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黄塔创建于隋开皇四年(584年),原为阿育王塔,后历代皆有修葺。清雍正十四年(1732年)重建,始成今日之造型。塔为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高18米。塔体一、二层为实心,以上五层檐下均仿木构砖雕斗栱飞椽,塔顶为攒尖顶,用黄色琉璃脊瓦覆盖。
临黄塔舍利寺位于孝义市大孝堡乡大孝堡村东,交通便利,位置优越,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千余年来曾为我国名胜古迹,旅游景点及佛门胜地。2004年,临黄搭被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文名称
- 临黄塔
- 地理位置
- 孝义市大孝堡乡大孝堡村
- 建造时间
- 584年
- 原 称
- 阿育王塔
基本信息
临 黄 塔(第四批省保)
历史
临黄塔又称释迹牟尼文佛舍利塔,前身称阿育王塔,阿育王名叫阿输边,是印度一个王子,晚年特别崇信佛教,建造了许多寺院和佛塔,对佛教的传播推广,起了很大作用,所以被人们称作佛教大护法,此塔系全国十九座山西省六座阿育王塔之一。其塔初创于隋文帝仁寿三年(603年),后又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大元元统元年(1333年),明崇侦九年(1636年),清雍正十年(1732年),进行过四次大的修缮活动,民国25年(1936)《临黄塔舍利寺院知华戒坛冈戒录》·记,清雍正十年(173立年)住持了禅惑司十二年因缘经义,童新慧训塔式,遂募款重建,即成今存造型。
建筑结构
临黄塔为楼阁式,实心砖塔,塔身平面八角,塔体分八级,其形制上细下粗,高20米,周长10米,一层塔身高3米,最下端为石砌基础,磨砖对缝,平整无隙,檐部各转角处,砌有垂莲图花柱,花板砖雕。二至七层槽部结构与第一层基木相同。檐下八面均为16朵蚂炸头斗拱,且无补间铺作,二至六层各面,均嵌镶砖雕边框与砖摊档书。共字样从一层始,逐层分别为 "释边牟尼如来舍利支提"、“皇 图永固、帝道退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直冲霄汉”、“佛制底”、“宰诸波”。第八层砌乡球眼砖雕,塔顶调桶红色卷云纹琉璃脊瓦贴砌。中莲花绣柱上妄一珠状物。共造型与省内其它五处同类型塔有明显不同,其塔座落在地宫之上,塔身呈白色,显得宁静素雅,具有浓厚的异国情调。塔底有舍利子。据原寺院石碑记称,塔下有地宫,宫中童莲花石,石下三底座伺有石匣一函,为景袖二年(1035年)宋仁宗御赐,匣分棺樟两层,里层金棺、长二寸、宽一寸,贮存镇石五杖,舍利子一粒,外以银樟裹之,舍利大小如豆,呈白色。
因塔底有舍利子,临黄塔顶不走期放光,塔周百姓,古今见者,为数甚多。据清光绪六年县志栽,原中阳十景申没有舍利流光,后因多人见临黄塔舍利放光,原申阳十景增添为十四景,所增四景为"舍利流光"、 "尉河温泉"、"卧龙古松"“庞沟石泉”,县志中并绘有舍利寺临黄塔全景图,图有解说:“曰、在县东大村临黄塔底,其窑一孔,内藏舍利子,往往夜间放光,或灯、或火、或烟,明澈寺内如昼,移时始末,村人往往见之"。而现代人见过者亦有人在。
临黄塔建在舍利寺中。舍利寺座北面南,布局弃整。舍利寺亦称舍利律院,早有僧人在寺念经说法、传道。清乾隆三年 (1738)并垣(今太原市)北十方禅院(即千寿寺),律宗僧人卓锡该市后,三年上度开山受戒,遂成为晋申一代法苑名刹。
战火的洗劫与重建
由于战火的洗劫和文革期间人为的破坏,故舍利寺院成为废墟一片,仅存千年古塔一座。加之风雨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塔身倾斜,残损。
