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林,从一个海角荒埔发展成为负有盛名的港口,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她的成长,正似大海起伏的波涛。 清代康、乾年间,樟林是广东较大港口之一,是潮州红头船航泊的基地。北上沪、津、西至雷、琼,南下可达安南、暹罗、马来亚诸地。当时,潮州活动贸易的兴起,使樟林迅速趋于繁荣,樟林的先辈,移居海外的也日益增多。鸦片战争之后,汕头港逐渐取代樟林港,樟林遂转为内地埠市。回顾樟林的过去,看看樟林的现在,我们喜见这古老的海滨埠市,正在随着历史的脚步不停地前进。
- 中文名称
- 樟林古港
- 外文名称
- gugangzhanglin
- 地理位置
-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东里镇观一村
- 开放时间
- 全天开放
- 门票价格
- 免费
- 著名景点
- 古港
基本信息
樟林,广东汕头市澄海区东里镇的一个小村,上世纪初,赫然标入了英国出版的世界地图!樟林古港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东里镇,方圆2平方公里。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有三个重要起源地,也是三个地标,它们分别是南宋时期的福建泉州港、元明时的漳州月港,以及清朝中叶的樟林港。 历经两个世纪的变迁,樟林古港的新兴街繁华不再,但遗迹犹存。樟林古港的新兴街是潮人飘洋过海出国谋生的历史见证,吸引成千上万的人前来寻根认祖。如今,樟林古港新兴街的文化历史价值目前已引起当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将其列入开发建设樟林古港旅游景区的一部分予以规划实施。
经过一年的努力,樟林古港广场和古港河清淤铺设排污管道的工程建设已经基本完工,其他配套设施也在完善之中,2017年11月以及2018年南粤古驿道自行车定向赛在古港举行。
历史上的樟林
100多年前,潮州、澄海、饶平、南澳四县(市)在樟林交汇。这里,海阔江宽,宋代就已是潮州东部的盐业中心。明万历年间(1573-1619)近海渔业大有发展,这里迅速成为“渔鲜盈市”的埠头,樟林开始名播潮州。清开海禁,沿海各省商贾渔船,来往更加频繁。因广东商船大桅杆上部及船头均油红漆,故有“红头船”之称。当时,红头船队从这里出发,浩浩荡荡,扬帆远征,成为樟林港的一大特色。时至今日,人们提到红头船,仍会联想到当年樟林港码头上,千千万万华侨先辈漂洋过海,到世界各地谋生的情景。
别称
红头船事业的发展,使樟林港日益繁荣昌盛,外地客商纷纷前来。一时间,樯橹如林,商贾似云。樟林埠,被喻为“通洋总汇之地”。
地理概况
樟林古港位于古代的澄海县东北部(现属于汕头市澄海区东里镇辖区)。北与饶平、潮安接壤;与闽西南、赣东南为咫尺之邻;东北迳通南海,畅达五洲重洋;其港埠面积约两平方公里,古时因“遍地樟木,枞灌成林”而得名。
著名因由
但人们常常不解,如此“二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何以能够名贯世界,誉称南洋群岛诸国呢?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从樟林古港那“河海交汇”的优越地理方位——韩江三角洲下游平原的冲积过程——澄海土地与河川成因谈起。
