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灵石后土庙
首页  > 山西  > 晋中  > 灵石   »  灵石后土庙景点介绍

灵石后土庙

灵石后土庙
位于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静升村。据正殿悬梁记载,元大德八年(1304年)重修,现多数建筑已毁,仅存献殿和正殿。该庙总占地面积1088平方米,坐北朝南,单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仅存献亭、大殿,占地面积421平方米。献殿平面方形,单檐歇山顶。
中文名称
灵石后土庙
地理位置
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静升村
占地面积
1088平方米
景点级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

物质文化遗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建筑
  山西省
  灵石后土庙 VI-442

简介

灵石后土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代庙宇古建筑。位于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静升村。据正殿悬梁记载, 元大德八年(1304年)重修,现多数建筑已毁,仅存献殿和正殿。该庙总占地面积1088平方米,坐北朝南,单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仅存献亭、大殿,占地面积421平方米。献殿平面方形,单檐歇山顶。四向敞朗,覆盆式柱础,檐下斗拱密致,七踩三下昂,斗拱里转承井口枋、抹角梁形成斗八藻井。大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布灰瓦顶,殿内梁架五架梁对前后单步梁通檐用四柱,外檐斗拱三踩单下昂。庙内现存明正德五年(1510年)碑、清乾隆四十六年(1718年)碑各一通,字迹多已漫漶。

历史

在山西介休县城内北隅。创建年代不详,据碑记,南朝宋大明元年(公元457年), 梁大同二年(公元536年)皆重修。后毁于地震,元延祐五年(1318年)复建,现存殿堂多为明、清建筑,庙为五进院落,包括影壁、山门、过殿、东西廊房、三清楼、钟鼓楼、后殿等。布局紧凑,结构合理,屋顶多用重檐,气势雄伟,是一座庄严肃穆的寺庙建筑。其中三清楼最为突出。三重檐前有抱厦,后连戏楼,屋顶为十字歇山琉璃顶,有琉璃莲花脊筒以及龙吻、兽头等。寺庙建筑全部饰以琉璃瓦件,多为清嘉庆、道光年间作品,其中少数明代琉璃瓦件极精美。琉璃构件量多、类全,造型优美,制作精巧,为情代琉璃瓦件中之精品。 据正殿悬梁记载,元大德八年(1304年)七月十四日重修,现仅存献殿和正殿。总占地面积1088平方米。
  庙坐北朝南,单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仅存献亭、大殿,建筑面积421平方米。献殿平面方形,单檐歇山顶。四向敞朗,覆盆式柱础,檐下斗栱密致,为七踩三下昂,斗栱裏转承井口枋、抹角梁形成斗八藻井。大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布灰瓦顶,殿内梁架五架梁对前後单步梁通檐用四柱,外檐斗栱为三踩单下昂。
  庙内现存明正德五年(1510年)碑1通、清乾隆四十六年(1718年)碣1方。

介休后土庙建筑

是一处道教庙宇,位于介休市西北角,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是一处包括五进院落并配有楼台殿阁的庞大建筑群。整个院落布局紧群凑,结构合理,气势雄伟,又富于变化。更为引人的是,从影壁到后大殿的所有建筑物的屋顶上都装饰覆盖着精致华美,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色彩的琉璃瓦、琉璃砖。后土庙内的主体建筑是三重檐十字歇山转顶结构的大楼。楼顶,龙吻高耸;狮饰、琉璃楼阁、莲花脊筒、兽头角神相互辉映,构成了一幅生动壮观的琉璃制品的图画。在歇山顶两侧博风板与悬鱼上,也有精致的琉璃制品装饰,可谓处处见琉璃,琉璃处处有。后土庙内的琉璃,包括了从明代正德年间到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制品。这些琉璃制品,图案别致,花色齐全,琳琅满目,流光溢彩,被称为三晋琉璃艺术的瑰宝。而后土庙,则是当之无愧的琉璃艺术的宝库。后土庙之内,有反映道教内容的近千尊悬壁彩塑。这些塑像,塑造手法极高,达到了相当的艺术境界。这些彩塑,形象逼真,姿态各异、衣纹线条流畅、形象丰满而神情自然,是不可多得的彩塑艺术佳作。据明代万历年间金妆圣像碑记载,这些彩塑可能是明代早期的作品。

庙会

每年农历三月十八,后土庙都要举办盛大的庙会。庙会上不仅出售各式各样的民间工艺品、小吃等, 最吸引人的恐怕就是晋剧表演了。来自山西各地的艺术家轮番上台表演,使古老的戏台真正焕发了青春。后土庙的戏台堪称建筑艺术的典范,不仅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也有很高的艺术水准。戏台的屋顶全部镶嵌琉璃瓦,琉璃瓦的造型各异,异彩纷呈。戏台两侧的博风板上居然镶嵌着紫白两色的葡萄,活灵活现,几可乱真。戏台的抱厦上是精美的木雕,不仅有钟、鼎、炉、瓶等图案,而且还雕刻着彩凤戏牡丹等故事图案,使古老的木雕和琉璃相得益彰,大放光彩。难怪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就曾经多次在篇头出现这个戏台。现在这个戏台使用的时候不多,大多作为大家观赏之用。不过如果有了晋剧的表演,戏台上还是要热闹一下子。现在戏台的旁边还有用黄纸书写的戏码子,都是庙会时候上演的剧目。每到农历三月十八的庙会时节不仅介休市内的人来看热闹,邻近的平遥、临汾等地方的人们也有不少人会赶来看热闹,介休的庙会也就成了晋中地区最大的庙会。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