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树泉,维吾尔族为“饮马泉”位处乌什县阿克托海乡苏依提喀村境内的绿草柳林之中,北靠阿克托海山南,距乌什镇五公里。
- 中文名
- 柳树泉
- 记载文献
- 《新疆孚化志》
- 地 址
- 乌什县阿克托海乡苏依提喀村境
- 别 称
- 左公柳泉
地理环境
天高气爽,绿树成荫,环境十分优雅,从前,无数游人骑马赏景,在此饮马歇息。据《新疆孚化志》记载:“柳树泉地有三亩,四面以树为墙,地涌清泉,随流成渠,地中间建屋三间,即诵经之处,灵应异常,中原人也崇信也,此间处处皆柳,数围者极多,祖传乃一株由地盘折而生,其间水池颇多,清澈见底,凡游人许饮,而不以浊物相投,投之立见灾异”。1960年古柳树残遭破坏,断柳横卧池中,清晰可辩。之后,几经修复,柳树泉景有所改观。如今的柳树泉池旁,古柳与小树相间,垂柳新发,绿意盎然。泉形在葫芦口喷涌而出,泉水碧绿,底深幽暗,一古式吊桥,楼庭走廊相加泉中池旁,天碧与天色、绿树、吊桥、古庭相映成画,十分喜人。泉外有一片绿茵广场,面积100余亩,四周柳树成排成行,形似围墙,是乌什县农牧民运动会比赛场,每年春季独具特色的赛马,叨羊,摔跤等形式的
努肉孜节农牧民运动会在此隆重举行,观众人山人海,场面十分状观。
历史沿革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三道岭矿务局的规模急速扩大,成了西北最大的露天煤矿。这时,整个矿务局几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便成了最突出的问题,也是制约煤矿建设发展的主要矛盾。人们的目光落在了水源丰富的沙枣泉上,在这片土地上耕耘生活的柳树泉农场服从国家建设大局,让出了农场赖以生存的水源地——沙枣泉。当时,在沙枣泉打深井5眼,其中有4眼井长年抽水,至今每年的提水量都在700万立方米以上。
随着地下水的大量开采,沙枣泉的地下水位急剧下降,许多泉眼干涸了,泉水汇成的河流消失了,吱吱呀呀的水磨不见了,最后只留下几处废墟供人们凭吊。
到了90年代初,再去沙枣泉看那棵九龙树,已是老枝横卧荒沙苟延残喘了,树旁不远处的圣人坟亦显得更加颓败。
讲沙枣泉的泉水,讲九龙树的今昔,那是因为,沙枣泉是柳树泉农场赖以生存的水源地。
柳树泉,一个多么好听的名字。在大漠,在戈壁,提起这个名字,就会有柳树成荫,泉水叮咚的海市蜃楼般的幻景。
柳树泉,的确曾是一个柳树成荫,泉水叮咚的好地方。在柳树泉农场场部,有个柳树环抱的地方。该场林业站副站长莫合买·吐尔迪说,这里曾有一眼很大的泉水,泉水汇聚成一个涝坝,涝坝四周是一棵棵两人搂不过来的柳树,柳树泉因此而得名。
二十世纪50年代三道沟的山水,沙枣泉汇流而下的河水,一条条坎儿井的水,滋润着柳树泉这片土地。1958年,哈密县在这里成立了“前锋人民公社”。1960年,哈密县又以前锋人民公社为主体组建了柳树泉国营农场。这便是今天的兵团哈管局柳树泉农场的前身。
石河子的中老年人大都还记得,早些年,在石河子老街的西北角,乌伊公路南,老客运站旁边,有一个“柳树泉”。这泉方圆约十多平方米,汩汩泉水从地下溢出,又潜入地下,终年不竭,清清洌洌。
50年代,从内地千里迢迢来石河子支援边疆建设的人,长途跋涉,一路风尘,一路戈壁,一路劳顿,一路干渴,到石河子客运站一下车,就见到这一汪清泉,怎不喜出望外。
问询老石河子人,此泉始于何时?回答是“谁也说不清”。有的描绘柳树泉当年的情景说,他们小时候,老人常带他们在泉边柳荫下洗濯、玩耍。盛夏,烈日当空,泉边却凉风习习,毫无酷暑之感;隆冬,千里冰封,泉水热气升腾,不枯不冻;夜间,皓月当空,泉声潺潺,银辉洒满泉面,常有天鹅、大雁、野鸭从苇湖飞来嬉戏,天亮时,又飞回苇湖。
传说,泉边柳树为清帅左宗棠部所栽。当年左军驱逐外寇,征战天山南北。炎炎夏日,曾路过此泉,痛饮甘泉后,左帅甚为此泉无柳而叹惜。他在挺进伊犁,重返此地时,便率领将士在泉边插柳几十株。人们不忘先人种树,后辈乘凉的恩德,又称此泉为“左公柳泉”。
60年代初,客运站尚未搬迁,此泉尚存,泉边仍有柳树环绕。“文革”中,不知何日柳树被盗伐,加之南边工业区猛抽地下水,这个被誉为“
北丝路上的一颗珍珠”的柳树泉,也随之消失。
故事典故
说起哈密的九龙树,人们只知“九龙树,多年生古柳,在回城内,一根生九树,接连青葱丰茂。”这棵有着许多传说的九龙树,时至二十世纪60年代便不复存在了。
在柳树泉农场的沙枣泉,也有一棵古柳叫九龙树。这棵古柳栽于何年何月,并无人去考证。但其“华盖浓遮日”,“一折一龙盘”的气势,却使每个见到此树此景的人伫立良久感叹不已,茫茫戈壁腹地竟然会有如此奇景。
其实,以前的沙枣泉的确是个水深林密的地方。清乾隆进士洪亮吉谴戍伊犁时,曾往返两过哈密。他夜宿沙枣泉吟诗曰:“今宵宿沙枣,马病扰心曲。挥扇急出门,临流看飞瀑。林长久延伫,石喜可容足。”由此不难想见,当年沙枣泉水阔林深的情景。
沙枣泉丰富充盈的泉水汇流成河,哗啦啦地流向柳树泉,流入大戈壁。据生活在柳树泉的老人们说,在他们的记忆里,那时有四五台亦说有七八台水磨在吱吱呀呀磨着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