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沙坪
首页  > 重庆  > 沙坪坝   »  沙坪景点介绍

沙坪

沙坪
沙坪村,原名双坪村,属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康家港乡。地处佳县最南端北靠佳县腹地,东依黄河,南接吴堡,西望绥德,两水而合。2014年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明清时期著名的古驿站(碛口——螅蜊峪——沙坪——吉征店——绥德,杨家沟);毛主席沿着古驿道东渡黄河的途径地,陕北早期红军驻扎活动地。著名的旅游景区,拥有规模宏大的明清古居民建筑群,飞来石,黑水哭,侏罗纪时期的河床古道大峡谷等景点,准3A景区的设施,3A景区申请中。是陕西榆林为数不多的浓缩陕北建筑,秧歌,民歌等典型文化精华,休闲自然风光,红色文化,地质景观为一体的旅游,采风胜地。
中文名称
沙坪村
外文名称
ShaPing
别    名
双坪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陕西省榆林市
政府驻地
沙坪
电话区号
0912
邮政区码
719202
人    口
800
方    言
北方方言
著名景点
古居民建筑、大峡谷、黑水哭
车牌代码
陕K

概况

佳县康家港乡沙坪村,原双坪村,是历史上比较繁华的古驿站,特别是在晋商兴起的明清时期。陕北文化重要的发祥地。毛泽东东渡黄河离开陕北的途径地; 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落由前村后村组成,村区地名包括马道山,总兵山,草窑沟,逃沟(道光年间陕西按察使为当地人,葬于总兵山,数年前墓被盗),前沟,后沟,底街上,春渠,拦羊沟,南沟,格都上(陕北方言,格都意思是拳头),前坪上,坟坪上。村内李姓居多,还有辛,任,刘,习,薛姓,但人数甚少。

名字由来

——陕北名歌之王“赶牲灵”的起源原来叫双坪村(据称有村内地名前坪上,坟坪上得来)。后改为沙坪村,在明末清初时,有一位山西过来的女子叫肖沙,村民们习惯叫她沙沙。沙沙自幼父母双亡,无依无靠,是姑妈把她抚养长大。她表哥是个脚户,专门给别人揽的赶牲口,走南闯北,赚几个钱来养活他们全家。这一年沙沙已长到十八岁了,看见姑妈全家日夜操劳,生活还是过得很平淡,就跟表哥走西北,闯天地。当刚刚走到双坪村时,突然发病,表哥只好将她安顿在一户骡马店里养病,自己赶着牲口走了三边。沙沙在店主的关照下身体很快就康复了。心灵手巧的沙沙每天帮助店主和村里人干活,但心里老是惦记着表哥,每逢有骡马驼队经过,她都要到牌楼下打问。由于思念过度,病故双坪。后来过往的人们听到这件事后,很受感动,就以沙沙的事实你一言我一句编唱出了“赶牲灵”这首民歌。为了让后人不忘记她,把双坪村改为沙坪村。

村落格局

沙坪村的发展规模相当大,它依照黄土高原的特点进行了打造,最早时,要进大村必须要通过一个村寨门,大门关上后,任何人难进,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后被拆毁。前后村口两个大石牌楼把守,规格雄伟壮观,篆刻细腻有致,可惜在文革中被人为破坏。16年重修牌楼。80年代该村油画大师治平于底街上绘有上百平米的全村实景地图。16年米吴公路,清大县级公路改造完工。15年村内村村同水泥路沿着古驿道穿村而过,17年环村公路硬化修通。经过新农村的改造和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从而形成了后村以县级公路沿线为主的现代新农村聚集区,以环村水泥路沿线为主的旅游发展区。旅游发展区分为:1、以底街上,格都上,洞上为主的大型明清古民居建筑群;2、以侏罗纪河床古道峡谷为主的地质景观区;3、以飞来石,牛鼻山,黑水哭为主的自然风光区;4、以寨子堡垒等为主的红色文化区;5、以液湾及水神庙区域为主的生态观光农业区。

