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通古斯巴什古城
首页  > 新疆  > 阿克苏   »  通古斯巴什古城景点介绍

通古斯巴什古城

通古斯巴什古城
通古斯巴什古城位于新疆阿克苏新和县西南约40公里处,是规模较大的古代城址之一。城垣残高6米,周长约1000米,略呈方形。古城构筑方法是:下部为一层土,一层红柳枝,交相垒筑,上部用土坯砌筑,明显不是成于一时。经挖掘,城内有房屋遗迹、木器、布巾、鞋履、胡麻籽、油饼等物,并有唐代的文书残纸。从城区范围内所见陶片分析,城市活动最盛为唐代,是唐安西都护府属下的一处重要军镇。
中文名称
通古斯巴什古城
地理位置
新疆阿克苏新和县
景区美食
烤羊肉串
景区住宿
阿克苏市迎宾馆

景区美食

烤羊肉串

烤羊肉串也很闻名,有一种“米特尔喀瓦甫”(1米长的羊肉串),很受食客青睐。另一种地方特色的食品叫桑椹糕

桑椹糕

桑椹糕是将桑椹挤压出汁,和入面粉、羊油煮成糊状而制成的,食之甜美。饮食一日三餐。早餐一般是吃馕喝茶或奶茶,午餐食各类主食及副食,晚餐一般吃场面条,有时也吃副食。饭前、饭后要洗手,洗手只限3捧次。吃饭时,全家共席而坐,有客人来时请入上坐。餐毕,由长者领作“都瓦”祈祷。吃饭时要跪坐不能盘腿坐。吃时不能将食物撤到地上,如不慎食物落地,可拾起放在自己近前的餐布上。逢斋月,白天禁食,晚上方能进食。现时,除信仰伊斯兰教虔诚的老年人外,持斋者较少。忌食猪、狗、驴、骡肉、动物血及自死动物。

新疆包子

包子是北方常见的食品,说来再简单不过,但并不影响它的丰富,在简单的基础上包子又演绎出各种不同的版本,新疆的薄皮包子和烤包子是不得不提的。

薄皮包子

维吾尔语称为“皮提尔曼塔”,意思是死面包子。薄皮包子和西安的灌汤包有些相似,不过皮更薄,馅料是肥嫩的羊肉和洋葱。羊油似乎快要将包子皮浸透了,透过薄薄的皮几乎可以看到里面的馅,但拿在手里却不会沾上油,吃时包子皮好像就融化在嫩肉油香中了。包子皮是用温盐水和面而成,面皮要擀得很薄,而馅料是用鲜嫩羊肉切成小丁,再将洋葱剁碎,加胡椒粉、盐水,拌匀,包 好后入笼屉用旺火蒸20分钟即熟。薄皮包子除了单独食用外,还常和抓饭在一起食用,即在抓饭上放几个薄皮包子,这是维吾尔族用来招待亲朋好友的上等饭。

烤包子

又是另外一种美味了,维语叫“沙木萨”。烤包子主要是在馕坑烤制。包子皮用死面擀薄,四边折合成方形。包子馅用羊肉丁、羊尾巴油丁、洋葱、孜然粉、精盐和胡椒粉等原料,加入少量水,拌匀而成。把包好的生包子贴在馕坑里,十几分钟即可烤熟。新疆还有许多不同的包子,有一种烤包子叫“潘奠尔达”,圆形,只有烤包子一半大,一般多为家庭精制;另有一种叫“果西格尔德”(疙瘩包子)的包子,是发面包子,这种包子,馅多,味更香。还有一种油炸的包子叫“桑布萨,很像小巧的艺术品,除用来招待客人外,还常作为办喜事时互相馈赠的礼物。

景区住宿

阿克苏市迎宾馆是一家颇具民族特色的二星级涉外旅游饭店,拥有豪华套房、标准间及经济房156间,中餐厅、民族风味餐厅为宾客提供川、粤、鲁等菜系和民族风味小吃,饭店还设有商务中心、美容美发中心、舞厅、卡拉OK厅、咖啡厅、大小会议及、停车场,是考察研修、观光旅游和举行会议、住宿和业务洽谈的理想下榻之地。

