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宁岩
首页  > 广西  > 河池  > 东兰   »  列宁岩景点介绍

列宁岩

列宁岩
列宁岩

  列宁岩(广西农-动讲习所旧址),原名北帝岩,内设北帝庙得名。位于武篆镇南4公里的论硬山腰上。洞高45米,宽64米,深137米。1922年3月,韦拔群在此组织革命同盟会,1925年9月,韦拔群、陈伯民等在洞内开办了广西第一届农-动讲习所,培养右江各县农-动骨干276人。农讲所宣传马列,培训农运骨干,功绩卓著,影响深远。1930年2月,经红七军军长张云逸提议,东兰县工农民主政府讨论通过,北帝岩改名“列宁岩”。1963年定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值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大庆,中央副主席-为列宁岩亲笔题字:“广西农-动讲习所旧址”,镌刻在洞口上方。

  原名北帝岩,位于广西东兰县武篆巴学村,分别距县城、武篆镇38公里和4公里,是个天然石洞,洞口宽64米,洞高43米,纵深137米,洞内宽敞明亮,干燥平坦,可容纳数千人。1922年3月,韦拔群在此组织革命同盟,发表《敬告同胞书》,1925年9月,韦拔群、陈伯民等在洞内开办东兰第一届农-动讲习所,1930年2月,红七军军长张云逸来到武篆,认为韦拔群在北帝岩宣传了马列主义,提议改名为“列宁岩”。1962年6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定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称为“广西东兰第一届农-动讲习所旧址”。197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拨款修缮列宁岩,依照1925年的原貌进行修复,并办陈列橱窗。1978年,0中央副主席-题写了“广西农-动讲习所旧址”,放大后刻在岩洞口。1995年被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东兰县列宁岩位于东兰县武篆镇巴学村的论硬山近山脚处,距县城约38公里。原名北帝岩。它是一个大厅状的天然岩洞,洞口高40米,宽64米,洞深137米,洞壁及洞顶均比较平整,地面也较平坦,可容纳千余人,洞内干爽、明亮、洞外山下是一片田垌,洞口对面,隔着田垌,也是一片石山。民国14年(1925年),右江农-动领导人韦拔群从广州农-动讲习所学习回来,在此开办广西东兰第一届农-动讲习所,培养农-动骨干。韦拔群任主任,陈伯民任管理员,黄大权、黄树林、邓无畏等为教员。“农讲所”基本按照“广州农讲所”设置的课程列宁岩进行教学。内容有《苏联革命史》、《中国革命史》、《农民协会章程》等。教和学都是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学员是来自右江的东兰、凤山、百色、凌云、奉仪(今田阳县)、思隆(今田东县),思林(属今田东县),果德(属今平果县)、都安、河池、南丹等县的汉、壮、瑶等民族青年共276人。学员毕业回原籍后,很多成为当地农-动的骨干,不少地方成立了农民协会,有力推动了右江农-动的发展。学员中的许多人,后来参加了红七军。

  民国19年(1930年),经红七军军长张云逸提议,东兰县工农民主政府讨论通过,北帝岩改名为列宁岩。1963年,列宁岩被列为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岩内陈设按照农讲所当时的布置复原。洞口额刻0中央副主席-的亲笔题字“广西农-动讲习所旧址”。洞中央为课堂,讲坛左右有对联:“地主豪绅把劳动群众当作盘中餐;劳动群众把地主豪绅当作枪口靶”。台壁上方,挂着列宁和孙中山的画像。台前醒目的对联是:“快乐事业,莫如革命。”横批是:“团结、互助、奋斗、牺牲”。课堂两边为学员宿舍,后面为教员住处和厨房。本着节约办大事的精神,课桌、凳、床铺、间墙全用当时所产的竹材编成,简朴实用。洞左平台上,竖立有一列橱窗,陈列当年农运的图片资料。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