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生书院在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徐城镇旧城内。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于万历十九年(1591年)贬任徐闻典史时,有感于当地士子轻生,因而倡建此书院,清代经多次修建,1984年重建。
- 中文名
- 贵生书院
- 校 训
- 君子学道则爱人,天下之生皆当贵重
- 创办时间
- 1591年
- 知名校友
- 汤显祖
- 所属地区
- 广东省镇江市徐闻县徐城镇旧城内
- 主要奖项
- 1990年列被为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简介
贵生书院坐落在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城古城圣殿塘(今南门塘)东50米处,原有一条石道,由登云塔(明代建筑)一直延伸到书院,并连接着其后的文庙,形成徐闻文化教育的基本格局。
景观
如今走入贵生书院,除了敬仰缅怀外,我们更多的是学习与借鉴——在这座书院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清教育的大致体例和学宫学院的大致布局。
贵生书院坐北面南,是四合院式庭院建筑。书院前堂一座三开间,面阔13.5米,进深7米,硬山顶砖瓦结构,前檐柱二支,前堂大门上有题匾“贵生书院”。书院前庭有几株郁葱的凤凰树与古榕,还有一口古井雅称“梦泉”,相传为汤显祖所凿。沿前堂往前19.6米,有东西学斋两座,各为六开间,面阔16米,进深6.5米,砖瓦结构。明清两代学斋分列: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格物、致知、修身、齐家和治国12间课室。两学斋之间的正厅为讲堂,进深7.1米,面阔6.3米。书院庭中还有一古亭,院内存古碑刻多块,有《院规条》碑、《五夫子宾兴条例芳名录》碑、《贵生书院官田》碑和新捐生碑等。
贵生书院前有明代石道,全长732米,宽4.6米,东西走向,路面有牛车车轮辗成轨迹2道,深达13厘米。沿石道西走300米有学宫,建于明,仅存大成殿,1986年重修,现完好。书院和石道为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展览
重修与保护 书院传承“贵生”精神目前的贵生书院是清道光三年重修的,在明代原规模上扩大面积,修葺一新。书院在1985年再次得到重修,并于1990年列被为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贵生书院为纪念宣传其教育思想与贵生精神,如今书院已重新布置,大厅讲坛放置有汤显祖座雕,坐像照壁写有汤显祖诗句“天地孰为贵,乾坤只此生”,并有系列汤显祖廉政文化陈列。
两列厢房布置汤显祖事迹文物展,在展示中我们看到了历代文人对汤显祖的纪念追崇及现当代名人对汤显祖的高度评价。历代先贤学者到徐闻来都会到贵生书院瞻仰汤显祖;历代文人也经常在书院内聚会。
其中剧作家田汉的句诗“贵生书院遗碑在 百代徐闻感义仍”,既概括了汤显祖的追求,也寄托了我们徐闻人对先师的仰慕之情。
创办原因
古代广东徐闻县民风好斗人皆轻生,汤显祖为了推广中原文明化土著之俗,其联合
汤显祖将书院的12间教室,分别命名为审问、博学、慎思、明辨、笃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并在《徐闻留别贵生书院》一文中道:“天地孰为贵,乾坤只此生,海波终日鼓,谁悉贵生情。”汤显祖在教学上对弟子一视同仁,因材施教,扶理谈修,每日津津不厌。
知县熊敏捐俸银在徐闻县城西门塘畔创办了一所“贵生书院”,教民知书识礼,认识生命的重要性而化其轻生之俗。并宣传“君子学道则爱人”、“天下之生皆当贵重”的人生哲理。
影响
通过汤显祖的教育和宣传,徐闻文风渐盛,科举盛行。
清《王夫子宾兴》碑文曰:“自明义仍先生来徐闻建书院,而徐益知向学,当时沐其教者,辍魏科登赋仕,后先辉映,文风称极。”明万历19年至崇祯年间徐闻连年旱灾,民食不果腹,但人人向学,仍出了15名举人。明清两代徐闻多次修缮贵生书院,并订立了《院规条》,还拨出学田96石作为会科经费,可见汤学已经深入徐闻人心。汤显祖病逝的消息传至徐闻,徐闻县兴建了“汤公祠”,以此表达当地人民对他的崇敬和怀念。