景区风俗

达斡尔习俗

新疆达斡尔族丧葬习俗 新疆的达斡尔人主要集中在塔城县的一些乡村,人口只有4300多人。人口虽然少,但沿袭下来的丧葬习俗却十分讲究。达斡尔族对老人去世后的安葬十分隆重。若老人去世时,先由一位长者为他更换衣服、剃头、剪指甲。洗脸,然后装入棺材。并将死者生前用过的碗、筷、烟具、锅、小刀和米、面等东西,要用线网包起来装入棺内的左边;把银箔纸剪成牙形,贴在棺内的右边,用来象征日月。另外还要在死者的一只手中放些瓜子,另一只手中放桨。到晚上在灵前放些点心上供,并要点一盏灯。在出摈之前,每天都要守灵上供、烧纸,儿子们要睡在地上守灵,表达孝心。达斡尔人出摈前要举行祭灵仪式,在灵前要摆上亲友们送来的祭品,并要有人念祭文,颂扬死者的一生。同时在灵前要套一辆马车或牛车,用绳子和棺材连起来,表示死者将坐这辆车去天堂。祭完后把套车的牲畜杀掉。在埋葬时先由长子培一两锹土,接着大家动手埋。堆成坟头后,要将死者生前所喜爱的东西和常用的衣物在坟前烧掉,同时再烧些金、银箔纸。埋葬结束后,要用马肉招待亲友。死者埋葬后,要进行服孝。一般对长者服孝二至三个月, 五代以内的侄孙戴孝1个月,五代以外的不戴孝也可以,妻子给丈夫要服孝3年,并不准参加娱乐活动和改嫁。孝期满后,要在坟前杀猪供祭,以结束孝期。目前,达斡尔人的葬礼已从简,城市里的达斡尔人还实行了火葬。

新疆达斡尔族婚礼

新疆的达斡尔族有四千三百多人,主要居住在塔城县。这个民族的人数虽然不多,达斡尔族的婚俗却十分有趣,男女结婚要经过媒人提亲。有意思的是媒人去提亲时,头上要戴一顶帽子,帽子右边还要挂一红布条,并要提上酒。别人一看这种装束,就知道是去女方家提亲说媒的。不过媒人第一次去提亲,并不一定成功,女方家要认真进行考虑,媒人要等到第二次去女方家时,才知分晓。假如婚事谈成,女方的父母要对未来的女婿进行各种考察,所以男方要随父母到女方家去两次。第一次去,女方家要进行“面试”,在女方家的门口站着一位长者,这就是“监考官”,他负责端详和打量这位未来的新郎的相貌和人品,同时提出一连串问题,要新郎回答,只有回答得满意,方允许进屋,待为上客,这说明婚事已有八九成的把握了。第二次去女方家时,则商定婚期,择吉日娶亲。在举行婚礼的前几天,男方要带上酒和肉去新娘家认亲,这种仪式叫“端盅”。在媒人的陪同下未来的新郎和新娘要向双亲和家庭成员敬酒、拜礼。结婚前一天,女方家要大摆宴席,热情招待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并要跳舞唱歌,一直闹到深夜甚至天明。第二天,新娘蒙上红色的盖头,由女方家组织的青年男女护送,众人坐在喜气洋溢的马车上,一路上歌声飞扬,欢呼雀跃。歌词的大意是祝姑娘找上了好婆家,愿他们年轻的伉俩俪幸福长寿,白头到老。男方这天因为娶亲,一清早就开始忙忙碌碌地做各种准备,为了迎接送亲队伍的到来,新郎早已派出两名精干的小伙子端着双杯酒迎候于村头。见面后,大家为新婚夫妇祝福,并敬酒,随即共同一齐进村。喜车来到新郎家门口,地上早已铺好了毯子,新娘踏着毯子缓缓迈进家门。进屋后,新郎亲手揭掉新娘的红盖头,使新媳妇“亮相”。 这时人们向这对幸福的青年夫妇撤五谷杂粮,祝愿他们幸福。然后新娘走进洞房由新郎的嫂子给新娘梳头,表示已正式成为男方家里的一员,这时,来宾纷纷入席,频频举杯,祝贺这对青年人的结合。第二天,还要举行赛马等娱乐活动进行庆贺。娱乐活动结束后,新郎要给岳父岳母准备酒肉和礼品,、由护送新娘的送亲人员带回。从此,这对青年人便开始了新的生活。摇篮摇篮达斡尔人的传统育婴工具,颇具民族特色。它象一叶扁舟,半倾斜地悬挂在屋梁下。这种摇篮多用榆木、柳木或李子木板制成,长约0.9米,宽约0.33米,高仅0.15米左右,头部微翘。里面以皮子为衬,外面多饰以花布。使用时将婴儿放在里面,用皮条或布带绑缚即可。摇篮的底部垂饰着许多兽骨、鱼骨等,并钉有一根长长的皮条或绳子。妇女坐在炕上做活时,可将此绳缠在脚趾上,只要脚稍稍一动,摇篮即可轻轻地摇摆,下边的骨头也会随之发出有节奏的撞击声。 这声音似悠扬的乐曲,如母亲舒缓的吟唱,伴着婴儿进入甜甜的梦乡。   由于摇篮是斜挂着的,所以婴儿在上面呈现出一种似乎站立的姿态。这样,他可以随时看到正在做活计的母亲,可以看到其它景物,而不至于哭闹。

