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崮地貌

岱崮地貌(Daigu, geomorphology)是中国山东省沂蒙地区独有的一种特异地貌景观,中国地理学会依据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岱崮镇全国最集中的崮形地貌现象,将原称“方山地貌”正式更名为“岱崮地貌”,成为中国第五大岩石造型地貌。岱崮地貌是指以临沂市岱崮为代表的山峰顶部平展开阔如平原,峰巅周围峭壁如刀削,峭壁以下是逐渐平缓山坡的地貌景观,在地貌学上属于地貌形态中的桌形山或方形山,因而也被称为“方山地貌”。它们主要分布在鲁中南低山丘陵区域,宏观层面包括临沂沂水、临沂蒙阴、临沂沂南、淄博沂源、临沂平邑、临沂费县和枣庄市山亭区等7个县、区境内。岱崮地貌以独特的地貌特征、丰富的文化资源博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目光,2019年沂蒙山岱崮园区被授予世界地质公园称号。
岱崮地貌发现记2007年4月5号那天,中国当代徐霞客、著名旅行家和作家李存修先生应邀到了山东蒙阴县岱崮镇,参加一个在这里召开的“桃花诗歌笔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上百名诗人、作家参加了这一活动。河流谷地,杨柳飘逸;岭背山坡,桃花飞红,往日荒寂的沂蒙,已变成红桃绿柳的花果山了。半天后,李存修就从笔会上消失了,因为他被身边的崮群深深吸引,难以自拔,于是邀请了县文化馆张馆长,实地考察攀登了大崮、龙须崮、奶头崮和司马寨四座崮。这些崮的独特、别致、奇异和壮观给予了他几十年旅行之积累一次巨大的挑战。李存修旅行一生,到过世界各大洲和国内各省、市、自治区的山山水水,从未见过这样的地形地貌,尤其是没有如此密集的崮群。中国原有的四大地貌也不能代表和包括这样的地貌。经过三天的深思熟虑,于4月8号那天晚上,在镇政府礼堂内,面向所有入会代表及当地政府领导,他没有在台上朗诵诗歌,而是第一次作了有关“崮文化”的演说,正式提出了这一发现和理论。会后,他写成文章“沂蒙望崮”,先后在《中国旅游文化》杂志、《中国旅游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中国旅游文化》用的题目是“岱崮望崮”,《人民日报》的题目是“沂蒙寻崮”)。县、镇两级政府于当年8月21号,从北京等地请来了7位著名的地质地理学家,经过科学的考察和论证,将这一特殊的地质地貌现象正式定名为“中国第五地貌——山东岱崮地貌”。岱崮地貌旅游开发座谈会在汶河大酒店召开。广东省旅游文化协会会长李存修,市蒙山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刘桂民,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朱开国,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彭波出席会议,岱崮镇及县旅游、国土、党史、史志、东蒙集团主要负责人列席会议。李存修是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译协理事、广东省旅游文化协会会长。2007年来我县岱崮镇参加会议,被岱崮地貌奇特的地质现象所吸引,认为国内所知的四大地貌不能代表沂蒙山崮群的地貌,他把这些发现和判断写成一篇《沂蒙望崮》的文章,在《中国旅游文化》杂志上发表。文章引起了地质地理学界的重视,经过论证,该地貌正式命名为‘中国第五地貌——岱崮地貌’”……2012年10月8号,有关岱崮地貌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蒙阴召开,李存修应邀参加了这一重要会议。经实地考察研究,三位国际知名的地质学家和旅行家再一次肯定了由李存修最先提出的这一理论。李存修在用外语的发言中,感谢国、内外的科学家对岱崮地貌发现的肯定与支持。