历史驿站

——走西口的缩影在这条道上,每天都要走上百头运货的大牲口,他们把碛口的洋布、洋货通过螅镇运到大西北。又将大西北的清油(麻油)、甘草、青盐、皮毛等货运至全国各地。由于晋商的突起,碛口的兴盛,给这条古驿道注入了很大活力,而沙坪村的驿站就显得十分重要。48年3月22日毛泽东、周恩来和中央其他领导人沿着历史上的古驿道到达并经过沙坪,东渡黄河,离开了战斗生活了13年的陕北。沙坪古驿道,是以碛口黄河对岸的螅蜊峪(佳县螅镇)为起点,以螅蜊峪,沙坪,吉征店(绥德吉镇)为主干道,而后通过吉镇一路通过米脂(米螅大路)、榆林通往包头;一路通过三十里铺和绥德并以绥德为岔路一路通往三边(定边,靖边,安边)及宁夏,一路通往延安。由于黄河二碛的激流险滩及晋商的兴起使得古驿道成为陕甘宁通往京津及华北的最重要通道。陕甘宁边区时期,古驿道得到了鼎盛繁荣,成为边区连接外部的重要物资通道,毛泽东曾说:“定边的盐是边区的第一财政” ,而古驿道就成为三边盐外销的重要通道。抗战爆发后不久,古驿道及螅镇归陕甘宁边区管辖,1943年至建国前夕,我党在古驿道起点螅镇此设立了众多的党、政、军机关单位。镇上除了螅镇市、区机关所属单位外,延安在乔志仁办的庆美院建立了八路军联络站。另一部分就是贺龙指挥的八路军120师(1942年5月改晋绥联防军)所属单位和驻军,人数达到八、九千近万。主要有120师后勤部,和平医院,新四旅(原属129师、太行军区)和教导二旅采办处,独立一旅警备五团、八团合作社,三八五旅、三五九旅联络处,负责山西兴县至延安的十八兵站螅镇分站,军民合作社,佳县常元兴店铺,米脂民生站,绥德一分站、二分站,大成粉房,延安贸易公司、盐业公司,新华书店,山西兴县大吉商店以及八路军120师兵工厂等。兵工厂下设炸弹厂、化学厂、枪炮厂和被服厂。从而更显古驿道战略通道的意义。这里有大型的驿站十多处,最有影响,规模最大的有七家,号称“李家七户”。这些驿站的建设格局都有不同。有供骆驼进出的高耸大门,更显露当年的风采。 “我小时候,亲眼目睹了这里的繁华景象,那时驿站里每天都住满了客商,由于道路狭窄,负责运送货物的骡马和骆驼只能分别在白天、晚上行走。”李振录老人回忆道。由于古驿道中的站点螅蜊峪(佳县螅镇),吉征店(绥德吉镇)都设置为镇,后期建设中古建筑民居造成了较大破坏,反而偏安一隅的沙坪得到了较好的历史原貌保护,这也就是为什么古驿道上只有沙坪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缘由。古民居:荟萃了陕北明清明清建筑的精华,源于驿站的影响,造就了富家一方的财主乡绅,如誉为“身修仁义礼智信,积德葭吴绥米清”的大财主,民居尤其以底街上,洞上蔚为壮观,其中底街上民居据村里记载曾修建三年有余,由于规模宏大,建筑精美,耗资不菲,费尽资产,主家不得以建筑的一半用于抵扣工人工钱(至今界墙仍存)。马号:在底街上,原来最大的货栈,专供客商饲养马屁,内有大量“驴槽”(喂马用)。塌庙儿:原在此处修建有最大的庙,后由于修建拆毁坍塌,故称塌庙。地势险峻(石壁悬崖),视野开阔,后由于修建米吴公路炸毁。后为纪念此地,特迁移山神上山,但由于此地石材上乘,又紧临米吴公路,故大量采石,山神被迫做出让步,紧能容牌位之身,再无修庙之地。牌楼:道光御批贞洁牌坊,修建于前村,后村,规格雄伟壮观,篆刻细腻有致,可惜在文革中被人为破坏;沙坪村古牌楼的史说(根据回忆整理)沙坪祖辈时有兄弟四个(俗话为四大门),据老人说,其中兄长门下(大门)有一男取白氏为妻,男的早年去世,留下父母及儿女,公公和婆婆年迈,儿女幼小,全家以务农及开骡马店为生。白氏担当起重任,上孝敬公婆,下抚养教育儿女,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尽力全身心照顾家人,一着清白守寡。白氏的事迹得到全村人的赞扬,逐渐远传周围村庄及方圆几十里的地方。后来在清朝鼎盛时期,地方把白氏事迹上奏朝廷,皇帝看完奏折感到事迹应该发扬光大,在奏折上批复“贞洁”二字。后地方出资银两修建贞洁牌楼。贞洁牌楼两座,分别坐落在村子的前牌楼圪槽和后牌楼圪槽靠近主河床边沿。其中前牌楼坐落在前牌楼圪槽水渠靠村内一侧,约离水渠15米处,后牌楼坐落在后牌楼圪槽水渠靠村外一侧,约离水渠25米处。两座牌楼基础都为河床边的坚硬天然石头。前后牌楼正是坐落在沿河床通道进出村庄的必经之道的正中央。贞洁牌楼高约10.5米,宽约12米。直立四根600X600mm石柱支撑着刻有花卉的石头顶戴,顶戴中间挂着有花边的御旨“贞洁”石牌,靠近最外侧的四个角上装有四个风铃。牌楼的结构简明庄重,全部为锚插结构,代有浓厚的清朝鼎盛时期牌楼风格。1967年遇到人为的破坏。从正面或侧面观望时感到高大、雄伟、稳重,自然的给于一种庄严感和对前辈的贞洁敬佩感。特别是那四个风铃,每当刮大风时就叮叮当当响,提醒着全村男女老少要下雨了,暗示着应注意安全。