抹黑灰兆吉祥

春节,是达斡尔族最重要的节日,每逢节日来临, 人们便停止劳作,张贴年画和对联,准备手扒肉等各种美味佳肴,并走亲访友,开展各种娱乐活动。一直到正月十五,春节活动才算结束。正月十六,勤劳的达斡尔人便要开始远出行猎或备耕工作。这一天,达斡尔人称之为“霍乌都如”,即“黑灰节”。清晨,每家长者都要早早起来,给每个人额上抹上一个黑点点。年轻人则手涂抹油的锅底黑灰,争相涂抹在对方脸上,以此互相取笑逗乐。因此,这天早晨,少男少女们的面孔,常被抹得黑油油的。达斡尔人认为,这种抹黑娱乐,象征着吉祥,好事不断。

景区交通

市内没有直达景区的公交车,可乘坐当地出租车或包车前往景区。航空:阿克苏每周都有到乌鲁木齐的航班。阿克苏直飞乌鲁木齐--和田的ATR航班每日通航,库车机场改造工程年内竣工,届时ATR机型可直航库车。公路:阿克苏境内公路纵横交错,国道314线、217线和8条省道、556条县乡公路把南北疆、地、县、乡连为网络,新疆路网改造工程的实施和完成将彻底改善阿克苏境内国道的路况。铁路: 普通旅客列车和旅游列车已直达阿克苏。飞机到乌鲁木齐,再转乘飞机或火车、汽车均可至阿克苏或库车。可先买一张旅游地图,选择喜欢的线路,从阿克苏去神木园和库车,有公交车,也可租一辆出租车。游千佛洞、昭怙厘佛寺遗址、克孜尔尕哈烽燧、龟兹古城遗址、古墓群、刘平国治关遗址等,最好参加当地旅行社组团,听导游讲解才能对龟兹文化、刀郎文化、佛教文化和木卡姆音乐有了解。去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塔里木河、原始胡杨林和盐水沟、察尔齐克孜尔雅丹地貌以及红山石林,建议找向导,交通有驼队和汽车。

