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深渡镇
首页  > 安徽  > 黄山  > 歙县   »  深渡镇景点介绍

深渡镇

深渡镇
新安江畔的深渡,是黄山——千岛湖黄金旅游线上安徽境内重要的中转站,位于歙县东部,属于歙县管辖。深渡一直是古徽州通往浙江的水上咽喉,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当年的徽商就是从这里下江南,开始他们的经商旅程的。这里风景秀丽,江面开阔,却又两岸奇峰高耸,青山绿水,让人流连往返。979年,成都府探花姚支仲及其子治易在歙县任职时,爱其山水,始定居于此。1159年又有湖州府姚氏迁来,遂逐步发展形成徽州明清重镇,有"深渡渡船深渡渡,姚来姚去两边姚(谐“冶)的千古绝句。
中文名称
深渡镇
外文名称
Shendu Town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歙县
下辖地区
深渡  绵潭  漳潭
政府驻地
深渡社区
电话区号
0559
邮政区码
245231
地理位置
29°51′ N    118°36′E
面    积
99平方公里
人    口
2.7万
方    言
徽语歙县话水南片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新安江山水画廊  阳产土楼
机    场
黄山屯溪国际机场
火车站
歙县站、歙县北站
车牌代码
皖J
城镇定位
华东山水休闲古镇

经济发展

深渡地处皖南山区,耕地面积狭小,林地面积广大,辖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深渡农业经济呈现“高山林,中山果,低山茶,水中鱼”的立体格局。深渡工业基础薄弱,从业人员较少,一直是制约深渡经济发展的瓶颈。由于深渡是安徽与浙江交界的水陆运输中心,所以深渡商业较为发达,一直是歙县南部的商业中心,来往此地的宾客众多,给当地带来繁荣。随着水路通道的萎缩,快速通道的兴起。深渡的交通优势有所弱化。依托深渡的生态优势,深渡开始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开辟了凤凰岛旅游度假区和新安江山水画廊景区。为做大做强深渡的旅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以来,深渡人民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青山绿水低碳旅游商贸特色镇和“华东山水休闲古镇”目标,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硕果累累,先后获得省最佳旅游乡镇、省文明创建先进乡镇、市“五个好”乡镇党委等荣誉称号。深渡镇作为歙县旅游重镇,“山、水、特”资源优势明显。深渡依托境内秀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林果茶鱼资源、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以发展农村经济、旅游经济和城镇建设为出发点,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把握当前形势,发展特色产业,做好一村一品的产业模式,实现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2012年,全镇财政总收入达2368万元,同比增长29.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33万元,同比增长49.5%;招商引资达2.25亿元;旅游综合收入9627.2万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973元,同比增长15.4%。

历史沿革

唐至清属孝女乡,元至清分属三十一都、三十六都。民国21年(1932),置深渡镇,次年定为二等镇。民国30年,置安定乡。1952年8月,置深渡镇及大茂村、定潭、阳产、外河坑、中坑源、漳潭、绵潭、洪村、杨三、九砂、漳坑、漳岭山、漳村湾、绵潭坑等乡,分隶深渡区,薛阳区。1955年12月合并为深渡、绵潭2乡。1958年10月属北岸公社,1959年2月成立漳潭管理区。1961年分别成立定潭、棉溪、漳潭3公社,隶深渡区。1972年3月,从定潭公社析出佛坑、深渡、凤池、大茂大队成立深渡公社。1983年3月公社改乡。1984年7月深渡乡升格为镇,1992年2月定潭乡、棉溪乡并入,2004年12月漳潭乡并入。2005年深渡镇辖2个居委会29个行政村145个自然村187个村民小组,9814户25999人,其中农业7847户22645人。居民绝大多数为汉族,另有苗族、布依族、僳僳族、土家族、黎族、白族共40人。

