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向天坟
彝族向天坟是一种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境内的古坟墓,形状大体可分为圆形、单圆台、三圆台堆垒金字塔这三种类型。后者由大、中、小三个圆台堆垒而成,第三台顶用石砌成凹口向天。单圆台有两种,一种台端平面圆心用石砌成凹口向天;另一种台端向天平面用土填满。圆环向天坟酷似井栏,环口向天。因此统称向天坟。是踞以观测天象星斗的观象台或天文台(刘尧汉、卢央二位先生著《考古天文学的一大发现——彝族向天坟的结构与功能》1985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彝族文化研究文集》)。最近发现的这些昭觉果噢乃巨彝族向天坟正是圆形单圆台、环口向天的向天坟。其结构与造型十分独特。
果噢乃巨彝族向天坟,共发现8座,东西排列。
公路以东的一座小山顶上发现有2座。Μ1号坟墓,直径1.90米,墓内早年被盗。Μ2号墓,直径1.60米,保存较完整。墓葬形状均为圆形,墓口向天。据推测,葬前先在地上挖一圆形土坑后,在土坑内以若干块自然石板竖嵌呈圆形墓室,将尸体或尸骨或骨灰入葬其内,然后用土堆垒成圆形土堡,环口向天。或是葬前先在地上挖一圆形土坑,在圆形土坑里以若干石板竖嵌呈圆形墓室后,将焚尸柴火堆在其中,然后,抬尸于上焚烧,最后用土填之。发现填土未满,故意留出环口向天。因尚未对坟墓进行清理发掘,出土情况不详。Μ1号墓土堆,直径4.40米,残存高0.54米,墓壁由7块石板构筑。Μ2号墓土堆,直径3.70米,高约0.60米,墓壁由九块石板构筑。
公路以西另一山顶上发现6座分布密集的小型同类坟墓,因绿草覆盖深厚,难以测量。两处坟地相距约100米。
这里的墓葬分布极为密集,从暴露于地面上的墓壁石板可见,公路西侧的向天坟与公路东侧的向天坟总体构造有些差异。一是位于公路东侧的两座向天坟相间距离达2米,而位于公路西侧的6座向天坟均相靠无间,间隔距离几乎为零,甚至发现墓壁石板共用情况。二是公路以东向天坟的封土堆较为明显,两座各有封土。而公路以西的6座向天坟封土不太明显,是否原来6座向天坟都为封土堆。我们还发现构筑坟墓的石板是由自然板石经过简单的修整后,在圆形墓坑里竖嵌呈圆形墓室,然后,将尸骨或骨灰入葬,最后用土堆封成。在构筑坟墓的石板上未发现加工琢磨的痕迹,石板的大小厚度也不等。
果噢乃巨彝族向天坟,因尚未进行试掘,目前,坟内文化保存情况和具体的文化内涵还不清楚,墓主族别和时代也就无法断定。因此,这处坟地亟待继续进行考古调查和清理发掘。
附近的当地彝族农民传说,果噢乃巨这地方,在很久以前是凉山东部沙马兹莫的居住地,称其谓“兹莫赤伙”(彝族兹莫坟地)。“兹莫”原意为王、酋长、首领,后来演变为土司。“赤伙”意为火化坟。并且认为,这是贵州水西阿支尼威(安氏土司)家长子阿支尼阿依继位之前的沙马兹莫的坟地。从这里的自然环境、风水情况看,是适宜于人类居住生活的好地方。
- 额尔古纳 1黑山头城址
- 海拉尔区 2哈克遗址
- 海拉尔区 3呼伦贝尔大草原
- 陈巴尔虎旗 4呼伦贝尔草原
- 陈巴尔虎旗 5浩特陶海城址
- 满洲里 6蘑菇山北遗址
- 鄂温克族自治旗 7巴彦乌拉城址
- 鄂温克族自治旗 8辉河水坝遗址
- 扎兰屯 9金刚寺
- 鄂温克族自治旗 10红花尔基森林公园
- 满洲里 11中俄互市贸易旅游区
-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12中国达斡尔民族园
- 额尔古纳 13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
- 满洲里 14国门景区
- 陈巴尔虎旗 15金帐汗蒙古部落
-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16尼尔基水利枢纽
-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17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
- 海拉尔区 18海拉尔国家森林公园
- 陈巴尔虎旗 19呼和诺尔草原
- 牙克石 20绰源国家森林公园
- 满洲里 21俄罗斯套娃广场
- 扎兰屯 22秀水山庄
- 海拉尔区 23海拉尔农业发展园区
- 扎兰屯 24吊桥景区
- 鄂温克族自治旗 25白音呼硕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