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新会学宫
首页  > 广东  > 江门  > 新会区   »  新会学宫景点介绍

新会学宫

新会学宫
新会学宫又名文庙、孔庙。位于会城马山西侧。占地12189平方米,建筑面积3225平方米,学宫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门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宋庆历四年(1044年)。当时是按山东曲阜孔庙图案,因地制宜建造。学宫在元代被毁于兵火,明代重建。以后历代均有重修。1956年除重修遗存建筑外,并在原遗址上,重建戟门(大成门)、东西两库、两庑、两廊和尊经阁、“蹈和”、“履中”两殿。近年,又以仿古建筑工艺,把学宫正门殿堂修葺粉饰一新。
中文名
新会学宫
别    名
文庙、孔庙
位    置
会城马山西侧
占地面积
12189平方米

历史沿革

民国24年(1935年)重修后,曾举行过一次“祭孔”活动。1939年后 ,会城沦陷,学宫建筑遭日寇严重破坏,仅存化龙桥、棂星门、石牌坊、泮月池和大成殿。大成殿是学宫的正殿,面宽5间,进深3间,重檐歇山顶、下檐斗拱为外转六铺作单抄双下昂计心造,与故宫太和殿相仿。四周通廊置24根檐柱,内为12根金柱,正脊为“咸丰辛酉如壁店造”的花脊,上塑有双龙拥珠,中间为 葫芦宝刹,重檐四角还挂有陶钟。孔庙是用来祭祀孔子的,但加封“学宫”之后,它更是文人学子搏取功名的先进之门。 由于科举制度的建立,学宫历来是生员统考入仕的考场。

新会博物馆

设在新会学宫内,成立于1958年9月。成立前后,通过民间征集、群众捐献、考古发掘、上级调拨、市场购买,不断充实馆藏。现有上自远古,下迄近现代各类藏品5000余件。

特点

这些文 物藏品,有如下三个特点:2002年收藏,票价1元,图案为牌坊,绘画版。(收藏编号:2014020100-1)第一,具有地方性,充分展现新会发展的悠久历史。新石器时 期的石斧、石石奔、石网坠、骨饰、陶簪等的出土,证明4000年前已有百越(粤)族人在新会生息繁衍。一具3000年前的鳄 鱼骨骼,对考证珠江三角洲的形成,古代新会自然风貌和经济开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造型独特,纹饰精美的唐代陶魂坛、青釉魂罐,省内罕见,为研究唐代陶瓷工艺和墓葬提供了实物依据。三批出土南宋之前的钱币,与宋末皇朝覆灭于新会崖山的历史有关。铁铸“乌利单刀”,是杀人不眨眼的元将乌利,被周郡村民连人带刀弄到河里淹死,元军查不出个究竟,后来村民捞回乌利的单刀,放在村庙里示众,讥笑害民贼的愚蠢和糊涂。还有许多新会籍明、清时代著名书画家的手迹。反映新会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的历史文物,亦有200余件。第二,青铜器藏品丰富,中国历代钱币成套,商代的父乙簋、青铜 镜,战国的编钟,汉唐的铜镜、铜壶,三国的铜鼓等等,是稀有的珍品。尤为难得的是邑人 钱币收藏家、鉴赏家卢翰屏先生,无偿捐献的一套钱币,上自海贝、刀贝、布贝、秦半两,下迄清末民初的铜钱,琳琅满目,足以反映中国货币发展的悠久历史和璀璨的货币文化。第三,历代著名书画家的手迹多姿多彩。明代大理学家、书法家陈献章的《茅龙行草诗手卷》,张穆、高俨的《秋猎获熊图》,戴文进的《山水手卷》,李之世的《草书条幅》,周之 冕的《山鸡木棉图》,吴石仙的《春景山水图》,吴谷辉的《山水中堂》,吴昌硕的《楹联》等等,均属国家一、二级藏品。有两幅绘于一对木门板上的古典油画《木美人》,据专家鉴定,它是迄今在我国所发现的最早的西洋油画,比美术史界多认为西洋画传入中国 之始的16世纪末,还早100多年,对研究西洋美术传入中国的历史,具有重要学术意义。近 现代著名书画家林则徐、郑绩、甘天宠、李魁、胡方、梁启超、徐悲鸿、齐白石、郭沫若、高奇峰、田汉、邵宇、石鲁、邹鲁、关山月、黄新波、陈子毅、麦华三等等的手迹,收藏丰硕。

展厅

新会博物馆分设有12个展厅,每个展厅100、200、300、500平方米不等。其中,相对固定陈列的展厅4个。大成殿,正中安放汉白玉石的孔子雕像;沿墙悬挂的地毡绒铺面的板架上,展出《子生平事迹孔》。尊经阁、蹈和殿、履中殿3个厅,采用通体玻璃柜,以自然光为主,配以灯管,辟为“历史文物陈列”,轮换展出馆藏文物。并设有临时陈列展厅。西室、西库、西庑,以夹板垫底,灰色地毡绒铺面,自然光配以黄白日光灯照射,经常展出书法、美术、摄影作品,成为培育地方一代艺术新人,开展海内外文化交流的阵地。馆内还建有苏家美术馆,展出苏华、苏家芬等苏氏五姐弟创作的美术作品。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