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禄第比较有名气,除了这老屋的“九九”气派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屋的主人张弼士就是国内很有名气的张裕葡萄酒创始人。光禄第简直就像一位大官的大宅,北靠山,屋前是一片稻田。大院门前有清政府御赐“乐善好施”、“急公好义”牌坊,正门上的“光禄第”匾额为据说清代名臣李鸿章手书。整座宅院面积4000余平方米,共有18个厅、13个天井和99个房间,飞檐斗拱、雕梁画栋。
- 中文名称
- 光禄第
- 地理位置
- 广东大埔县西河镇车龙村
- 占地面积
- 4336平方米
- 建筑面积
- 4698平方米
- 始建时间
-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
- 建筑风格
- 客家民居围龙屋
简介
张弼士故居——“光禄第”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整座建筑座东向西,土木结构,粗犷严谨,堂皇大观,建筑面积4180平方米,由三堂四横一围构成,是客家围龙屋的一种。屋内有18个厅、13个天井、99个房间、还有前后花园及书斋等,共花了11年时间,最多时能住100多人。整座建筑工艺精致、绘雕并齐、中厅两旁斗拱有穿凿鎏金的麒麟凤凰及飞鸟走兽,大厅两旁斗拱有木凿鎏金通花金狮滚球,正门顶灰塑李鸿章手书的“光禄第”屋名 。
地理位置
“光禄第”位于张弼士故居旅游景区内,坐落在梅州市大埔县西河镇车龙村,距广州市区470公里左右。村内生态优美、民风淳朴,2002年“光禄第”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车龙村被评为“广东省人文历史类最美丽乡村”。
历史
张弼士故居“光禄第”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工程历经11年,是客家民居建筑经典的代表之作。
李鸿章亲笔手书“光禄第”
建筑特色
概述
踏着布满岁月磨痕的石板,走入了“荫远流长”横匾下的外墙门。
门板斑驳,正面上方石匾上“光禄第”三个大字早已褪色,只有门上贴着的一副春联还灿灿如新。
穿行于厅堂横屋之间,看那天井花木、屋角绿树、木门镂花、古墙蔓藤、箕箩挂壁、红花出墙,无不极具中国古典审美情趣,不经意间回首,于院中侧门外窥,郭外青山,村边绿树。
屋内可以看到以前很多的客家人用具,例用结婚八大件。
最左边横屋的大门由六扇屏风式的小门拼成,门扉紧闭。因为有很房屋锁了起来,不让人参观,所以意犹未尽之下,只能央央而回。
中堂
中堂是接待客人和家族聚合、议事的场所。也是整个大屋讲究的建筑空间。您看,那穿凿鎏金的麒麟凤凰及飞鸟走兽形态逼真,两旁的厢房中堂的屏风都雕刻精细,金碧辉煌,这些都无不体现一代商界大亨的豪华气派。
上堂
上堂是置放张弼士牌位和祭祀的地方,上堂左侧第一间房为张弼士起居室,两旁厢房则是内有鸦片床的接待室。规划光禄第的中堂布置张弼士的生平事迹及相关资料图文展览,以及仿制摆放原有各种牌匾、灯笼等装饰物。
屋主介绍
屋的主人张弼士,祖籍大埔车龙村,生于1841年12月21日。从小替人放牛,18岁那年远渡南洋,先在纸行当杂工,得老板信任升为账房。他刻苦耐劳,在掌握了岳父的全部财产后,从19世纪60年代起经几十年不懈拼搏,资产超过8000多万两白银,成为当时东南亚首富。
清光绪年间,曾任槟榔屿领事、新加坡总领事,光绪二十九年,觐见光绪皇帝,获授太仆侍卿、光禄大夫;民国初年,张弼士被委任为袁世凯总统府顾问、工商部高等顾问、南洋宣慰使、立法会议员、参政院参政、全国商会联合会会长等职务。张弼士既是商界大亨,更是著名的爱国侨领,是客家八贤之一。
在国内,张弼士还是中国葡萄酒之父,创办了张裕葡萄酒公司。此后他在国内外建起了大量的房屋,帮贫济困,西河的光禄第为其中之一,山间中的这座光禄第为三堂四横一围的超大型围龙屋,内有18个厅,13个天井,99个房间,十分壮观。
张弼士一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学习、研究的东西。曾被清政府任命为新加坡总领事,近代的光绪皇帝、慈禧太后,现代的孙中山、袁世凯,乃至美国的威尔逊总统,都对他“生为中华民族,当效力于中华民众”的爱国思想所感动。据张弼士的后代介绍:1916年,76岁的张弼士在马来西亚巴达维亚逝世后,叶落归根,其棺木被运回车龙村。整整一个月的祭拜活动后,安葬在下黄沙坑村。
周边建筑
无逸亭
无逸亭在“光禄第”右侧原上花园,亭内布置了石磨、砻等客家先人生产工具。原亭内有联,曰:“无事还当师远甓,逸情岂必羡流觞”;“无事消闲观稼圃,逸才修禊会兰亭”;“无处不栽花记频年纵览迨编名园矧当秋水临门两三人野航恰受;逸亭常饮酒得意日倾谈应多雅韵且待春风满座六一老乡杖还来。
百果园
百果园设在“光禄第”右侧原上花园和后围,种植了南国佳果荔枝、芒果、木瓜、桃、李、枇杷、黄皮果等名优水果近百种。近十棵荔枝已有百年树龄,据说是“光禄第”建好后张弼士亲手种植的呢。如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荫福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