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王亭博物馆

禹王亭博物馆位于禹城市区西北部3公里处,占地136亩,由禹王大殿、东西配殿、钟鼓楼、具丘遗址、禹王亭和禹王湖等组成,是一座集考古、研讨、观光、旅游、娱乐为一体的古文化公园。是国家AAA级景区。
- 中文名称
- 禹王亭博物馆
- 类 别
- 历史博物馆
- 地 点
- 禹城市区西北部
- 竣工时间
- 2002上半年
- 开放时间
- 8:30-17:00
- 馆藏精品
- 砖木结构禹迹亭
发展历史
雍正二年,禹王亭整理扩建,更加宏伟壮观。明清时期,禹王亭香火大盛,不少骚人墨客来此朝拜观光,留下了许多瑰丽的诗文和历史文化遗存。如清代皇帝爱新觉罗.弘历就曾诗云:神禹治水乃最神,当时犹至入徒骇,三千年后智非禹,问胜此人谁能解。日寇侵华时,禹王亭配殿被炸,主殿前厦被毁拆除。解放后,禹王亭经简单修补曾做学校。1966年“文革”期间,禹王亭被彻底拆除,仅存荒凉的具丘山。具丘山遗址于1997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龙山文化古遗址。1995年重修禹王殿和禹王亭,2002年上半年,禹王亭博物馆一二期工程相继完工,并成功举办“中国首届大禹文化研讨会”,是禹城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筑布局
禹王亭博物馆由一个座北朝南的大院落,内有禹王大殿、东西配殿、钟鼓楼等,由具丘遗迹、禹王亭和人工湖组成。结构新颖、紧凑、气势恢弘,古朴典雅。大院落南首是一牌坊式山门,门上方为清朝乾隆皇帝题写的“禹王亭”手迹。历史故事
相传当年大禹治水导三川、疏九河,在禹城境内具氏部落筑土成山,察水情、望水势。据史书记载,该土丘“高十仞,广倍之”,折合现在高度为十八米左右,后人把土丘定名为“具丘山”。唐以前,当地百姓为感念大禹治水为民造福的功德,几经向具丘山填土,栽树种草,并在山丘是扎草亭供奉禹王灵位,禹城建县后,在具丘山上修筑砖木结构禹迹亭,供禹王神位,逢立春、重阳,县令与民众祭祀禹王。自唐至元,因战乱灾荒,禹迹亭几次被毁重建,明天启四年,十里望吴姓乡绅,倡乡民在禹迹亭旧址建禹王阁,比原亭扩大。康熙五十年,广东人曾九皋任禹城县令,募捐善款重建禹迹亭,更名禹王亭。并置祭田40亩,刻碑以记,曾九皋亲题匾额“神功千古”,亲撰碑文《禹亭记》,后曾离任,百姓感其在禹绩业,亦捐款刻“去思碑”,立于禹王亭内。参观信息
开放时间每天8:30-17:00登记身份证信息免费入馆参观。-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 1关索岭—御书楼
- 平坝 2天台山伍龙寺
- 西秀区 3安顺文庙
-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 4花江铁索桥
-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 5镇宁城墙
-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 6关岭花江崖壁画
- 普定 7普定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
-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 8紫云格凸河国家级风景区
- 西秀区 9云山屯古建筑群
- 西秀区 10宁谷遗址
-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 11顶营司城垣
- 西秀区 12龙宫
-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 13坝陵河大桥
-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 14关索岭古驿道
-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 15溶洞群
-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 16关岭天星洞
-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 17犀牛潭峡谷
-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 18关索岭双泉寺
-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 19天星桥
-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 20石头寨
-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 21红崖天书
-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 22关索岭灞陵桥
-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 23红崖古迹
-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 24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
-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 25乐安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