文化历史

——陕北文化的起源传承追寻陕北秧歌之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北秧歌起源,古老秧歌”二十八宿“秧歌的诞生地及唯一流传地。 沙坪秧歌名震葭吴绥米清(榆林南区)。秧歌重要表演形式“踢场子”由沙坪村民间老艺人李万福首创, 并进一步发扬演绎出目前二人,三人,四人,八人场子。——”二十八宿“秧歌——陕北秧歌的活动程式虽说大同小异,但就其形式分类又包括“二十八宿秧歌”、“神会秧歌”、“老秧歌”和“新秧歌”等。其中“二十八宿秧歌”历史最早,流传于佳县沙坪村的一种古老秧歌形式,传说它反映的是“紫微星”刘秀带领二十八人星宿下凡,治国安邦、驱邪除魔,致使天下太平,万民欢庆,民间从此才有了秧歌。秧歌队由二十八人扮成神的形象。伞头指刘秀(紫微星),其他人扮以东方甲乙木,为蛟、狼、蟹、犴四星;南方丙丁火,为猪、蛇、虎、猴四星;西方庚辛金,为牛、羊、狗、龙四星;北方壬癸水,为豹、猿、蝓、蚓四星;中方戊己土,为貉、雉、蝠、獐四星;日方为鼠、马、兔、鸡四星;月方为狐、鸟、燕、鹿四星。这种二十八星宿秧歌队角色完全是拟神化的人物。以金、木、水、火、土、日、月为七个首星,每星立四方,共二十八位星宿。目前这种秧歌形式只在佳县沙坪村还有保存。二十八宿秧歌是古代祭天仪式流传下来的民间祭祀活动,它是以汉光武帝刘秀为摩拜对象,因为刘秀推广儒家思想,以德治国,体恤民情深的老百姓爱戴,体现了老百姓希望得到统治阶层的体恤以及神灵的护佑。二十八宿秧歌的人物扮相和化装,皆按传统戏曲帝王将相装扮。以伞头为神权象征的二十八宿秧歌队,刘秀扮皇帝手执黄罗伞,身后的马武、姚期等人物穿战袍各执兵器,动律沉稳、庄重、威武似大将出征,如天兵天将下凡。其中有这么一段唱词:“五月里来五端阳,刘秀十二走南阳,姚期马武来救驾,二十八宿扎昆阳。”这种秧歌把历史人物神化了,认为刘秀是紫微星下凡,姚期、马武等是天神二十八宿星象,共同辅佐刘秀灭王莽建立东汉王朝的故事。其表演程式与神会秧歌类似,包括“起场”、“谒庙”、“排门”,“搭彩门”、“踩大场”。佳县沙坪村的二十八宿秧歌虽说是表现刘秀灭王莽的故事,但充满着“阴阳五行”学说和道教色彩。二十八宿秧歌是依照金、木、水、火、土、日、月、组成的。每组星象由四人组成,共计二十八人。这种秧歌形式表现着当地群众祈求五行相生、相克、风调雨顺、连年丰收的愿望。据佳县白云山道观道长张明贵介绍,二十八宿和五行紧密结合,即东方四星宿为甲、乙,属木;南方四星宿为丙、丁,属火;西方四星宿为戊、已,属金;北方四星宿为庚、辛,属水;中央四星宿为壬、癸,属土。二十八宿的具体名称为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昂、毕、嘴、参、井、鬼、柳、星、张、翼、轸。民间则将二十八宿以动物形象命名,从神秘化趋向生活化。具体称谓有獬、狼、犴、虎、猪、猴、蛇、龙、蛟、牛、狗、羊、豹、*(左犭右俞)、猿、蚓、貉、蝎、雉、獐、兔、鼠、鸡、马、狐、燕、乌、鹿等。两种称谓在民间与五行学说形成了有机结合如亢金龙、角木蛟、箕水豺、尾火虎、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等。阴阳五行与二十八宿学说,不仅影响着民间秧歌活动,还渗透在群众的生活中,如农村木匠将锯子称作“奎木狼”,将画线用的线斗子称作“角木蚊”。