景区购物

当地特产:维吾尔男子腰巾维吾尔男子的传统长袷袢,一般没有扣子,特别是寒冷的冬季一般总要扎腰巾。除当腰带巾外,腰巾还有多种用途,如携小物体、食品等;又是男子服装的重要装饰品。做工一般都比较精细,富有独特的民族风格,表现了维吾尔人热爱卑劣的审美情趣。它可分为两种式样:方形腰巾:使用时折成三角形系在腰间,图案花纹向外。它多是用各色布、绸缎、织锦料绣制而成。有些青年人的腰巾色彩艳丽,而中老年的较雅淡。长形腰巾:是一种线织长腰巾,多是黑色或黑绿色,。用艳丽跳跃的色彩在两端织上数层几何形纹样,别具特色。少数民族的马靴它已成为新疆许多少数民族人民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的特需用品。在喜庆的节日里,欢快的舞会上,新婚日子里,他们仍喜足登油光锃亮的马靴,配上独特的民族服装,将这些民族剽悍英武的体魄和豪爽开朗的性格表现得更好。阿克苏红富士独一无二的的糖心红富士——阿克苏红富士 “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阿克苏的苹果人人夸”。民 族 花 帽: 戴帽几乎是大多数少数民族共同爱好,尤喜欢戴花帽,但又随民族与地区不同而互有差。绣花帽“花帕”是维吾尔族最具特色的头饰。无论男女老幼都喜欢这种做绣工精细的四棱小花帽。维吾尔族花样繁多,多用黑白两色或彩色丝线绣出各种花纹图案,花纹变化多端、千姿百态。哈萨克族的帽子也很有特色,帽顶绣花,帽檐用珠子镶成各种美丽图案的圆斗形绣花帽“塔合亚”是姑娘们最喜欢戴的帽子,帽顶插一撮猫头鹰羽毛,戴上不仅美丽动人,而且也象征勇敢、坚定。柯尔克孜族男女则喜戴各色丝绒圆顶花帽。塔吉克族妇女喜戴刺绣精美、带耳围的绣花棉帽,这种帽子戴上不仅美观,而且还能御寒。塔塔尔族妇女尤喜欢戴镶有彩珠的平顶花帽,帽子上喜披一块彩色头巾。

附近景区

苏巴什故城

苏巴什故城已经成为库车地区最重要的古建筑遗址、最有影响的旅游地点之一。关于故城:它又称昭怙厘大寺,隔河分为东城和西城。东城依山层层建立,三座高塔中最北的 一座可以俯瞰到昭怙厘大寺全貌。西城最主要的建筑——也是苏巴什故城的标志,是一座约十米高的方形塔殿,形状类似印加文化中的金字塔神庙建筑。有一条石阶可以通到塔殿上。

拜城县千泪泉

千泪泉位于阿克苏拜城县克孜尔乡境内,西距拜城县城60公里,东南距库车县城67公里。地理坐标82°30′ 18″E,41°47′15″N,海拔1260米。千泪泉处于渭干河上游北岸的明屋塔格山坳中,呈椭圆状,三面均为高约50米的山岩峭壁,泉水从水平层面间渗出,岩峭壁像泪珠一样点点滴滴,身临其境,头上只见蓝天一片,使人感到如置身井底,光线暗淡,空气湿润清凉。细看泉水像泪珠一样不断从长满苔藓的悬崖峭壁上滴落下来,叮咚有声,非常悦耳。千泪泉的景色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求神拜佛。关于千佛洞的开凿和千泪泉的形成,长期以来在人民群众中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常年滴落不尽的泉水,一点一滴汇成溪流,流经沟谷河滩,给绿洲带来了生命与活力。如今这里游人不断,山光、水声、石窟、绿洲彼此辉映,浑然一体,真是戈壁荒漠中难得的人间仙境,具有较好的旅游开发前景.

蚌壳化石山

坐落在距阿克苏市120公里的乌什县城西。山上遍布是蚌壳化石,有的落在地面,俯首可得,有的镶嵌在岩石上;化石形似燕子的 头、翅膀,故又称燕子。化石山可以证明在远古时代,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登上化石山,远眺白雪皑皑的天山,近看一望无际的农田,令人心旷神怡。山下是燕泉公园,园内亭台楼阁,古木参天。

最新考古发现

2015年8月31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陈凌带领的考古队,日前在新疆南部的新和县通古斯巴什古城东北部,发现了贴有金箔的墙皮、涂覆朱砂或青金石粉的墙皮、贴金塑像残块、佛塔顶部的塔刹等现象。“遗迹展示了当时的世俗化生活,并非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的古城为唐代单纯的屯兵、屯田的城址,且从出土的遗物推测,该城的始建年代应在距今1700年左右的魏晋时期”陈凌说。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