地名来历

深渡和许多皖南古村落一样,形成时间很早。据学者研究,在晋时已有北方移民举家迁居徽州。《新安名族志》前集《方氏》记载:“汉新莽间,司马长史方纮因王莽篡汉,为避祸,从河南迁居歙县东乡”。又前集《汪氏》记载:“东汉建安二年(197年),龙骧将军汪文和为避乱,渡江南迁,安家于歙形成居住村落。”徽州历史上发生过三次大规模的移民,《与地志·风土》卷一云:“晋宋两南渡及唐末避黄巢之乱,此三朝为最盛”。清人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十八新安江条下,见有如下记载:“新安江 在府南。其源有四:……,皆谓之新安江。《志》云:繇歙浦口而东南四十里为深渡,又五十里为街口,而达浙江淳安县界,至严州府城南合于东阳江,为浙江之上源”。“又府南四十五里有深渡寨,亦宋置。明初,置巡司,洪武十二年废”。按照宋朝的建制,城、寨、堡、关等主要负责边防事务,深渡在宋时其地理位置就已经得到官方重视,深渡在当时相当繁华。《寰宇记》云,“深渡在县东一百十里,与睦州分界,从新安江上崇山峻流,实百城之襟带。”新安江发源于安徽省休宁县与江西省交界处的五股尖山,有两大支流,南支称率水,北支称横江,流至深渡后,江面豁然开朗,波光潋滟,两岸奇峰高耸,山色空朦,风景秀丽。《读史方舆纪要》称:“……而浦口东南四十里,亦曰深渡。盖自严州界溯流而上,穹山峻流,峰峦掩映,萦纡旋绕,清深若一,故皆以深渡为名”。

商业重埠

自古以来深渡就是古徽州通往杭州、上海,以至于福建以远的水上咽喉,也是一个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古徽州地处万山之中,它同外界的交流沟通,主要就是依靠这条新安江水路。古徽州当地的土特产源源不断地顺江东下浙西,而江浙一带的日用物资和商人们赚得的金钱,则始终不断地溯江而上,新安江已经是古徽州人的生命线。明后期来往奔波的商人为经商方便,专门编写各地风物地标的路程书,主要关注地名和里程,专记驿站和闸名,天启六年(1626年)徽商憺漪子的《天下路程图引》中就称歙县至深渡这段路为“徽州府由严州至杭州水路程”。徽州自古以来,山多田少,土地瘠薄。《徽州府志》载:“徽州保界山谷,山地依原麓,田瘠确,所产至薄,……大都一岁所入,不能支什一。小民多执技艺,或贩负就食他郡者,常十九。”《江南通志》亦称,徽州“咸有溪山之胜,然岭谷险陋,壤地硗瘠,水湍悍,少潴蓄。不雨易枯,骤雨则山涨暴至”。缺乏发展农业的基本条件,迫使徽州人大量外出经商谋生,深渡则是他们出行浙江的最后一渡。

基础设施

深渡镇交通便利,拥有黄山市内最大的水陆码头,距黄山机场52公里,距徽杭高速入口20公里。深渡镇镇域经济以商贸旅游服务业为支柱,镇内拥有涉外的深渡宾馆及其它宾旅店10余家,拥有游览千岛湖的大型游船18只、快艇27只,年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2005年引进的县重点项目——深渡新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500余亩,总投资5.18亿元。

详细介绍

深渡形成于唐,兴建于宋,历史悠久,钟灵毓秀,为历朝郡县之重镇,素有“九省通衢”、安徽南大门之称。是黄山—千岛湖—杭州“名山、名水、名城”黄金旅游线上的水上交通枢纽,皖南的旅游商贸集散地。镇域总面积99平方公里,镇区面积4.5平方公里,人口2.7万,辖14个村(居)委员会。该镇被列为是全国重点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安徽省重点中心镇、扩权强镇试点镇、环境优美乡镇、最佳旅游乡镇、省创建文明乡镇先进乡镇;黄山市城镇建设先进乡镇、旅游经济十强镇。深渡镇交通便利,拥有黄山市最大的水陆码头,距千岛湖景区60公里,距黄山机场52公里,距高速公路入口15公里。境内自然风光秀丽,“东方多瑙河”——新安江穿越全境,国家AAAA级风景区——“新安江山水画廊”风光迷人。深渡镇自然条件优越,林果茶鱼资源丰富,农业产业化特色鲜明,特别是“三潭枇杷”闻名遐迩,故有“中国枇杷之乡”之美誉。深渡镇区公共服务设施完善,镇内拥有二星级宾馆一家,旅行社三家,“农家乐”3家,游船和快艇公司各1家,游船16艘,船位2300个,快艇27只,景区画舫2艘,年接待游客30万人。省861重点项目——黄山千岛旅游休闲度假中心建设项目用地500余亩,总投资5.18亿元,建设项目包括:产权式酒店、度假别墅、景观防洪堤、购物和小吃一条街、长三角写生基地、农民新村建设等,该项目的推进有力地促进深渡镇的小城镇建设,提高新安江山水画廊的旅游接待能力。随着凤凰岛景点、半岛凤池村、九砂民居、将军埠古戏台、千年古樟树、徽州女儿十里红妆、万亩枇杷园等景点的不断完善,景区内涵不断丰富,旅游品位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深渡镇招商引资势头良好,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镇区内有友谊化工、蓝天方圆、春晖化工等企业,驻开发区内企业涉及服装制造、电容器、电子、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等多种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城镇公园、文化中心、农家书屋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场所,教育、卫生、计生、综治、民政、武装、老龄等各项事业齐头并进,协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深渡镇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坚持以“践行科学发展观,打造旅游特色镇”为指导思想,以发展农村经济、旅游经济和城镇建设为出发点,围绕打造“旅游大镇、文化大镇、生态大镇”目标,努力把政策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快旅游商贸重镇和现代经济强镇建设步伐,率先实现经济腾飞。

