山的绵竹、江油等地也有发现,但以安县睢水一带最为集中,发育最好。

  1975年,成都地质学院的吴煦纯等在进行野外地质调查时,发现了安县海绵生物礁。其后,吴煦纯教授又进行了多次的野外调查和长期的研究,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论文,引起国际地学界的极大关注,已有欧洲、北美、日本等地的许多地质学家来此进行考察和研究。2000年,安县海绵生物礁带被列为四川省省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受安县人民0委托,四川省地质公园与地质遗迹调查评价中心,对安县海绵礁及其周围的地质景观资源开始进行全面调查和规划,并准备申报建立地质公园。


  现代海洋中的造礁生物最主要的是珊瑚,海绵礁在地质时代曾经盛极一时;海绵礁又多为钙质海绵礁,硅质海绵礁少见;而生物礁多以浅水环境为主,深水礁罕有。安县的深水硅质海绵礁不仅因其稀有独特而备受关注,而且它在造礁古生物群落的演化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各个地质时代的生物礁是由不同种类的造礁生物形成的,地球上生物礁的始祖是前寒武纪以藻类为造礁生物的叠层石礁。自那以后,造礁生物和生物礁不断发展和繁盛,先后出现了古杯海绵礁、海绵礁、苔藓虫礁、层孔虫礁、珊瑚礁以及新的造礁藻类。但是,在古生代结束的二叠纪末,出现了一次生物大绝灭。经过早中三叠世的间断期,造礁生物在中生代再度出现新的繁盛,并以钙质海绵礁和新诞生的六射珊瑚造礁种群为代表,在欧洲古地中海地区有许多经典的产地。安县海绵礁的主要海绵动物是属于硅质六射海绵纲的灯海绵,它的发现,填补了三叠纪东古地中海造礁群落的空白,也弥补了三叠纪海绵尤其是灯海绵的长期间断,在演化上有承前启后的意义,它被认为是欧洲侏罗、白垩纪海绵动物群的祖先,在客观上也反映了古地中海向西迁移时造礁种群的演替。也正因为此,安县海绵生物礁格外受到国际地学界有关专家的青睐。


  安县海绵礁的礁体可高达60米,而欧洲侏罗纪同类海绵礁仅高20米。一般生物礁在海底的生长深度在20米以内,而安县硅质海绵礁的生长深度为100至200米,为典型的深水礁。安县海绵礁的个体直径大者可接近1米,是世界上最大型的海绵,目前已发现5个新科、28个新属、50多个新种,充分反映了它的独特性。


  安县海绵礁在地貌上形成一个个突起的岩丘,在龙门山山前成带分布,山丘周围林木葱茏,田园秀丽。较著名的一个生物礁丘又名烟墩包,远观如卧佛,其附近恰有名为卧佛寺的古刹。


  在海绵礁带周围,安县境内还有众多著名的地质景观地和丰富的人文、生物景观资源,构成以地质景观为主的旅游资源组合。例如:以独特的钙质砾岩喀斯特著称的罗浮山峰林、龙泉砾宫溶洞、汶江石林;以水文景观为特色的白水湖、罗浮山温泉、沸水泉;以特殊地质构造和地貌为特色的千佛山、鹰嘴岩;著名作家沙汀的故居和墓园;龙门山前的村落田园风光等等。


  安县距成都仅2个多小时的车程,距四川的第二大城市绵阳仅30余公里,有一级公路连接成绵高速公路、宝成铁路,并可直通成都和绵阳机场,交通十分便捷。借助海绵生物礁在国际地学界的影响力,将安县的旅游资源加以整合,建立安县海绵礁地质公园,既有利于珍贵地质遗迹的保护,也将推动安县和四川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