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博物馆

密云博物馆于1991年由县政府正式批准建制,性质为社会科学类地志性综合博物馆。自建制后至2002年底,馆舍一直占用的是由北京东城区美术馆后街路西迁建于密云的、实施异地保护的清代大公主府,占地33亩,总建筑面积2345平方米。2002年,新建了密云博物馆新馆大楼,2003年1月,密云博物馆新馆正式向社会开放。
- 中文名称
- 密云博物馆
- 类 别
- 综合类
- 地 点
- 密云县西门外大街2号
- 竣工时间
- 2003年1月
- 开放时间
- 周一至周五
- 馆藏精品
- 唐三彩,辽三彩
- 门 票
- 免票
发展历史
密云县博物馆位于北京风景秀丽的密云县郊野公园内,为社会科学类地志性综合博物馆。馆舍为原清代大公主府的建筑。大公主府原为康熙二十四亲王允王府,同治十三年赐荣寿公主,称“大公主府”, 1985年迁往密云县,1988年恢复主体建筑并办展览。 博物馆总占地面积2.1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整体建筑仍是王府式格局,分正、西两路,共130余间殿堂。正路五进院落,西路为四进院落,均为灰布筒瓦顶,布局严谨,气势雄伟,是一处规模较大的古代建筑群。馆藏文物
在“密云历史文物展”中选用了古建、遗址、墓葬及各历史时期的多种器物等图片300余幅,充分展现了密云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祖先的智慧与文明。展览按历史朝代共分原始社会、商周战国、秦汉、隋唐、宋辽金、元明清、明代长城七个部分布展面积80平方米。在展出的300余件实物中石器化石类40件、各代陶器60件、各代瓷器60件、青铜器10件、铁器30件、各代古钱币100余件。同时展出了黑陶乳鬲、先秦火锅、内府梅瓶、影青玉壶春、唐三彩、辽三彩等珍贵实物,参观者可大饱眼福。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唐三彩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彩陶工艺品,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唐三彩的生产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褐、绿三色为主。它主要是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色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唐三彩的在色彩的相互辉映中,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唐三彩用于随葬,做为明器,因为它的胎质松脆,防水性能差,实用性远不如当时已经出现的青瓷和白瓷。辽三彩辽三彩辽代生产的低温彩色釉陶制品。受唐三彩影响,辽代也烧这类品种。辽三彩多用黄、绿、褐三色釉,器型中的方碟、海棠花式长盘、鸡冠壶、筒式瓶等,富有契丹民族的风格。其中赤峰缸瓦窑烧造量相对大一些,所烧三彩釉陶器胎质细软,呈淡红色,釉色娇艳光洁,可与唐三彩媲美。装饰手法有印花、划花两种,大凡盘、碟采用阳文印花,琢器采用划花。与唐三彩的区别除胎土不同外,主要是辽三彩中无蓝色,施釉不交融,釉面少流淌。参观信息
地 点:密云县西门外大街2号乘车:东直门乘980路密云果园小区站下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周末、法定节假日闭馆夏季:8:00—11:30 14:30—18:00冬季:8:00—11:30 13:30—17:00门票休憩:免票预计参观用时:1小时- 北镇 1崇兴寺
- 义县 2奉国寺
- 古塔区 3广济寺古建筑群
- 北镇 4医巫闾山青岩寺风景区
- 凌海 5大笔架山
- 义县 6万佛堂石窟
- 凌海 7紫荆山
- 北镇 8北镇庙
- 北镇 9崇兴寺双塔
- 黑山 10蛇盘山
- 凌河区 11凌河水上公园
- 北镇 12广宁城
- 北镇 13医巫闾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区
- 北镇 14医巫闾山大观音阁风景区
- 凌河区 15辽沈战役纪念馆
- 凌海 16翠岩山寺
- 北镇 17医巫闾山灵山风景区
- 北镇 18医巫闾山五佛寺风景区
- 凌海 19锦州笔架山
- 北镇 20医巫闾山帝王谷风景区
- 北镇 21医巫闾山辽代皇陵风景区
- 古塔区 22锦州博物馆
- 北镇 23医巫闾山
- 北镇 24北镇李成梁石牌坊
- 北镇 25医巫闾山大芦花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