下辖村庄

深渡社区 大茂社区 定潭村 约源村 漳潭村 绵潭村 昌中村 三源村 漳村湾村 漳岭山村 九砂村 淮源村

中国枇杷之乡

歙县深渡镇地处黄山至千岛湖黄金旅游线上,是黄山市的南大门。该镇作为全国57家试点镇、安徽省中心镇之一的深渡镇辖31个村(居)。境内有闻名世界的“三潭枇杷”主产区绵潭、漳潭、瀹潭及新兴产地棉溪村。深渡镇三潭枇杷是我国枇杷五大产区之一,是安徽省名、特、优水果之一,素有“天上王母蟠桃,地(世)上三潭枇杷”之赞誉。新中国成立后,枇杷也成了果农主要的经济来源,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改进,产值也成几何基数一路攀升。2008年以来,先后建成了绵潭枇杷交易市场,成立了三潭枇杷销售协会。掌握市场动向,扩大三潭枇杷的销路,带动产区农民的收入增长。

古镇古村

深渡古镇依山傍水,过去曾有岭上、里街、外街、横街四条街道,店铺林立,街巷交错。新安江水电站大坝建成蓄水后,深渡老街大部处在淹没区以下,原里街、外街、横街全部拆除,唯岭上一段老街尚存。深渡历史上曾有深渡九景,如梨岭横云、深渡古渡、凤池红叶、北岸渔火、九里归帆等九砂村隶属深渡镇,是新安江边的一个古老的小渔村,这里有上百栋保存完好的徽派古民居,是新安江山水画廊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池村位于深渡镇正对面,又称大对河,历史上,朱元璋曾隔河与隐居此地的风池先生喊话,欲请风池先生出山,帮助朱元璋匡扶大业。里河坑古属昌溪乡,约在明末逃避战乱,迁居"朱岗岭"(朱元璋曾带兵休整临安经光坑岭达昌溪)脚下里河坑隐居山林至今约400年,后隶属于外河乡、定潭乡、今属深渡镇。该村历代文人辈出,商人、社会名流层出不穷。国子监吴天金、吴鸿元;登仕佐郎吴象嵩;兵部六品吴鸿亮;户部九品吴鸿宾;徽商巨贾吴钧胜;诗人、书法家吴进贤;大律师吴迪贤;革命烈士吴锡达等等。朱岗岭古道是旧时昌溪及歙南片老百姓上县城,去旌德、绩溪的捷径,也是绩溪经洪琴往深渡去浙江的重要通道。众志成城村墙下往北绵延崎岖的山麓里,有一条保存完好近十公里的徽商古道。它一头连接着昌溪,另一头连接着霞坑镇的郑坑店。相传明教义军同元军作战大败,元军一路追击朱元璋到郑坑店的光坑岭,此战义军伤亡惨重,一把火在光坑岭烧了三天三夜,义军经光坑岭--朱岗岭窜逃至昌溪,得以在徽州的深山老林里休养生息,后终成一代帝王。此地称之为朱岗岭(土名朱过岭)。明清两朝,昌溪徽商沿此路走出大山,做着“吴茶”、“周漆”生意,成就不少传奇。站在朱岗岭头昌溪美景尽收眼底,面向来龙山,西临福金山,南靠河过岭、安岭,皆属黄山余脉。朱岗岭顶上聚贤亭遗址尚存,身后是千年古松。在这里远眺昱岭关、龙王尖,天气晴好时更可眺望黄山,听福金山上传来的钟鼓声。当年吴进贤和吴羽白、张君逸等同乡曾在此写诗作赋,赞叹这里的美好风光。“奇峰突兀插高穹,四望云山眼界空。岭上人家多俊彦。书声嘹亮绿杨中。翻山越岭过昌溪,一路花香芳草萋。更喜月明桥上步,偶来破寂夜莺啼。山外有山形势奇,一年好景雪纷披。赏心乐事空追溯,再上朱岗折一枝”。沿着山上小路可到达燕窝山庄沧山源(中国末代进士故里)、石潭(中国自然风光摄影基地)等地。