农村盖房合龙口时贴有“合龙正遇紫微星”的对联,祈求吉星高照、吉祥如意、四季平安之意。追寻陕北民歌之魂陕北民歌之王——“赶牲灵”以沙坪村村名历史由来的真实故事编写,并经由古驿道远播,后来经青年时代赶着牲灵走三边,下柳林的人民艺术家张天恩整理,并于1949年教唱给西北文工二团的杜锦玉、白秉权等多人,从而唱遍全国。古驿道的声名显赫及鼎盛繁荣造就了璀璨的赶牲灵文化,长期的离家外出赶牲灵,正所谓“女人忧愁哭鼻子,男人忧愁唱曲子”,对陕北民歌的创造及传播古驿道发挥了重大促进作用。,以古驿道串起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陕北民歌,如古驿道起点螅镇渡口为背景的“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跑旱船”,以沙坪为背景的“赶牲灵”,以三十里铺为背景的“三十里铺”,以三边为背景的“下三边”等等。"走头头的那个骡子哟哦 / 三盏盏的那个灯 / 哎呀带上的那个铃子哟 / 噢哇哇得的那个声
  白脖子的那个哈巴哟哦 / 朝南得的那个呀 / 哎呀赶牲灵的那人儿哟 / 噢 过呀来了 / 你若是我的哥哥/妹妹儿 / 一招你的那个手 / 你不是我那哥哥/妹妹哟 / 走你得的那个路
  走头头的那个骡子哟哦 / 三盏盏的那个灯 / 哎呀带上了那个铃子哟 / 噢哇哇得的那个声 / 你若是我的哥哥/妹妹儿哟 / 招一招你的那个手 / 你不是我那哥哥/妹妹哟 / 走你得的那个路 / 你若是我的哥哥/妹妹儿哟 / 招一招你的那个手 / 你不是我那哥哥/妹妹哟 / 走你得的那个路"
崔永元口述历史沙坪村“伞头秧歌”视频

红色文化

——记忆陕北早起红军革命历史1948年3月22日毛主席及中央沿古驿道途径沙坪村后于23日晨东渡黄河;由于古驿道的战略通道意义,国民革命陆军第八十六师井岳秀部 1932年驻沙坪村1个营,晋军阎锡山部 1936年7月驻沙坪1个营。 营部设格都上。根据史料记载当时沙坪红军组织蓬勃发展,党员众多;1934年木头峪暴动宋家川的抗日义勇队潜入佳县后,路过佳、吴边境沙坪村时,还动员了一批当地党员。 革命时期的国共斗争中,沙坪村李汝福积极拯救革命义士曾被陕北十二个县人民赞颂并联名送碑,碑中记载:“身修仁义礼智信,积德葭吴绥米清”。1935年5月,中共西北革命委员会主席刘志丹,西北军事委员会前敌总指挥部政治委员高岗一行来到沙坪附近的梁甲村,刘将军还巧妙地利用一次意外的事故,策划了诈降诱敌的战略,后来红军以此战略成功歼灭沙坪上国民党军队。(刘志丹的住处外面配有特务连(相当于现在的保卫人员)在站岗,一天特务连的一个战士在窑洞外面擦枪的时候,不小心枪失火了,把另外一个战士给打死了。刘志丹对这位擦枪失火的战士说:“你带上枪到沙坪上假降国民党军队,就说,梁家甲村住着很多红军,引诱他们来梁家甲村和红军交战,这样红军就可以将国民党的军队一举消灭。”此战士来到沙坪上以后,把国民党的一个营引诱到梁家甲村红军的埋伏圈,此时他乘敌人不注意,开枪把该营的营长从马背上打下来,红军乘此机会把该营全部歼灭打了一个打胜仗。)国共犬牙交错时期,以飞来石崖窑寨子堡垒为主的革命遗址,清晰的再现着革命的艰辛及不易。崖窑寨子堡垒距地面四五十米,绝壁悬崖,对河对岸的古驿道形成绝对的监视及威慑,极大的震慑及牵制了当时的反革命。

