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龙塔

衡阳市区城南接龙山有一座砖石构筑的古塔,即接龙塔,习称焚字炉,是衡阳境内现存年代最早、体量最大的惜字塔。
- 中文名
- 接龙塔
- 位 置
- 衡阳市区
- 年 代
- 清康熙年间修距今已有300余年
- 结 构
- 砖石结构
- 习 称
- 焚字炉
简介
接龙塔,位于衡阳市雁峰区德源小区附近(回雁峰景区对面),又名白骨塔、焚字炉,塔高五层,底层有南北二门,塔身由方石砌成,是衡阳境内现存年代最早、体量最大的惜字塔。清康熙年间衡阳县丞周燮倡修,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与珠晖塔、来雁塔并称衡阳三大名塔 ,是衡阳市中心城区一处很有文化底蕴、很有保存价值的人文景观 。结构造型
此塔坐南朝北,五级八楞,自下而上渐收,置于高约1米的须弥座台基上,通高15米。台基平面亦八边形,边长2.62米,上施仰莲纹浮雕。台基及一至三层为红砂石构筑,四、五层为青砖砌成,各层出石板檐,攒尖顶,置葫芦宝瓶。第一层底边长2.36米,檐高约3.05米;塔内中空,南、北向辟拱券门。南门底边距台基面0.46米,宽0.75米,高1.38米,以两扇石板门封堵。石板门中部各开棂格窗,窗高0.29米,宽0.26米。北门宽0.81米,高1.87米,上嵌门额。门额自右至左剔雕“接龙塔”三字,楷书,两边分别是高浮雕文曲星和天官。20世纪80年代以来,笔者多次到接龙山实地考察。2005年10月27日考察时,该塔门额中的“接”字剥蚀;“龙”字系繁体字“龙”,左边部分清晰,右边部分尚能辨识;“塔”字保存完好。2012年7月17日,笔者又一次来到接龙塔实地勘察,发现时隔近7年,塔额风化剥蚀更加严重。“龙”字左边部分尚能辨识,右边部分已大部分残缺,倘若已经剥离的石片掉下,至少“龙”字右边部分将不复存在;“塔”字虽然清晰,但左边部分残破不堪。从塔额风化情况看,再过几年,字迹很可能会消失殆尽。- 新邵 1石门山风景区
- 城步苗族自治 2城步南山
- 隆回 3望云山
- 武冈 4武冈云山风景区
- 新宁 5崀山风景名胜区
- 新邵 6龙山森林公园
- 城步苗族自治 7回龙桥
- 武冈 8宣风楼
- 武冈 9武冈市革命历史纪念馆
- 城步苗族自治 10两江峡谷
- 城步苗族自治 11城步白云湖景区
- 武冈 12关枫桥
- 城步苗族自治 13花鼓楼
- 城步苗族自治 14沙角洞银杉森林公园
- 隆回 15高洲温泉
- 武冈 16武冈大炮台
- 城步苗族自治 17城步文庙
- 城步苗族自治 18城步南山牧场
- 武冈 19同保山石刻
- 城步苗族自治 20十万古田
- 城步苗族自治 21龙胜南山草场
- 城步苗族自治 22黔峰山
- 城步苗族自治 23邵阳文昌阁
- 城步苗族自治 24银杉公园
- 武冈 25蔡家塘农民协会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