传统小吃

深渡包袱

深渡包袱,徽州风味小吃之一,实为水饺的一种,形似混沌,但个头大于混沌而小于北方水饺,形状酷似外出人所背的包袱,因此而得名。明清时行商多背包袱旅行,创制出一种在馄饨皮上放上馅,卷包成如商人背负的包袱形状的小吃。这种小吃因为保持了徽菜原汁原汤的烹任技术,吃起来特别鲜嫩、香美,深受客商的青睐。“深渡包袱”配汤食用,入水锅煮熟捞出,馅中有火腿、香菇末,汤中除放熟猪油、酱油外,还有猪油渣末、葱、蒜、姜末,是一种方便的美味小吃。

深渡毛豆腐

深渡毛豆腐,徽州名菜之一,至今已有两百年多年历史。以其皮嫩味美而深受五湖四海宾客的喜爱。制作工艺比较复杂,需要恒温恒湿的条件,受季节影响较大,一般秋冬季节较多。但由于制作工艺的改善,保鲜技术的进步,夏天也可尝到。食用方法:油煎,放入60克左右食用油,煎至两面黄色并起皱时,调低火候,放入葱末,蒜末,辣椒酱等。

其他

此外还有深渡锅贴饺,深渡臭豆腐等知名小吃。

乡镇荣誉

1996年因集“山区、库区、旅游区”三特色于一体,被国家计委、建设部等11部委列为全国57个综合改革试点镇之一,2003年被列为全省63个重点中心建制镇之一,2004年被建设部等6部委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2000年分别被省建设厅、国家建设部评为“全省小城镇先进乡镇”和“全国村镇建设先进镇”称号。2008年又被国家发改委评为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以及被安徽省发改委列为扩权强镇试点镇。农村科教工作成绩斐然,被列入全国农科教示范乡镇 、棉溪村被列入全国农科教示范村。

名人简介

姚琏

姚琏(1301~1368),又名廷用,字叔器,渔梁人。弱冠师从徽州婺源县(今属江西)胡炳文(号云峰)。元至正十三年(1353),以文学举为池州路学学正,旋授太平路学教授。江西行省平章星吉征召为幕属,后擢理问所知事。时值参政董抟霄收复杭州,进军徽州、饶州。姚琏进献《讨伐十策》,董抟霄大奇。后以病辞官,隐居歙南深渡凤池岛,人称“凤池先生”。十八年十二月,朱元璋领兵十万,经宣城至徽州。召故老耆儒,问以政事,赐尊酒、束帛,授官不就,事见明太祖御制《五伦书》。后摄紫阳书院山长,与宋濂、孙道安等名流友善。渔梁姚氏宗祠承泽堂(俗称上姚祠)存有“龙兴召对”匾(今藏歙县历史陈列馆)。著有《凤池山房集》、《一懒翁稿》。卒葬姚柏湾。

朱启銮

朱启銮(1914~1990),化名张又新,深渡人。民国 24 年(1935),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天津南开中学、上海光华大学高中部、北京大学学生党团支部书记。参加“一二九”运动,后奉派加入上海慈善团体。抗日战争期间,加入淞沪抗日游击队。民国 29 年秋,赴南京负责开辟中共地下党工作,对南京地下党组织建立及发展贡献极多。渡江战役前夕,圆满完成向江北解放军总前委传送敌军江防部署重要情报任务。建国后,历任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中共南京市委常务委员及宣传部长、苏州市副市长、南京航空学院院长、南京市人大常务委员会副主任、政协南京市第七届委员会副主席,兼任中国古都学会副会长、全国太平天国史学会顾问、江南诗词学会顾问、南京市陶行知研究会顾问。