自然景观

——探寻黄土高原侏罗纪时期的地质脉络飞来石:村南的飞来石,虽经多年风侵雨蚀,仍独立挺拔于高山之顶。对面崖山的石寨向人们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诗曰:烟霞明灭涂峭壁,峥嵘怪石山头立,峡谷道长驿站边,一树翘望沙坪里。河床古道大峡谷数亿年前的河床古道大峡谷。牛鼻:因山脚有一形似与牛鼻子的石崖壁而得名。因山上郁郁葱葱的槐树而闻名,但槐树赶在国家封山禁牧之前全数砍伐,现家家户户手推车,以及椅子床等木质家具皆来源于牛鼻山槐树木。黑水哭:处于河床古道大峡谷,水面上方一线天,水面广阔,水深不见底(据说从未探测出),内有乌龟活动,成为闻名远近的探险水手的乐地枣林:郁郁葱葱的枣林,每年举行采摘活动。液湾:液湾涌流山泉,依山泉修建液湾水库;辘辘井:由于采用辘辘从深井绞水而得名,繁华与底街上以及马号的客栈繁荣,有一个栈桥与马号相连,后衰落废弃,村内自修路拆毁栈桥,封井,后在新农村建设村村通工程建设时间重建辘辘井,但雄伟不现当年。

文化艺术名人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北秧歌起源,古老秧歌”二十四星宿“秧歌的诞生地及唯一流传地。 秧歌表演名震内外,无出左右。表演形式多样,人才辈出。李万福,陕北有名的民间艺人,”武场子“的开拓者,他的传统秧歌节目“踢场子”被后人们传承下来。任员外,民间艺人,传统秧歌中当“伞头”,声音委婉曲着,高亢有力,尤其以那首“碾轱辘辘圆,碾轱辘辘圆”所著称,该句采用传统修辞艺术中的“起兴”手法(大量出现在论语,楚辞中),类似与陕北民歌“大红果子薄皮皮,人家都说我和你”。李汝生,民间艺人,传统秧歌中的”老艄公“,诙谐幽默,才大艺高,”我老汉今年那八十三那...“,近半个世纪表演不停传唱不衰。四娃:老中医,民间艺人,机械师,医术精湛,艺术更精湛。专治疑难杂症,如脱发,疮等堪称传奇。兼治牲畜更如小儿。传统秧歌中出演”老艄公“,”穿的烂,走得慢,一条裤子穿三反...“的自嘲表演不鸣则己,一鸣惊人。国家土枪管制前,制作土枪因精度高,射程大远近闻名,周围山村兔子山鸡几近绝迹。刘彩平,社会活动家,艺术家,实业家,人称“疯子”,一直从事石雕艺术,现兴办实业,养鸡场名扬村内外,由于材食来源于农作,故为有机食品,质量上乘,但价格较市场贵二道五毛。李汝福,曾被陕北十二个县人民赞颂并联名送碑,可惜在文革中被毁。碑上的两句:“身修仁义礼智信,积德葭吴绥米清”的佳话至今被人们传颂。

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一角

交通

米吴公路途经;2014年改造完工;2016年扩建;环村公路2017年经过县交通局招投标。水路直通山西碛口(实为河道);距离青银高速辛家沟收费站约15km;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