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树龙
爬树龙,中药名。为葡萄科植物菱叶崖爬藤Tetrastigma triphyllum (Gagnep.)W.T.Wang[T.yunnanense Gagnep.var.triphyllumGagnep.]和云南崖爬藤Tetrastigma yunnanensis Gagenp.的根或藤茎。菱叶崖爬藤分布于云南;云南崖爬藤分布于云南西部。具有祛风湿,散瘀肿,续筋骨之功效。常用于风湿关节炎,跌打瘀肿,骨折,烧伤,痈疮红肿。
- 中文学名
- 爬树龙
- 界
- 植物界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目
- 鼠李目
- 科
- 葡萄科
- 属
- 崖爬藤属
- 种
- 云南崖爬藤、菱叶崖爬藤
- 分布区域
- 菱叶崖爬藤:云南;云南崖爬藤:云南西部
- 采收时间
- 全年或秋、冬采收
别名
三爪龙、三角枫、马龙头叶、飞蜈蚣、红三角枫、大叶绿葡萄、小爬树龙入药部位
根或藤茎。性味
味辛,性温。归经
归肺、肝、心经。功效
祛风湿,散瘀肿,续筋骨。主治
用于风湿关节炎,跌打瘀肿,骨折,烧伤,痈疮红肿。相关配伍
1、治风湿关节炎,跌打,扭伤:爬树龙9g。煎服,或泡酒分服。(《云南中草药》)2、治跌打肿痛,风湿关节痛:爬树龙9-15g,煎服。外用鲜品捣敷。3、治骨折:爬树龙鲜品配大麻药、五爪金龙、绿葡萄根各适量。捣敷,3天1换。(2-3方出自《红河中草药》)4、治烧伤:爬树龙研末撒患处。(《云南中草药》)5、治疮疖红肿:爬树龙鲜品捣敷。(《红河中草药》)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敷。采集加工
全年或秋、冬采收,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形态特征
1、菱叶崖爬藤又名三叶滇崖爬藤。木质藤本。小枝疏被短柔毛;卷须长达3-4cm,约有10条分枝,分枝螺旋状弯曲,顶端膨大。三出复叶互生;总叶柄长2-10cm,疏被短柔毛,后变无毛;小叶片纸质,菱状椭圆形、宽卵形或菱状卵形,长4.5-10cm,宽3.5-6cm,先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宽楔形,边缘常稍呈波状,有小锯齿,中央小叶具短柄,侧生小叶较小,偏斜;侧脉约5对。聚伞花序伞状排列,直径2-3cm,分枝有短柔毛;雌花直径约5mm,无毛;花萼浅盘状;花瓣4,狭卵形,长约2.5mm,外面无毛;退化雄蕊长约0.3mm;雌蕊卵形,柱头4裂。浆果球形,直径约8mm。2、云南崖爬藤:本品与菱叶崖爬藤的区别在于:叶片草质,小技和叶均无毛。生长环境
1、菱叶崖爬藤生于海拔1300-2700m的山地林中。分布于云南。2、云南崖爬藤分布于云南西部。相关论述
1、《云南中草药》:“微酸、涩,温。”2、《云南中草药》:“舒筋活血,消肿止痛。”3、《云南中草药选》:“淡、温。活血散瘀,除湿止痛。治骨折,跌打劳伤,枪伤:鲜过山龙,捣烂外敷或用根末调鸡蛋清外包。治感冒、四肢酸痛、流行性乙型脑炎、风湿性腰腿痛:过山龙五钱至一两,煎服。”- 东宁 1五排山城遗址
- 爱民区 2三道关国家森林公园
- 东安区 3牡丹江边墙
- 穆棱 4小四方山城址
- 海林 5宁古塔将军驻地旧城遗址
- 东宁 6白石砬子
- 宁安 7火山口森林
- 宁安 8镜泊湖瀑布
- 宁安 9地下森林
- 林口 10“八女投江”遗址纪念地
- 穆棱 11牡丹峰滑雪场
- 海林 12威虎山
- 海林 13杨子荣烈士陵园
- 穆棱 14穆棱秀池
- 爱民区 15牡丹江黑宝熊乐园度假区
- 穆棱 16十文字森林公园
- 宁安 17紫菱湖
- 东宁 18东宁要塞群
- 宁安 19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
- 穆棱 20粮台山古城
- 穆棱 21东北红豆杉自然保护区
- 宁安 22城子后山城遗址
- 宁安 23桦树川水库
- 宁安 24道士山
- 穆棱 25牡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