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李大钊烈士陵园
首页  > 北京  > 海淀   »  李大钊烈士陵园景点介绍

李大钊烈士陵园

李大钊烈士陵园
李大钊烈士陵园陈列馆李大钊烈士陵园陈列馆坐落在京西香山东南的万安公墓内,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1983年10月29日落成并对外开放。李大钊的汉白玉全身雕像,雕像后是烈士及其夫人赵纫兰同志墓,墓后为纪念碑,由邓小平同志题写。碑的北面是中共中央撰写的碑文。庭院正西房为“李大钊烈士革命事迹陈列室”,通过大量的文物图片资料介绍了李大钊烈士一生战斗里程和丰功伟绩。李大钊烈士陵园为仿古式庭院建筑。由建园开始到2008年这十余年来,李大钊烈士陵园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中文名称
李大钊烈士陵园
开放时间
周一-周日:8:00-16:00
所属城市
北京市
所属国家
中国

概述

李大钊烈士陵园位于北京西郊,风景秀美的香山脚下、万安公墓中部,坐西朝东,为一传统庭院式建筑,占地2200平方米。1983年10月29日落成并对外开放。

生平简介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913年留学日本,1916年回国后积极投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和经济学教授,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与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介绍马克思主义,发起和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代表中央指导北方革命工作,在中共二大、三大、四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1922年与孙中山谈判,建立了国共第一次合作。1927年4月6日与80多位革命者一起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折磨,任刽子手将竹签打进指甲缝直至被剥去双手指甲,仍坚贞不屈,于28日与其他19名志士一起英勇就义。时年38岁。1933年葬于万安公墓。

被害过程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衣,母亲带她到娱乐场去散步了。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一声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你认识他吗?”阎振三摇了摇头。他那披散的长头发中间露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苦刑了。“哼!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侦探冷笑着,又吩咐他手下的那一伙,“看好,别让他自杀,先把手枪夺过来!”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残暴的匪徒把父亲绑起来,拖走了。我也被他们带走了。在高高的砖墙围起来的警察厅的院子里,我看见母亲和妹妹也都被带来了。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十几天过去了,我们始终没看见父亲。有一天,我们正在吃中饭,手里的窝窝头还没啃完,听见警察喊我们母女的名字,说是提审。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女孩子。”“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法官命令把我们押下去。我们就这样跟父亲见了一面,匆匆分别了。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28日黄昏,警察叫我们收拾行李出拘留所。我们回到家里,天已经全黑了。第二天,舅姥爷到街上去买报。他是从街上哭着回来的,手里无力地握着一份报。我看到报上用头号字登着“李大钊等昨已执行绞刑”,立刻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了。母亲伤心过度,昏过去三次,每次都是刚刚叫醒又昏过去了。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作者:李大钊女儿李星华 参考自:义务教育人教实验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十课

景区简介

一座通体洁白的汉白玉塑像矗立在万年青、美人蕉的花圃中间。塑像前, 鲜花绽放,香气四溢,好像在向主人表达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缅怀。李大钊烈士陵园建于1983年,当时利用万安公墓的老建筑,年代久远,破损严重,因而进行了大规模的翻修改建工程。

景区布局

李大钊烈士陵园是首批博物馆免费开放全国人文景观经典景区,是为纪念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烈士建立的。位于北京风景秀美的香山脚下、万安公墓中部,距市区20公里。有公交可达。陵园占地2200平方米,位于万安公墓中央,座西朝东,是在三十年代万安公墓主体建筑的基础上改建的,为一庭院式仿古建筑。走进陵园,迎面即可仰见全高2米的李大钊烈士雕像。烈士昂首挺胸,背负双手,儒雅质朴,和蔼中透着百折不回的刚毅,传神地再现了李大钊同志伟大的风采。雕像背后是李大钊烈士及夫人赵纫兰墓地。烈士墓位在高出地面约一米的方形台上,掩映松柏,平面四周绕以万年青等花景。方台最西面是用黑色大理石镶嵌而成的烈士墓碑,碑的正面是邓小平同志题写的:“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烈士永垂不朽。”碑的背面是中共中央撰写的《李大钊烈士碑文》。全文共2千余字,高度概括了李大钊烈士光辉的一生和永垂不朽的业绩。整个墓地建筑属陵园前部,前面有可容五、六百人举行纪念活动的广场。广场和墓地三面绕以成林的翠竹,更添青春和永恒的色彩。