1998年12月23日孝义市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对恢复大孝堡临黄舍利寺为佛教活动场所报告的批复:“鉴于我市大孝堡村临黄塔为释边牟尼文佛舍利宝塔、是山西省六座阿育王塔之二,历史悠久,在省内外佛教界影响较大,按照党的宗教政策,经研究,同意恢复犬孝堡村临黄塔舍利寺为佛教活动场所,并积极创造条件,保护修缮临黄塔舍利寺。"同时依法进行了登记、发放了宗教活动场所证朽,完善了寺院内各项规章制度,有序地开展佛事活动。
2000年初期开始修复工程,筑起南北长30米,东西宽164米的围墙;植松柏树6000余株,建7间佛堂、7间斋堂,面积计7000余平方米。佛堂内供缅甸玉佛一尊,佛像身高1米,体重1吨有余,7间斋堂可供1000余人就餐,1000余名居士居位。寺院由僧人释果禅主持寺院事务。
2001年孝义市人民政府民族宗教事务局出台了关于临黄塔舍利寺院采取募捐集资方式修复临黄塔舍利寺的批复:"要求募捐活动和修建工程在寺管委会统一领导和管理了进行,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保证修复工程质量,严格管理和用好集资款,同时要努力拓宽融资渠道争取省佛教协会的文持和帮助,充分发挥寺院间的灰好互助作用,以确保修复工作的顺利进行。”
2002年,孝义市人民政府根据中发[1982]19号文件《国内外有重大影响和重大文物价值的著名寺观教堂,应当根据条件,尽可能地恢复”的精神和国发[1980]188号文件"文化大草命期间占用的教堂、寺观、道观及共附属房屋,应退还各教使用"的规定,经研究,同意将“文革”期间占用寺院的74亩土地归还临黄塔舍利寺。
2003年7月3日孝义市发展计划局作出关于大孝堡乡临黄抢修及旅游开发项目的批复,并审查通过可行性报告,结合市委、市政府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同意对临黄塔的抢修及旅游开发。项目名称:临黄塔抢修及旅游开发。同时聘请省有资的单位作出了《临黄塔地质勘察报告》、《临黄塔加固纠偏方案》初步提出了临黄塔修复加高方案和整个舍利寺院分期开发建设的设想和规划。建设规模及内容:项目占地74亩,分四期进行,建设期三年。项目设计及规划:临黄塔整个修复,尊崇历史,修旧如旧。开发和建设精心设计,科学规划,引用现代先进科学原理声、光、电控制,融文化、教育、美学、艺术于一体,建设全国有吸引力,有佛教象征性,有旅游特色的临黄舍利宝塔。
2004年各项准备工作就绪,4月8日在大孝堡临黄塔舍利寺院内隆重举行了孝义市文佛舍利塔修复的启动仪式,参加人员有原省政协主席李修仁;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常委、省政协民宗委主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省佛教协会会长根通老和尚;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族宗教局局长武锦福;地区政协工委主任李盘盛,陕西省佛协副会长、咸阳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佛学会会长、乾县佛光医院院长、慈爱学校校长释果宣法师;五台山佛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释昌善法师,以及省、地市有关领导、相关人员。会议由市政府副市长梁来茂主持,会上,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郭保平作了重要讲话,大孝堡乡党委书记张由泉主持募捐倡仪。募集捐款476000余元。至此,临黄塔修复、开发、建设工程全面启动。在市临黄塔修复委员会的具体指导、帮助协调下,由省文物技术中心筹建,整体抬高塔基,在旧塔基外筑保护塔基,修旧如旧,经过施工和技术人员的努力,抓进度,赶工期,保质量,修复和建设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2005年7月19日,临黄舍利塔的修复基木竣工,宝刹佛塔,焕然一新,昔日容颜重现,佛光普照四方,为境内胜景之冠。再现其珍贵文化遗产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旅游价值,不久将成为辐射周边县市、连接晋中绵山风景区、影响省内外著名佛教旅游景点。