历史汤显祖与徐闻贵生书院
明万历十九年(1591),汤显祖因上疏弹劾语犯神宗,被贬为广东徐闻县典史。在徐闻,汤显祖“深感此地人轻生,不知礼仪”,便伙同同乡知县熊敏,共同创办贵生书院。
汤显祖崇尚挚爱,提倡“贵生”,这是其戏剧之魂,更是其教育之旨。汤显祖带着他的“贵生”思想踏上徐闻大地,“立贵生书院讲学,士气顿移”,从此,徐闻形成宾兴制度,以此教化乡梓,开启民智。
“疏愚之资,孤焉瘴海。天幸得挹长者卷卷。还乡病起,更辱远谕,乃至处以餐饯。徐闻几许闲田,添尉一口,可谓荒饱矣。九日欲吊长沙,怀湘而雷,一宿贵生书院,视海上人士自贵其生何如也?万里炎溟,冰雪自爱。”
——摘自汤显祖《答徐闻熊令》(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87年))
明万历十五年(1583):汤显祖带“贵生”到徐闻 明代临川大才子,戏剧家、教育家汤显祖为何对徐闻如此情有独钟?这要从明万历十五年(1583)说起。那一年在京述职的汤显祖,目睹全国性的灾荒和边防洮州失事,他对现实极为忧虑与不满。万历十九年(1591)闰三月,慧星出现被当时视为“不祥之兆”,神宗借此责备言官,汤显祖觉得时机到了,上疏弹劾那些无行的辅臣科臣,并语犯神宗,被贬为广东徐闻县典史。
“天地孰为贵,乾坤只此生”,“天下之生皆当富贵”,汤显祖推崇“贵生”,这与他戏剧思想中主张的“至情”是一致的,他在《牡丹亭》题词中称:“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汤显祖尊重生命,崇尚感情,这种思想不但是其戏剧之魂,更是其教育之旨。这种教育思想是明代反理学的代表——理学禁锢人性与人欲,汤显祖倡导至爱,提倡“贵生”。
汤显祖的“贵生”思想,具有三方面特征:一是一切以人为中心,以民为本;二是质疑轻生,反思人性;三是以书院为平台,用教育手段实现“贵生”主张。这些思想都集中体现在他在徐闻写的《贵生书院说》与《明复说》中。
明万历十九年(1591):以“贵生”创书院启民智汤显祖在朝时是执掌过皇太子的辅政(太常寺博士),他不管是在朝还是在野,都能秉正直之气,当时从六品降至无品(典史添注),是从中央官员到地方小吏的升降。作为教育家的汤显祖,其教育主张除了体现在对皇太子的辅导上,还体现在他在地方大办教育事业的实践上。
明万历十九年(1591),汤显祖因上疏得罪皇帝显要,被贬到了离京千里之外的岭南荒蛮之地(南蛮)徐闻,他“深感此地人轻生,不知礼仪”,便伙同同乡知县熊敏,共同创办贵生书院,并对“贵生”教育主张加以阐发。
与汤显祖同时代的探花刘应秋在《贵生书院记》中肯定了他以“贵生”创办书院的思想与追求:“义仍自为说,训诸弟子”。清乾隆进士蔡士铨在《玉茗堂先生传》中更称汤显祖在书院中“立贵生书院讲学,士气顿移”。
汤显祖倡导的“贵生”思想影响了十几代徐闻人,从明代至清代,不少学子追随先贤,奋力读书,读书上进者大有增加。据不完全统计,自明洪武初至万历十九年(即汤显祖被贬徐闻前)的223年间,徐闻仅出举人14人,而明万历十九年至崇祯末年的53年间,就出举人13名。
自汤显祖开创了徐闻大地教育新局面后,徐闻重视教育,同时代出现学宫多处,除建于弘治年间的文庙外,梦溪书院及明善、崇德、广业复社等礼学和义学机构相继成立,从此,徐闻形成宾兴制度,以此教化乡梓,开启民智。
如今《五夫子宾兴条例芳名碑》仍存在书院内,延续至今。现状
文化发掘与振兴 再圆汤显祖的教育梦如今,汤显祖在徐闻的影响力仍随处可见,徐闻县纪委在贵生书院举办了廉政教育基地,弘扬贵生思想;徐闻县教育局在这里举办贵生学堂,延续汤显祖教育理念;民间成立贵生学会,深入研究汤显祖思想与创作。
在徐闻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徐闻正积极打造一种贵生文化。贵生书院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再修缮重建,焕然如昨,既保存了明代的办学规格,又恢复了清代重修后的规模。目前,还将展区与活动区扩展到县博物馆与贵生公园,全面展示汤显祖思想影响与办学价值。规划
前不久,广东省政府参事室组织专家考察贵生书院这一文化遗址时作出批示,要将其作为全省文化重点保护单位加以研究开发,这将成为全省文化教育基地。于是,当地文史文化教育部门在此指示要求下,进行多方面的文化发掘,致力打造新的文化景点,并结合教育强县目标,努力实现文化振兴,再圆汤显祖上百年的教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