李济仁

李济仁,男,汉族,1931年1月出生,深渡定潭村人,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1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省名老中医。首批“全国500名老中医”、首批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首批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首批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精擅内、妇科疑难杂症,尤擅痹病、痿病、肿瘤等顽疾治疗,有《济仁医录》等专著10余部,论文百余篇,并参编《内经》、《中医基础理论》等高等学校规划教材。对于疑难病证,李济仁主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熔经方、时方、验方于一炉。治疗胃病倡导“和、降、温、清、养、消”六法,等,并创立了治疗冠心病的“归芎参芪麦味方”、治疗痹证的“清络通痹饮”、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固本益肾汤”、治疗乳糜尿的“苦参消浊汤”等效方验方。李济仁身体力行于新安医著的校注整理工作中,潜心提炼新安医学诊治之特色规律,带领学生成功还原了尘封于历史的668位新安医家、400余部新安医籍,并厘清和阐明了新安医学对急、危、难、重病症的诊疗经验和规律,成为研究新安医学的奠基人。他独著、主编《济仁医录》、《痹证通论》、《大医精要——新安医学研究》等学术著作14部,发表论文112篇,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建华教授评价其“独创新解,学术并茂,发前人之奥妙,作医津之宝筏。”从名医世家到博士团队,李济仁极其夫人与5个子女构成名医世家家族链;突破家传囿规,培养指导了一批研究生作为“张一帖”世医传人,其中研究生22名,高级学徒2人。

张根桂

张根桂(1908—1957),又名跃粉,耀彩,字祥森,歙县定潭人。家世业医,远祖张立仁(1550—1598)创劳力伤寒末药,有疏风散寒,理气和营、健胃宽中,渗湿利水之功。根桂12岁随父学医,20岁时即名噪故里,认为舌征、脉象反映人体气血阴阳邪正,擅治伤寒、热病、时病,喜用经方大法,并常以针灸,草药辅之,治疗危重急症用药峻猛,或味多,或量重,剂大力专,往往一剂奏效,人称“张一帖”。并创立劳力伤寒末药四季加 减法,因时论治,疗效更佳。

张舜华

张舜华(1934—),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主任医师、副教授。深渡定潭村人。

张其成

张其成(1959—),著名国学专家,养生专家,中医文化学家,文人书法家。徽州歙县深渡定潭人。

美好乡村建设

深渡镇围绕“城乡建设管理推进年”活动,以“美好乡村建设”为主线,做好重点村庄整治,年内将完成新安江山水画廊沿线防里、五里潭等改徽任务600幢。做好中心村及7个自然村建设规划,完善村庄内道路、路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1月,第三届“中国幸福村”颁授仪式日前在江西南昌举行,歙县深渡镇绵潭村作为我省唯一代表,荣获“中国幸福村”称号。2013年6月,深渡镇建成黄山市首家镇级污水处理厂,在深渡河东路,绵潭建成了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2013年8月,由国家住建部等部门公布的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公示名单已于日前结束公示,全国有915个村落上榜,深渡镇有阳产村、漳潭村、漳岭山村3个村落入选。2012年以来,该镇全力推进九里潭生态观光冰雪九龙谷旅游项目、大茂生态园项目、高山移民点、污水处理厂、昌源河整治等重点项目。扎实开展“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完成350亩任务。同时加大园区招商力度,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
该镇正积极利用各级美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和县级配套资金,整合农业、水利、土地整治、文化、民生工程等项目,集中投向美好乡村试点村建设,首批规划漳潭、绵潭村美好乡村示范村各项建设工作进展顺利。

张一帖世医家族

歙县深渡定潭“张一帖”一家被公认为历史悠久、当代影响重大的世医家族。张家世医医技精湛,医德高尚,治疗急性热病、内科疑难杂症有奇效,往往一帖(一剂)药而起沉疴,故被称为“张一帖”。 2010年,“张一帖”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