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支祠是座面阔三开间,明间抬梁,次间穿斗式的清代建筑。其采用浙江地区特有的梁架结构:在五架梁之上支花斗,分别与成双使用的对子梁的下端相交。
- 中文名
- 卢氏支祠
- 柱的上端
- 蝴蝶木
- 下 悬
- 垂花蓝状的挂斗
- 碑 额
- 双龙戏珠雕饰
基本信息
柱的上端为蝴蝶木,下悬垂花蓝状的挂斗。祠内前廊两侧的山墙各有一石碑,碑额有双龙戏珠雕饰。其对研究清代砖木结构建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甬上卢氏于明嘉靖年间从定海定居于此,至清末已败落。卢氏后裔较有名气的为藏书楼-抱经楼卢址。卢氏支祠为卢氏其中一分支的祠堂。
由来
据南宋朱熹《家礼》立祠堂之制,修建祠堂有等级之限,民间不得随便立祠。卢氏祠堂的由来,系因卢殷、卢昭于明天顺年并举岁贡,按当时的建制等级规定建置的, 遂以姓氏得名。
建筑特色
卢氏祠堂,坐巽向乾兼辰戌,三进五开间,开偏门,面宽15.55米,深18.20米,建筑面积283平方米;有前、后埕,总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祠堂历经数百年风雨,几经沧桑,历代有修葺,现仍保存着原来结构,高大宽阔的厅堂、精致的栋梁雕艺、上等的用材,具有明代古朴的建筑风格,系闽南地区特色的古建筑。现存文物有:明代古朴的风狮爷一尊,石敢当两尊,清道光年间的木质匾额一块,四房族谱一册。原高挂于祠内的『兄弟联芳』、『耆年硕德』、 『文魁』匾额、神主牌、家谱、对联及祠前的旗杆石等文物,皆在十九世纪之十年浩劫中,尽遭毁劫,现今卢氏后人又逐一复制重立。
相关历史
卢氏祠堂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历史悠久,至今有540余年,位于名胜文笔山北侧许山村中,为惠邑卢氏望族名祠之一。奉祀着卢氏入泉、入惠及建村等历代祖先和先贤卢琦,后来族人又增祀卢殷、卢昭等先贤,年俗有春、秋两祭;另附置有学馆,供本族人子弟在此接受启蒙、上学读书。
卢氏祠堂在解放前曾是古山小学的校址,也是中共地下革命活动的基点: 1948年初,中共(闽中)惠安县工委派飞鹤区工委委员卢保生潜回母校以教员职业为掩护,从事地下革命活动。1949年4月,中共(闽西南)惠安县工委派涂寨区工委委员卢岫岩回村在此先成立青年蓝球队,随后组建党团支部,发展党团骨干,后来又组建许山武装工作队。1949年期间,先后有林祖慰、王奕明、李祖荫、何家沛、陈逢源、卢亚来、吕地玉等革命领导同志先来此检查、指导开展地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