景区意义

李大钊烈士陵园是为纪念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烈士而建立的。陵园位于北京西郊,风景秀美的香山脚下、万安公墓中部,坐西朝东,为一传统庭院式建筑。占地2200平方米。由建园开始到2008年这十余年来,李大钊烈士陵园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烈士雕像前可容纳500余人的小广场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少先队员们举行各种仪式和党、团、队活动的重要场所。陵园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出版《万安丛书》,除宣传李大钊烈士的《李大钊传略》外,还利用万安公墓安葬历史名人多的优势,出版了《文艺名家》、《学界宗师》等,向大中小学生和各界群众宣传中国的优秀儿女。

景区背景

李大钊烈士陵园坐落在北京市香山脚下万安公墓内。李大钊烈士陵园在万安公墓内,建成于1983年,扩建于1987年,翻修于1995年。李大钊烈士陵园1984年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物保护单位。1992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基地。1995年被民政部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陵园为方形院落,肃穆宁静。李大钊烈士汉白玉雕像高2米,立在李大钊烈士及夫人赵纫兰墓前。墓后为宽4米,高2米的纪念碑。碑正面镌刻着邓小平题词“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烈士永垂不朽”。碑后面是中共中央为李大钊烈士撰写的碑文。陵园正殿为李大钊烈士革命事迹陈列室。墓地后是李大钊革命事迹陈列室,陈列先烈生前的遗物、遗墨和照片。在这次移灵中发现的1933年4月北平各革命团体为李大钊举行公葬的墓碑也陈列于此,正面刻"中华革命领袖李大钊同志之墓"。原墓地在陵园的西南。当年刘半农为之撰写的墓碑仍竖立在墓地上。

景区构成

陵园整体建筑为仿古庭院式,占地面积为2200平方米,主要由李大钊烈士雕像、纪念碑、李大钊烈士革命事迹陈列室组成。第一展室(西厢房)主要展出烈士生平事迹图片250余幅及部分实物,南厢房是第二展室和录像室,展出李大钊任职北京大学红楼办公室局部以及陵园十余年的发展历史,还可播放李大钊的生平事迹录像。李大钊(原墓址)、路友于、邓文辉等烈士墓也在附近。

景区景点

陈列室

陵园西面正厅是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第一展室通过大量的图片、实物资料展示李大钊烈士在天津法政专门学校读书及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及后来接受和传播马列主义的经历。重点展示李大钊在任北京《晨钟报》总编辑和《新青年》杂志编辑期间,发表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创办《每周评论》,积极领导五四运动,在北京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共产主义小组的情况;陈列室还展出了李大钊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的一系列工作活动经历,歌颂了李大钊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为中国革命事业所做出的伟大贡献。第二展室展出陵园20多年的发展历史、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界人士参观陵园的照片及资料。陈列室展出了烈士生平照片、文字、实物资料250多种,分为“幼失怙恃,少年立志”、“深研政理,探索振兴民族之良策”、“投身五四新文化运动”、“名重当世的学者和青年导师”、“讴歌俄国十月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为创建中国共产党而奋斗”、“奔走国民革命统一战线,促进北伐胜利”、“领导北方地区的革命斗争”、“为共产主义英勇献身”、“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等十个部分,全面介绍了烈士38年光辉战斗的历程。