原来,澄海地处韩江三角洲下游。远在 6000 年以前,韩江三角洲是一片被海水淹没的海湾。据《韩江三角洲》一书记载,人们通常所指的韩江三角洲,其范围是以潮州为顶点,东北至盐灶与黄岗河口平原为界,西南隔桑浦山与榕江口为邻,三面被山丘环绕,东南面向南海敞开,呈喇叭形,总面积为 915.08 平方公里,在我国的河流三角洲平原中居第六位。远在它还是海湾的那个年代,其境域分布着 44 个岛丘,它们自东北向西南平行地排成 4 个行列,其中位于澄海境内的属于第 3 行列,即由盐灶的莲花山麓——樟林的象鼻山——溪南、苏南的南峙山——上华的十八峰山,至桑浦山南麓等 18 个岛丘组成。这第 3 列岛丘的规模最大,阵势最强,把整个海湾分割成两个部分。内海湾由于受到第 3 列岛丘的屏蔽,风平浪静,在距今 6000 — 2500 年期间,韩江上游带来的泥沙,逐渐沉积,便率先形成以潮州为顶点的面积为 460 平方公里扇形三角洲平原。位于第二列岛内侧的澄海隆都至程洋岗一片和溪南的梅州、董坑一片的土地,就在这一时期形成的。但是,此时的外海湾、海流和波浪流势仍然非常强猛,韩江上游带来的泥沙,受到强烈的阻挡,冲积力度呈弱势,故韩江发育缓慢,下游河床远不能定型,流向自由摆荡,故地方志书上称它为“员河”(指尚未形成固定河床),而澄海世代相传的水利谚语:“双象把海口,金龟朝北斗”(按:双象,指樟林的象鼻山和上华十八峰的象山;金龟,即上华龟山)指的就是这一时期。
大约距今 2500 年以后,韩江三角洲顶部平原开始向第三列岛丘的外侧延伸,此时,韩江的河道产生第一级的分叉,即分出古潮州溪、东溪和西溪。古潮州溪原经揭阳的炮台流入牛田洋,大约在唐末湮没。其时的北溪,只是一条汇集东北部土地的小叉河,尚不能与韩江直接沟通,但东溪和西溪带来的泥沙,在风浪、沿岸流和潮流的作用与反作用下,逐渐堆积成与海岸一定距离的沙堤,沙堤露出水面,与其海岸之间的洼地,仍被海水淹没,便叫泽泻湖。泽泻湖被泥沙填满,与海岸相接成陆,这样反复进行,三角洲便不断向外延伸,现在澄海第三列岛丘外侧,即古外海湾的五大沙陇与四条带状的洼地,冲积成为一片肥沃的平原,就是这样得来的。
樟林古港的红头船
当时广东船涂红色,叫红头船,樟林古港因此被誉为红头船之乡。镇樟林古港,曾经繁华热闹的樟林港口,红头船也早已不再飘洋过番,樟林古港开发成为汕头一处大型的潮俗文化旅游景点,古老的港口又焕发出年轻的风采。
樟林古港旧址,是红头船的启航圣地。目前汕头市有关部门已将其列为重点保护对象。这里曾是清代的“海上门户”,当年北通福建、台湾、杭州、宁波、上海等地,南达越南、暹罗、马来西亚、婆罗州、印尼等。潮人先民都从这里飘洋过海到东南亚诸国侨居和通商。早在康熙年间,清廷初弛海禁,商民集资造船出海,第一艘红头船出海就从樟林驶出。据史料记载,清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代皇帝这100年间,从樟林古港乘坐红头船飘泊到暹罗的潮人有150万人之多。
艰苦奋斗、诚实守信的红头船精神,一直鼓舞着潮汕后辈的子子孙孙。而这里也成为海外侨胞回汕必到之地。每年都有几百人次的华侨来到这里寻根,近三年来展馆就接待了一千多人次的海外侨胞。他们有的还订做了按比例制成的红头船模型带回家,让红头船的故事和精神代代相传。在东里镇西洋村,每年的社日,村里的老人还会用纸糊出一艘红头船,义务向乡亲们讲述村史和红头船精神,外出的乡亲也会回村听村史。
如今,澄海区正开展樟林古港综合整治保护,投入3000万元把樟林古港建设成为汕头一大侨史文化的旅游胜地。
樟林古港的新兴街
