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仙观
严仙观,,是西汉道教创始人之一严君平居住之地。道观最初由严君平之父——严子希创建,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门前有池,名“五担池”,广约0.20亩,水深清澈见底。入山门20米便是正门,也有称“灵官楼”的,为一楼一底建筑,楼上塑灵官像,左右两侧安放钟鼓。门前有紫薇树2株,高与檐齐。正殿为宫殿式建筑,斗拱垂脊,重檐飞角,第一重殿塑二王神像,两侧环殿有神像为十二金仙,像高2.5米,神态各异。第二重殿正中塑严君平,左右是二位神像,上为玉皇楼,殿两侧为厢房。殿前有“君平池”,面积约40平方米。池上有亭,八角八柱,池中每年白莲丛生。第三重殿供奉斗母神像,殿内壁尚有明代壁画,殿柱系石料,上有奇形怪异的兽像,至今仍完整保存。此外,观内还有“苍蒲井”、 “通天并”、 “雄黄井”、 “龙王塘”等古迹。 旧严仙观占有40余亩,周围丛林环抱,观前有泉、塔依偎,观后有群山保护,幽静典雅,庄严肃穆,世为道家胜地,元代时期,香火鼎盛。民国6年(1 91 7年)住持向明初,曾“开七”传道,并组织“道教会”。观内原保存有木刻《道藏经》一部、木刻《皇经》一部、《君平指》一部以及杨雄著的《太玄经》。民国时期,严仙观曾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中神像遭毁严重,原有建筑面貌全非,现存者尚有山门、大门两侧的钟鼓楼、斗姥殿的兽像石础和壁画。
- 中文名
- 严仙观
- 又 名
- 君平庄
- 位 于
- 距绵竹市区10公里的武都镇
- 距 今
- 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简介
观门“严仙观”斗大三字和左阙草书“君平庄”、右阙草书“武都山”,“静”、“定”二字分开写就的楷书以及山门楹联“儒而升仙天下名山跋此地,汉之隐士蜀中易学首先生”,皆是书圣王羲之留下的墨宝。现建筑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观内山门殿、灵霄殿、斗姥殿、药王殿、严仙殿、城隍殿等七重殿宇千楣鹤列,万拱星悬,占地40余亩。其中斗姥殿的匾额“斗姥殿”三字系毛泽东侄子、韶山著名书法家毛远定先生亲笔所书。观前20亩大的五提池碧波荡漾,池畔树木环绕,苍翠映天,风光瑰丽,相传为古蜀玉妃亡后在故乡取土葬妃所致。观后群山拱护,观前池水澄碧,有拔宅池、通仙井、五担池、玉妃墓等多处景点。严仙观是我国早期道教发源地之一。名称由来
严仙观,又名君平庄,在绵竹城北约6公里处,今汉旺镇武都村。现存观宇系清康熙四十三年(1 704年)重建,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 758年)又扩建增修,气势磅礴,殿宇辉煌。山门正中上方有“严仙观”三字,左边墙上书“君平庄”,右墙上写“武都山”,墨迹犹存。主要景点
门前有池,名“五担池”,广约0.20亩,水深清澈见底。入山门20米便是正门,也有称“灵官楼”的,为一楼一底建筑,楼上塑灵官像,左右两侧安放钟鼓。门前有紫薇树2株,高与檐齐。正殿为宫殿式建筑,斗拱垂脊,重檐飞角,第一重殿塑二王神像,两侧环殿有神像为十二金仙,像高2.5米,神态各异。第二重殿正中塑严君平,左右是二位神像,上为玉皇楼,殿两侧为厢房。殿前有“君平池”,面积约40平方米。池上有亭,八角八柱,池中每年白莲丛生。第三重殿供奉斗母神像,殿内壁尚有明代壁画,殿柱系石料,上有奇形怪异的兽像,至今仍完整保存。此外,观内还有“苍蒲井”、 “通天并”、 “雄黄井”、 “龙王塘”等古迹。 旧严仙观占有40余亩,周围丛林环抱,观前有泉、塔依偎,观后有群山保护,幽静典雅,庄严肃穆,世为道家胜地,元代时期,香火鼎盛。民国6年(1 91 7年)住持向明初,曾“开七”传道,并组织“道教会”。观内原保存有木刻《道藏经》一部、木刻《皇经》一部、《君平指》一部以及杨雄著的《太玄经》。民国时期,严仙观曾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中神像遭毁严重,原有建筑面貌全非,现存者尚有山门、大门两侧的钟鼓楼、斗姥殿的兽像石础和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