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城村汉城,又名古粤城、闽越王城,位于武夷山景区21公里靠近建阳边界的兴田镇,紧靠南武路。城址面积四十八万平方米城内是王公贵族居住的宫城大量的官署、住宅、作坊、墓葬等遗址分布在城外。此城系闽越先民在地老天荒中创造的遥远的一章。尽管殿宇楼台王侯第宅,随着斗转星移早已灰飞烟灭但龙虎之威依稀犹存在,遗址附近还建了一个占地15亩的福建省闽越王城博物馆。整个建筑主体分成了一个门厅两个主展厅、两个回廊,是一个典型的仿汉建筑。博物馆内展出了大量的古汉城出土文物,是透视古汉历史兴衰的一扇亮丽的窗口。
- 中文名称
- 闽越王城
- 地理位置
- 武夷山景区21公里
- 别 称
- 古粤城、闽越王城
- 发现时间
- 1958年
简介
武夷山古越文化可追溯到三千八百多年前的船棺遗存。城村古汉城是古越族历史辉煌的一章。从一九八O年至今,福建省博物馆组成汉城考古队进行一系列考古发掘,已出土四千多件可复原的重要文物。城址出土的丰富多彩的日用陶器和陶制建筑材料,烧制精良,造型别具一格。城址中还出土了许多文字瓦当和陶文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宫殿中的室内浴池为我国所发现的古代最早的宫内浴池,其供、排水管道设施非常严整、完备,是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
修建
西元 前209年 ,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各地人民纷纷响应。无诸率闽越兵从闽中北上,响应中原的农民起义,打击秦政权。西元前206年,秦灭,楚汉战争 爆发,无诸再次北上中原,帮助刘邦击败了项羽 ,为汉王朝的建立作出了贡献。西元前202年 ,因为无诸帮助刘邦战胜了项羽,刘邦封无诸为闽越王,统治闽中,仙游一带正是属于其势力范围内。也是在这一年,无诸开始在城村修建闽越王城。闽越王城占地48万平方公尺,有四个城门。东西城门之间是一条逾10 公尺的大道,用鹅卵石铺成。大道北面是占地两万平方公尺的宫殿区,仅主殿就有900多平方公尺。那时的闽越国是汉代时东南一带势力最强的国家,城村的王城也是东南一带规校最大的城市。在往后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中,闽越人民一方面保持了福建远古百越文化中的风俗习惯、宗教观念、文化、艺术等,又在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受到华夏文化某种程度的影响,从而创造出灿烂一时的闽越古国文化。 无诸死後,内讧叠起,频频挑起战争。曾经一度使东瓯 ,南越 ,百越诸民臣服,周边的刘姓诸侯均以财物珍宝讨好闽越国,闽越国已成为西汉王朝南方的一股强大势力。闽越王无诸的後代东越王馀善最後发展到刻「武帝」玺,自立为帝,并发兵反汉。这时的西汉王朝经过近多年的休养生息,国富民强,特别是汉武帝在位期间,汉朝进入鼎盛时期,他不能容忍各边远地区政权的日益强大。汉武帝在击败北方 匈奴 、解除北方边患之後,调遣四路大军报数十万人围攻闽越国。汉王朝同时对闽越国内部采取分化瓦解的手段,争取闽越繇王居股和部分贵族杀馀善後降汉。汉武帝为了彻底消除後患,诏令大将闽越举国迁往江淮内地,焚毁闽越国的城池宫殿。城村古城及其宫殿正是西元前110年被汉武帝所派遣的大军所毁。
古城遗迹的发现
1958年 ,闽越古城遗迹正式被发现,并进行?试掘,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古城平面长方形,南北长约860公尺,宽约550公尺,总面积48万平方公尺。在已发掘的髠湖坪,出土了一个大型的宫殿建筑群布局严谨,结构完整,底下还铺设了通畅的排水系统。在城内外还发现了多处居住遗址和冶铁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铁器 、 陶器 、建筑材料和铜器 。其中的陶器,无论是形制或纹制,都与中原的「汉式」陶器截然不同,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 2000年 ,在闽越王城遗址东南3公里处,又发现了一处古墓 。2002年10月,研究人员开始了探索性挖掘,经考察,发现这是一处闽越国时期的贵族古墓。
遗址由三组东西走向的山岗和中心区---高胡坪王殿区组成。城址跨越三座连绵小丘,依山峦起伏之势夯筑城墙。城墙内的遗址中,高台鳞次,沟壑宛然,尽管殿宇楼台、王侯第宅早在2000多年前俱已灰飞烟灭,但其根基轮廓仍依稀存在。驻足其中,可深感历史的厚重和沧桑。
遗址平面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南北长约860米,东西宽约550米,面积约48万平方米。 王城城墙王城四周山阜保存有较好的夯土城墙,实测周长2896米,残存高度2~8米,普遍高度4米以上。城址有陆门4个,水门3个。城门保存完整。城外除天然深谷和洼地外,一般都有墙壕遗址。
内部建筑城内地形分南、北、中三个部分:南部为大岗头;北部有马道岗;中部由下寺岗、下寺坪和高胡坪组成。宫殿区位于城内中央的高胡坪上,体现了中国古代"宫殿居中"的择中观。在城址中,40余年来陆续出土了数万件汉代文物,具有很高的价值,其精粹部分珍藏于福建省博物馆和武夷山闽越王城博物馆。(详见《文化·文物》)城村古村位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南20公里、城村汉城遗址的北侧,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古村,建于宋代。近千年前由赵、林、李三大姓聚族始居于此,形成了文化古迹众多的古村镇,主要古建筑有古粤门、赵氏家祠、李氏家祠、华光庙、百岁坊、慈云阁、药王庙等。
在城厢街道湘湖村城山之巅,海拔128米,是越王勾践屯兵抗吴之地,故名越王城,又名越王台。它利用山脊的自然走向,取城堡内土夯筑而成,城垣底宽6至8米,上宽1至2米,南3至5米不等,周长1091.2米,面积2万余平方米,城中间低平,四周高起。内壁稍缓,以利军士上下,外壁十分陡峭,四角有宽大高隆的台地。南北两面山脊的中间有一出入通道,志称“马门”。经省、市文物部门考古发掘,城堡内出土了石刀、石锛、印纹硬陶、原始青瓷等文物,证实为春秋末至战国时期的文化遗存。
公元前494年,越决战于夫椒(今吴兴县),越军大败,勾践率3000残部退守钱塘江南岸,凭借城山险要,夯土为墙,屯兵困守。吴王大差统领号称10万兵马追击越军,将城山团团围住。“吴意越必乏水,以盐鱼为馈。越取双鱼答之,遂解围。”千百年来,无数骚人墨客寻访勾践遗踪,发思古之幽情,写下大量城山怀古诗、“城山怀古”因而被誉为旧时“湘湖八景”之一。
古城遗迹的发现
1958年 ,闽越王城遗迹正式被发现,并进行?试掘,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古城平面?长方形,南北长约860公尺,宽约550公堺,总面积48万平方公尺。在已发掘的髠湖坪,出土了一个大型的宫殿建筑群布局严谨,结构完整,底下还铺设了通畅的排水系统。在城内外还发现了多虠居住遗址和冶铁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铁器 、 陶器 、建筑材料和铜器 。 2000年 ,在闽越王城遗址东南3公里处,又发现了一处古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