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海和大佛洞

小南海位于南郑县小南海镇青石关。关外崇山怀抱,关内双峰壁立,峡谷交错,谷底洞
开一穴,中有池水如海,故名小南海,为古池水之源。洞内沿池边石头经秉烛探行数据里,愈深愈窄,间有溪流,时断时续。洞顶崖壁,鈡乳石笋,参差相缀,有形是佛像者。
据《续修南郑县志》记载,“明万历间(1573—1620年)僧侣于此起虹桥三拱,建观音庙于上,遂有“小南海之名”。小南海原庙宇记建筑,造型壮观,规模宏大,依山傍水原建有三殿,五院,一楼共58间。大雄宝殿为主体,威压群芳,藏经楼独秀一枝。从右到左依次为观音殿,如来殿等。寺院殿堂楼亭,画栋雕梁,龙格风屏,古朴典雅,气势雄伟,是陕南规模较大的佛教建筑之群。寺内原题联匾碑书画荟萃。清光绪末年,颁“播润天池”匾额盛赞小南海。清末陕南镇守张宝亲书“第一名山”相赠。镶嵌于二山门门楼。
小南海素有“四海千山“九幽十频“之赞誉诸如大佛洞,黑洞,鱼洞等分布于方圆十里之内,构成”众星捧月,百风朝阳“之画卷。
大佛洞座落于小南海之上山腰间。其势面俯小南海,背倚龙头山,南障青石关,北綫池水(今冷水),被清乾隆时南郑知县王行俭誉为“千仞嵯峨石劈开”。洞口显豁,宽约17米,高约20米,原建有大佛殿,故名“大佛洞”。洞内景观奇特,洞顶成拱状,恰似苍穹笼盖四野,高40米,宽30米,长200米.有五彩云石相缀,组成无数天然图案,有似百鸟朝风。有似孔雀开屏,犹如画廊和艺术之殿。往里沿石经天桥,秉烛探寻,分经“六个岔洞
”“过十三道桥”“登十三层石梯“”涉一犀牛滩“。洞底地海暗河,清泉溪流,莫知源终,钟乳滴露,石笋如林,构成奇特的造型。
据有关专家考察,大佛洞属于米仓---大巴山构造剥中的一部分,地质结构比较复杂,以震旦纪结晶灰岩,砂岩为主,寒武纪砂岩,灰岩奥陶纪页岩,灰岩均有,地质年代约有二亿五百万年,地貌特征是奇峰林立,坡岭陡峻,呈炒对称V形谷及岩溶(哈斯特)地型发育,是我县重要的自然遗产,具有较高的保护开发价值。
- 北镇 1崇兴寺
- 义县 2奉国寺
- 古塔区 3广济寺古建筑群
- 北镇 4医巫闾山青岩寺风景区
- 凌海 5大笔架山
- 义县 6万佛堂石窟
- 凌海 7紫荆山
- 北镇 8崇兴寺双塔
- 北镇 9北镇庙
- 黑山 10蛇盘山
- 凌河区 11凌河水上公园
- 北镇 12广宁城
- 北镇 13医巫闾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区
- 凌河区 14辽沈战役纪念馆
- 北镇 15医巫闾山大观音阁风景区
- 凌海 16翠岩山寺
- 北镇 17医巫闾山灵山风景区
- 北镇 18医巫闾山五佛寺风景区
- 北镇 19医巫闾山帝王谷风景区
- 北镇 20医巫闾山辽代皇陵风景区
- 凌海 21锦州笔架山
- 古塔区 22锦州博物馆
- 北镇 23医巫闾山
- 北镇 24北镇李成梁石牌坊
- 北镇 25医巫闾山大芦花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