至2013年底,李存修集中用了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对岱崮地貌的的分布范围、高低大小、形状特点、风情世俗进行了有选择性的了解和摸底,东到日照、潍坊,南到枣庄,西到济宁,北到济南、淄博,独自完成了对临沂、潍坊、枣庄、日照、济宁、淄博、莱芜、泰安八个地区内的蒙阴、沂水、沂源、沂南、费县、平邑、蒙山、泗水、莒县、青州、临朐和新泰等十几个县、局的考察,登上了大、小75座崮的崮顶,对崮顶的自然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山寨文化、宗教文化、土匪文化等留下了大量文字和图片资料。李存修的长篇纪实旅游文学《中国第五地貌——山东岱崮地貌发现记》一书,已由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由中国著名旅游专家、教授刘思敏先生作序:“岱崮地貌 ‘中国当代徐霞客的丰碑’”。全书共四十万字,收入独特怪异各式精美崮的图片三百余幅。作者在所攀登的75座崮中,对其中尤具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地质地理价值和旅游价值的崮进行了深入认真的考察和记录。比如:蒙阴的孟良崮、卧龙崮、南北二岱崮和獐子崮,沂水的纪王崮、晏婴崮、东汉崮和锥子崮,费县的柱子崮,枣庄的抱犊崮,平邑的曾子崮和太皇崮,青州的摩云崮,沂源的松崮和团圆崮等。这部著作为当代和未来的考察者、摄影者、科研者及建设者们提供了原始的第一手的具体资料与信息。
秋、冬季节,“崮”也会忽然带给人类一种大漠荒凉之美,丘陵上一个个美丽的“花骨朵”—崮、落叶、斜阳、山头尖角,处处给人以云漫之美。夏日近了,雷雨过后,更是让人宛如置身幻境、桃源世外!岱崮地貌钟灵毓秀、造化天工,一个个神奇的方山形态,造就了无数奇绝美景,仿佛上天赐给人类的一个个光芒惊目的神奇明珠。岱崮地貌—坐落于山东临沂市蒙阴县境内岱崮镇,分布了30多座“崮”,数量不少,造型,分布及其密集,在我国造型地貌中首屈一指,在世界造型地貌上也十分罕见。
- 中文名
- 岱崮地貌
- 成 因
- 经受了强烈的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
- 地 貌
- 奇崛、云漫之美
- 地理位置
-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岱崮镇
- 原 称
- 方山地貌
方山
介绍
岱崮地貌是我国继“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嶂石岩地貌之后为我国科学家最新发现的新的世界岩石地貌类型。岱崮地貌在国家地理地貌类型史上和世界地貌类型历史上都异常罕见,具有十分丰富的原生态旅游观赏价值和十分重要的地质地貌标本研究价值。亿万年的地质演变中, “崮”这种独特的地质形态,称的上是一个惊人的奇迹。亿万年来“崮”宛若世外桃源、恍若如精灵居所,不被世人所认知,而等到“崮”这种奇崛的形态一个个如花朵般宛如仙子映入你的眼帘时,你除了赞叹和惊奇,可能带给你更多的还有激动。诗人王心鉴应邀游览后留《岱崮》一诗赞叹:“静心入深山,爽气越重峦。惠风栉田垄,祥云萦桃园。幽涧惘朝暮,洞天无暑寒。徜徉龙须上,石人已通禅。”成因
“崮”的成因主要是古生代寒武纪灰岩经受了强烈的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区经过浸蚀、溶蚀、重力崩塌和风化等多重动力作用,形成了外表呈圆形、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以下陡坡逐渐由陡到缓的崮,多呈驼、帽、桌和鸡冠等形态。 这种在世界上极为罕见的地貌类型,在世界地质学上,并不为绝大多数地理专家和学者认知。发现
岱崮地貌发现记2007年4月5号那天,中国当代徐霞客、著名旅行家和作家李存修先生应邀到了山东蒙阴县岱崮镇,参加一个在这里召开的“桃花诗歌笔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上百名诗人、作家参加了这一活动。河流谷地,杨柳飘逸;岭背山坡,桃花飞红,往日荒寂的沂蒙,已变成红桃绿柳的花果山了。半天后,李存修就从笔会上消失了,因为他被身边的崮群深深吸引,难以自拔,于是邀请了县文化馆张馆长,实地考察攀登了大崮、龙须崮、奶头崮和司马寨四座崮。这些崮的独特、别致、奇异和壮观给予了他几十年旅行之积累一次巨大的挑战。李存修旅行一生,到过世界各大洲和国内各省、市、自治区的山山水水,从未见过这样的地形地貌,尤其是没有如此密集的崮群。中国原有的四大地貌也不能代表和包括这样的地貌。