樟林古港的新兴街至今已有200岁高龄,历史上潮人祖先飘洋过海出国谋生必经此地,曾经商贾云集货栈成行繁华一时。世事变迁,新兴街依然保存完整,独具特色的清代建设群古韵犹存,其文化历史价值正日益受到潮汕文化界的关注。
从喧闹的都市寻访至新兴街不过数十里路程,却恍若时光倒流,漫步于寂静的老街,古色古香的货栈铺户依稀可辨,一楹一柱、一砖一瓦却因风雨冲洗褪尽颜色,老街难掩满脸沧桑。有谁知道,100年前这里却是一番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新兴街建于嘉庆7年(1802年),其时毗邻韩江出海口的樟林古港正处最鼎盛阶段,有清代粤东“通洋总汇”、潮汕“丝绸之路”之称。早在康熙年间,清廷初弛海禁后,商民集资造船出海,第一艘红头船出海就从樟林驶出。此后红头船扬帆远征至国内各大港口甚至东南亚诸国,樟林港货船日夜穿梭,往来频繁,沿港的新兴街相应建起大型货栈,因此又名“货栈街”。
历经两个世纪的变迁,新兴街繁华不再,但遗迹犹存。近些年,前来寻踪访迹的专家、学者以及侨胞、游人频频出入,老街再度热闹起来,街上的一位老人说,经常有人摄像采访,还有拍电影拍电视剧的前来取景,有的乡民因此还上了镜头。著名汉学家饶宗颐教授就曾说,新兴街是潮人飘洋过海出国谋生的历史见证,将会吸引成千上万的人前来寻根认祖。如今,新兴街的文化历史价值目前已引起当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将其列入开发建设樟林古港旅游景区的一部分予以规划实施。
分析
为了进一步明确樟林古港优越的地理方位与形成年代,这里还必须把经地理学家科学测试和考古资料分析得来的,这五大沙陇的形成和韩江的再度分汊以及各代表着不同年代滨线位置的情况作一简略的说明。据《韩江三角洲》和地质学 家陈训深 教授《澄海土地的由来》一文及实地踏勘基本可断:
第一列沙陇称为韩江三角洲下游“周代滨线”即起自盐灶——樟林——内底——上华——庵埠——桑浦——玉井,这一线以贝丘堤为基础,其年代测定为距今约 4000 —2500 年形成的;第二列沙陇称为“汉代滨线”。起自南砂——莲阳——澄城——外砂——鸥汀——歧山,这列沙陇规模特别宏大,长约 28 公里,宽 1.5 —— 2.5 公里,与第一列沙陇相距 4 公里,距今约 2000 年形成;第三列沙陇称为“唐初滨线”;起自和州—海后—白沙埔—新溪—头合—陈厝合—金砂,距今约 1400 年形成;第四列沙陇称为“宋末滨线”,此时韩江三角洲已推至凤洲、坝头、九合、龙湖一带,距今约 700 年,以七合、义合、金兴、合昌、福建围、北港、小莱芜、珠池一线为第五列沙陇,距今约 150 年。
在韩江三角洲下游五列沙陇依次形成和先后成陆的同时,与其同步进行的就是韩江的第二级分叉,即古潮州溪、西溪、东溪和北溪进一步分叉。如古潮州分成南北两汊;西溪分成外砂河、新津河和梅溪;东溪出程洋岗和龟山后,河流迳直,但至宋代又分出盛州溪、合昌溪、鲤鮕溪、草沟溪等无数小叉,北溪原是一道流量较少,流势较弱的小溪,但由于“唐初滨线”形成与三角洲平原的不断浮聚、延伸,至宋代其河床发育基本定型,上游流量锐增,便分出东陇溪、古樟林溪、义丰河和黄厝草溪等多条叉河。此时的韩江三角洲下游,潮来一片汪洋,潮退河海交汇,大小港口,灿若群星,据地方志载,自东北向西南,计有:东陇港、旗岭港,飞钱港、大洲港、蓬子港、辟望港、大衙港、南港、北港、西港、溪东港、新港、天港等等,还有无数瞬息万变的小港,难以尽名,其可谓呈现一派河川纵横,交织成网、星罗棋布,灿若繁星的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