石碑

陵园中有一块重要的文物,即1934年安葬烈士时,中共北方地下党为烈士雕刻的一块石碑。这块石碑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不能立在烈士的墓前,不得不和烈士灵柩一起葬入地下,直到50年以后的1983年,在建立陵园时,终于得以面世,成为陵园最重要的革命文物。在这块墓碑两侧,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陈毅、李先念、林伯渠、何香凝等缅怀烈士的题词。

李大钊全身雕像

李大钊烈士陵园耸立着李大钊的汉白玉全身雕像,雕像后是烈士及其夫人赵纫兰同志墓,墓后为纪念碑,由邓小平同志题写。碑的北面是中共中央撰写的碑文

建筑特色

陵园主体建筑采传统的古建筑形式,高廊大檐,雕栋画枋,古香古色,与前部墓地建筑及苍松翠竹相互融合,标准地再现了传统庭院结构的悠雅、古朴和和谐的风格。陵园正面是李大钊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匾额由彭真同志题写。展室分前后两厅,沿墙布展,用250余张珍贵的图片和实物,吸收了多年来李大钊研究成果,分列十个标题,详尽地介绍了烈士少年立志,“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在捍卫民主共和,参与领导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宣传俄国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北方革命斗争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中的活动和业绩,以及李大钊作为青年导师、著名学者在引导青年进步和从事学术活动方面的贡献。陈列形式采用较为现代的设计思想,方形条块分割,利用展板进出产生立体效果,用庄重的黑色方钢管为展架,配以红色的边板,体现李大钊正直的一生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展室前厅正中陈列1933年公葬李大钊时中共北京地下党组织埋入墓地的烈士墓碑和李大钊研究成果的书籍陈列,两侧用大理石镶嵌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后厅陈列李大钊故居模型。展出的图片全部采用最新的压膜工艺,防水防尘,可用水搽洗。更重要的是展板和图片直接面对观众,直观、亲切,拉近了烈士与参观者之间的距离。

陵园组成

陵园位于万安公墓中央,座西朝东,是在30年代万安公墓主体建筑的基础上改建的,为一庭院式仿古建筑,占地2200平方米。走进陵园,迎面即可仰见全高2米的李大钊烈士雕像,烈士昂首挺胸,背负双手,儒雅质朴,和蔼中透着百折不回的刚毅,传神地再现了烈士独特的风彩。雕像背后是李大钊烈士及夫人赵纫兰同志墓,烈士墓位在高出地面约一米的方形台上,墓地掩映松柏,平面四周绕以万年青等花景。方台最西面是用黑色大理石镶嵌而成的烈士墓碑,碑的正面是1983年4月1日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李大钊烈士永垂不朽。”碑的背面是中共中央撰写的《李大钊烈士碑文》,全文共2千余字,高度概括了烈士光辉的一生和永垂不朽的业绩。整个墓地建筑属陵园前部,前面有可容五、六百人的小广场,而广场和墓地三面绕以成林的翠竹,更添青春和永恒的色彩。陵园北厢房为接待室和会议室。南厢房辟为第二展室和录相室,除陈列李大钊在红楼办公室一角外,贴墙布置陵园十余年来的历史图片。这里可以播放有关李大钊烈士生平事迹的各种录相带。纵观李大钊的一生,以《青春》一文振起,继而投身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他的积极向上进取的青春的人生态度和不朽的革命业绩也正是我们后来者应当继承和学习的核心。因此,整个陵园外部环境以绿色为主,突出体现李大钊青春的精神和永垂千古的业绩。苍松翠竹四季常青,而300余平方米的花房则可提供三季鲜花,为烈士献礼。传统庭院式的整体布局和直观的布展给每一位参观者以亲切之感。十余年来,李大钊烈士陵园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发挥陵园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平均每年接待参观祭扫群众达11余万人次。1986年10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2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基地”;1995年1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参观指南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香山东万安里1号。乘车路线:630路公交车,地铁西郊线。自驾车线:香山东南侧万安公墓内。开放时间:8:00—16:00。周边景观:香山公园、北京植物园、卧佛寺。周边餐饮:香山饭店、东岳酒楼、双清别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