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杜甫草堂是继成都杜甫草堂之后的四川第二大杜甫纪念堂。坐落在三台县城西牛头山上,是三台最大的公园牛头山公园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草堂内亭台楼榭,花团锦簇,佳木林立,风景迷人,内有杜甫生平介绍,杜甫在三台期间的事迹及名篇佳作展览,名人字画等。
- 中文名称
- 三台杜甫草堂
- 地理位置
- 三台县城西牛头山上
- 开放时间
- 全天
- 景点级别
- 无评级
历史
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流寓梓州(治地今三台县城)1年另8个月,写下了包括不少名篇的100余首诗。杜甫寓居梓州的草堂及后人修建的草堂寺、工部祠等早已不存,1987年依杜甫多次登牛头山咏吟故事,在县城西郊梓州公园牛头山顶明代工部草堂遗址重建的“梓州杜甫草堂”,系殿堂与园林相结合的仿古建筑群,为县城最大的旅游景点。
据史载,公元762年,弃官入蜀的杜甫又遇战乱,无奈之下的诗人只好从西川节度使治所的成都流亡到东川节度使治所的梓州。"世乱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在这里,杜甫度过了他寄人篱下的又一段困苦生活。
如今的草堂是在明代所建工部草堂遗址上,于八十年代重建的仿古园林建筑群。草堂内诗圣生平馆,中院宏伟的诗史堂,花木扶疏的后院。暖融融的春阳下,几树海棠开得正艳,火焰般的花朵给清静的小院平添了几分亮色。碧绿的荷池中伫立着一尊杜甫的全身塑像,诗人抚袖昂首,满含忧患的双眼遥望着远方。这情景使你想起那令人不堪回首的一幕:公元770年冬的一天,杜甫在离开四川后,终因病痛缠身,穷困潦倒而客死于湘江上的一艘小船上。"青春作伴好还乡"对于诗人来说,只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
旅游信息
住宿
三台杜甫草堂就在城内,游完草堂后可以根据情况住城内一家宾馆。
交通
由于三台杜甫草堂就在城区,因此交通没有任何问题。在城区任何地方都可以打的或坐人力三轮车到三台梓州公园,草堂就在公园内。交通费不会超过5元钱。
景观
草堂不远,就在城西的牛头山上。去时正值仲春时节,雨后初晴,远远望去,整个牛头山苍翠欲滴,充满一派生机。登山之路是一条石阶小道,弯弯曲曲依山势而上,道旁不时可见一丛杜鹃或几枝山茶,偶有鸟鸣其间,漫步这幽静的山林,使人顿感神清气爽。据说,早先这山上有一处古寺为此方胜景,当年杜甫登临时,曾挥毫写有“花浓春寺静,竹细野池幽”的诗句,如此清丽而闲适的句子,这在一生饱受忧患和磨难的诗人笔下是不多的,可见宜人的景色也使诗人暂时忘却了内心的苦痛。
牛头山不高,不一会儿已来到草堂门前。与车水马龙的成都浣花草堂相比,有几分寂寥的梓州草堂倒显得更有韵味。走进虚掩着的大门,便是草堂前院,这里绿竹小径环合,亭台回廊勾连,小巧而典雅的莲池旁,建有杜甫生平纪念馆。来到这里,时光仿佛又回到久远……眼前,浮现出一幅战火连绵,生灵涂炭,人民颠沛,哀鸿遍野的“安史之乱”后的社会生活图画。公元762年,弃官入蜀的杜甫又遇战乱,无奈之下的诗人只好从西川节度使治所的成都流亡到东川节度使治所的梓州。“世乱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在这里,杜甫度过了他寄人篱下的又一段困苦生活。虽然梓州一带有众多的名胜和美好山川可供游历,但诗人感触最深的还是世上疮痍和民间疾苦。“五年客蜀郡,一年居梓州”。杜甫在梓州前后共生活了一年零八个月,留下了近150首诗作,其中包括被后世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些诗篇作为现存1400多首杜诗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无论是叙事抒情、思乡怀友、伤时忧国,都深切地表达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对祖国命运的关切,这些诗篇,也形象地记录了一个封建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古人曰: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得失。杜甫留给我们的是一段可鉴的“诗史”。
步出草堂,回首但见大门两旁有郭沫若夫人于立群手书的一副对联: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卷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对联道出了后世人对这位千古诗圣的高度评价和崇敬。草堂门外,又络绎来了一些前往参观的人,他们也许是去领悟“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深刻,也许是去倾听“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唤……虽然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代圣哲走了,但他留下的诗史般的华章却永远光耀后世。如今从牛头山往下看,昔日破旧的梓州早已变成了一座繁荣而美丽的县城,望着往来不断的车流和熙熙攘攘的人群,我想,一千多年前那段动荡和流亡的历史对杜甫来说是不幸的,然而对于梓州来说又是有幸的,毕竟,这里曾生活过一位值得我们民族永远纪念的人。
牛头山不高,有草堂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