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全明长城

我县境内的明长城是外长城主干线的一部分,东起张家口的辛立台,西至怀安的西洋河,全长174里,位于我县与张北、尚义接壤处,也是分界线,延绵起伏于崇山峻岭的山脊上。历史上作为京畿屏障的这段长城,因处于蒙古部族南下的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极具战略意义的重要防线之一。这段长城历经两次修筑,一次是成化二十一年(1485),时任右都御使余子俊奉诏修筑北段(张家口至洗马林):二次是嘉靖二十五年(1546)时任兵部右侍郎翁万达奉诏修筑西段(洗马林至西洋河),两段相互联结,形成整体。在我县境内的长城沿线,在关隧要塞处,筑有五座军堡:张家口堡,膳房堡,新开口堡,新河口堡,洗马林堡。长城沿线还筑有36座瞭望台,89座烽火台,用于侦察敌情和传递军情。
明代修筑长城,在借鉴前代的基础上,更加灵活多样。原则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据险制塞”,在长城建筑史上达到了高峰。我县境内的明代城墙墙体依地势地形制宜,一般在山岭陡峭之处较低,平坦之地较高。多利用山脊为基础,外包砖、石条或石块,内填黄土或碎石,有的地段是用石块垒砌的石垒墙,有的是利用深山峻岭,随山就势,人工劈凿的劈山墙,有的是利用大山的险阻作为障壁的山险墙等,为抵御蒙古部族入侵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县境内的明长城经历500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损坏,大部分已经坍塌,保存完整的不足一半。七十年代,在长城遗址北新屯水沟台段,发现了明代永乐年间铸造的钢炮、铜簇等明代兵器。1996年,在长城遗址中,又发现了“明正德年间制造”的铜制火铳和长城关口的石碑一块——镇胡台。1982年,河北省政府将明长城遗址列入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城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受到全县干部群众的广泛关注,爱护长城、保护长城已成为全县人民的共识。万全明长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南开 1天津古文化街
- 南开 2天津之眼(永乐桥摩天轮)
- 南开 3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 南开 4周邓纪念馆
- 南开 5天津广东会馆
- 南开 6天津水上乐园
- 南开 7南开学校旧址
- 南开 8天津李纯祠堂
- 南开 9天津凌奥创意产业园
- 南开 10天津文庙
- 南开 11天津天后宫
- 南开 12天津戏剧博物馆
- 南开 13天津民俗博物馆
- 南开 14中环彩练
- 南开 15天津鼓楼
- 南开 16天津老城博物馆
- 南开 17天津王襄故居
- 南开 18天津四烈士纪念碑
- 南开 19庄王府
- 南开 20天津大学
- 南开 21老美华华夏鞋文化博物馆
- 南开 22南开区烈士陵园
- 南开 23鼓楼商业旅游步行街
- 南开 24天津聂士成殉难纪念碑
- 南开 25南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