经过三天的深思熟虑,于4月8号那天晚上,在镇政府礼堂内,面向所有入会代表及当地政府领导,他没有在台上朗诵诗歌,而是第一次作了有关“崮文化”的演说,正式提出了这一发现和理论。会后,他写成文章“沂蒙望崮”,先后在《中国旅游文化》杂志、《中国旅游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中国旅游文化》用的题目是“岱崮望崮”,《人民日报》的题目是“沂蒙寻崮”)。县、镇两级政府于当年8月21号,从北京等地请来了7位著名的地质地理学家,经过科学的考察和论证,将这一特殊的地质地貌现象正式定名为“中国第五地貌——山东岱崮地貌”。岱崮地貌旅游开发座谈会在汶河大酒店召开。广东省旅游文化协会会长李存修,市蒙山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刘桂民,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朱开国,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彭波出席会议,岱崮镇及县旅游、国土、党史、史志、东蒙集团主要负责人列席会议。李存修是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译协理事、广东省旅游文化协会会长。2007年来我县岱崮镇参加会议,被岱崮地貌奇特的地质现象所吸引,认为国内所知的四大地貌不能代表沂蒙山崮群的地貌,他把这些发现和判断写成一篇《沂蒙望崮》的文章,在《中国旅游文化》杂志上发表。文章引起了地质地理学界的重视,经过论证,该地貌正式命名为‘中国第五地貌——岱崮地貌’”……2012年10月8号,有关岱崮地貌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蒙阴召开,李存修应邀参加了这一重要会议。经实地考察研究,三位国际知名的地质学家和旅行家再一次肯定了由李存修最先提出的这一理论。李存修在用外语的发言中,感谢国、内外的科学家对岱崮地貌发现的肯定与支持。至2013年底,李存修集中用了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对岱崮地貌的的分布范围、高低大小、形状特点、风情世俗进行了有选择性的了解和摸底,东到日照、潍坊,南到枣庄,西到济宁,北到济南、淄博,独自完成了对临沂、潍坊、枣庄、日照、济宁、淄博、莱芜、泰安八个地区内的蒙阴、沂水、沂源、沂南、费县、平邑、蒙山、泗水、莒县、青州、临朐和新泰等十几个县、局的考察,登上了大、小75座崮的崮顶,对崮顶的自然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山寨文化、宗教文化、土匪文化等留下了大量文字和图片资料。李存修的长篇纪实旅游文学《中国第五地貌——山东岱崮地貌发现记》一书,已由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由中国著名旅游专家、教授刘思敏先生作序:“岱崮地貌 ‘中国当代徐霞客的丰碑’”。全书共四十万字,收入独特怪异各式精美崮的图片三百余幅。作者在所攀登的75座崮中,对其中尤具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地质地理价值和旅游价值的崮进行了深入认真的考察和记录。比如:蒙阴的孟良崮、卧龙崮、南北二岱崮和獐子崮,沂水的纪王崮、晏婴崮、东汉崮和锥子崮,费县的柱子崮,枣庄的抱犊崮,平邑的曾子崮和太皇崮,青州的摩云崮,沂源的松崮和团圆崮等。这部著作为当代和未来的考察者、摄影者、科研者及建设者们提供了原始的第一手的具体资料与信息。
奇崛云漫之美
秋、冬季节,“崮”也会忽然带给人类一种大漠荒凉之美,丘陵上一个个美丽的“花骨朵”—崮、落叶、斜阳、山头尖角,处处给人以云漫之美。夏日近了,雷雨过后,更是让人宛如置身幻境、桃源世外!岱崮地貌钟灵毓秀、造化天工,一个个神奇的方山形态,造就了无数奇绝美景,仿佛上天赐给人类的一个个光芒惊目的神奇明珠。岱崮地貌—坐落于山东临沂市蒙阴县境内岱崮镇,分布了30多座“崮”,数量不少,造型,分布及其密集,在我国造型地貌中首屈一指,在世界造型地貌上也十分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