孝义临黄塔位于孝义市大孝堡乡。该塔又名释迦牟尼文佛舍利宝塔,始建于隋开皇四年,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临黄塔塔身为平面八角,塔体分7级,高20米,周长10米,下两层粗壮严实,上五层挺拔玲珑,不论从哪个角度看,均形若锥体。塔身虽经多年风吹日晒、雨水侵泡,仍倾而不倒,专家认为其坚固难摧实属罕见,有极高的修缮价值。 据了解,临黄塔及其所属舍利寺修复工程占地100亩,寺内将新修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东西配殿及禅房、莲花池等建筑。
历史传说
临黄塔,又名释迦牟尼文佛舍利塔,也叫阿育王塔,坐落于孝义市大孝堡乡大孝堡村东。200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三年,在宋仁宗庆历五年、大元元统元年、明崇祯九年和清雍正十年均进行过大的维修。现存塔为清代重建之遗存。塔因年久失修,塔壁裂缝,塔身倾斜。2004年孝义市委、市政府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本着“不改变原貌”的原则,对该塔进行了维修加固。
临黄塔,高18米,坐北向南,平面八角,为八级实体楼阁式砖塔。经维修后,塔抬高了3米,底部重修了须弥座。首层塔身直径原为5.72米,是由于后代维修时为加固塔基而修筑了支护性构架,破坏了塔原先风貌,予以清除之后,现为2.7米。二层直径2.21米,以上逐层收缩以至封顶。首层塔身正面设一假拱券门,其左右雕有楹联:“万道慈光吞日月,一期法雨润乾坤。”上方嵌有青石匾,上书“临黄塔”,右上方刻有“大清雍正十年七月二十九日重建”,拱眼壁雕有“八卦图”;第二层正面雕有“释迦牟尼如来舍利支提”,拱眼壁雕有“福润四生”、“息沾九有”;第三层拱眼壁雕有“帝道遐昌”、“皇图永固”;第四层拱眼壁雕有“法轮常转”、“佛日增辉”。一、二层各转角斗拱下方雕有垂莲柱。
塔主体结构于各层施以木框架,塔身青砖跑砌,偶砌丁砖。普柏枋素砖砌筑。一至五层设立砖面雕春草兰额镶砌,且普柏枋为两层砖砌成,上三层不设兰额,且普柏枋为单砖跑砌。每层檐下设砖雕斗拱,单挑单翘,各角设转角斗拱,不设平身科。塔檐由叠涩砖及砖雕、飞椽、勾头、滴水组成。其上设反叠涩砖内收。各檐翼角微翘,设有琉璃套兽,并于三至八层悬铁制风铎。宝珠塔刹,塔顶为龙云卷草纹黄色琉璃包砌。
临黄塔地宫中存放有佛骨舍利,其“舍利流光”之壮观景象为世人所惊叹。据文献记载:在宋仁宗景裕一年御赐石匣一函,匣分棺,椁两层,里层金棺,外层银椁。里层金棺长二寸,宽一寸,放有舍利一粒,大如大豆,本自白色,外以银椁套之,上刻十大弟子像。雍正十年住持了禅重建该塔时,于四月二十六日在塔莲花石下发现舍利,当年五月二十二日塔基重筑,又将舍利放回到莲花石下。
经考证,古代舍利塔的舍利之装藏一般多用特别的函、钵、瓶;质地以石、铜、琉璃为主。而知名度高、影响大的寺塔则以多组合的金银质棺椁宝函为主;条件简陋者则以陶罐、瓷瓶等贮藏舍利。由此可见,临黄塔曾是知名度高,有影响的塔。
在维修时于塔基处发现了一唐贞观元年石经幢,上刻唐奉诏释译佛顶尊胜佗罗尼经。这卷经在唐代密宗盛行时传入我国,全是密宗咒语。密宗以之为根本经咒之一,特刻于石经幢之上,以表尊显。
临黄塔既有中国楼阁式塔的佛塔形式,又继承了印度佛塔的实心风格,实属二者合璧之佳作,是目前孝义市保存时代最早的古建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