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湘故居
宋湘故居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白渡镇创乐村象湖村民小组,共有三堂二厅二廊26间房,占地面积约2600多平方米。坐北向南的小型三堂两横客家民居平房,前是照墙,西有门楼,横额太史第,门联“赋梅世第;编竹人家”赫然在目。宋湘故居始建于明嘉靖(1522~1566)年间,为客家民居建筑之一,因其地堡后山形像大象,山前是一片沼泽地,顾此地被称为“象湖”。宋湘于乾隆二十一年 (公元1756年)生于广东嘉应州白渡(今属广东梅州梅县区),23岁中秀才,37岁中举人,44岁中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 ,后任清廷文渊阁校理、咸安宫总裁,云南曲靖府、广南府、永昌府知府等职,为官清廉,勤政爱民。宋湘才华横溢,诗作丰厚,精通书法,是清代以来中外扬名的“岭南才子”。
顺穆康宁雍沿乾德嘉千古
治平熙泰正是隆恩庆万年横匾书:“上大人”。宋湘这一对联,对清朝几代皇帝随意粉饰了一番,加上那潇洒传神的书法,使嘉庆皇帝欢喜得手舞足蹈,频频点头赞许,并当即称宋湘为“天下第一才子”。各省翰林名流嫉忌宋湘得此赞赏,上疏奏议:“若宋湘果为天下第一才子,则皇上居其下矣。”嘉庆皇帝遂改称:“宋湘,广东第一才子。”宋湘后期虽为清朝名宦,但他为官清廉,处处为民着想。如:在曲靖所属马龙州,地瘠民贫,宋湘捐出薪俸购木棉教妇女纺织。他曾买松子三石,在点苍山号召种松,事隔几年,松树生长茂盛,喜而口占《植树诗》三首,其中一首云:“一粒丹砂一鼎封,一枚松子一棵松,何时再买三千石,遍种云中十九峰。”字里行间,抒发了他绿化神州的强烈感情。署永昌城时,练乡兵除暴,当地人民莫不感恩戴德,塑制宋湘生相,建生祠立碑祀奉。有书院久废,宋湘捐廉,力兴复之。《清史列传》记载宋湘事迹时称:“任职滇南,嘉惠民生至巨,是勤政爱民好官。”宋湘在工作之余,致力于写诗著文,成为清代中期成绩卓著的诗人。宋湘写诗著文,主张有自己的个性。他在《说诗》八首中,对诗歌创作有独到之见,其中一首写道:
学韩学杜学髯苏,自是排场与众殊;
若使自家无曲子,等闲铙鼓与笙竽。这可以说是宋湘写诗著文的经验之谈。他开门见山地提出要学习古代的韩愈、杜甫、苏轼等文学大师,但在字里行间又流露出他鄙弃因袭前人、师古不化的弊端,洋溢着他既要继承借鉴前人的文学遗产,又要锐意创新的感情。应该说,他这种在学习古人的同时要有自家的曲子,不落旧套,勇于创新的精神是值得称道的。宋湘的诗来源于生活,构思新颖,风格独特,画面清新,笔调灵活,不刻意求工,自有剪裁之妙。请看他的《两不卖诗》:高楼华屋吹笙竽,君是何人饥啖蔬。一言拱手理襟裾,秀才饿死不卖书。春日桃花吹满店,君是何人书酒欠。回头叱咤风云生,壮士穷途不卖剑。这两首诗有宋湘自注:“此来彼去,梦思多劳,于是乎顾视屋壁,念此平生蠹书尘剑周旋最久,性命之交也,作两不卖诗。”这是作者丰富的感情的流露和寄托。这首诗信手拈来,直抒胸臆,读起来亲切感人,回味无穷。
宋湘在惠州主讲丰湖书院时,曾对惠州风物之美从多个不同侧面尽情讴歌。离惠时,以蔗渣代笔写《湖上五别诗》(别湖花、别湖山、别湖水、别湖风、别湖月)。诗文中创造的佳境,令人似看到皎皎明月,感到习习轻风,闻到幽幽花香……。在《别湖月》中写道:明月出湖东,落亦湖西边。知我在湖上,只照湖水间。寂寞夜复夜,寸心时往还。安得结湖屋,人月无关山。这些诗把惠州湖光山色之美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同时抒发了他依依不舍的离情别意。宋湘在云南等地工作时,写有许多怀念家乡的诗句。他写的《忆家园》诗就是专门描述客家风情之作:冬初梅已笑,秋尽犹菊钿。是岸排篁竹,逢桥有木棉。楼浓红杏雨,溪淡绿杨烟。树树飞蝶蝴,山山答杜鹃。鹧鸪多草际,翡翠只沙边。两三江上阁,七八渡头船。桐蹊开酒店,榕径歇柴肩。长歌爱樵答,短笛羡牛牵。全诗五言十六句,就写了梅、菊、竹、桐、榕、杜鹃、鹧鸪……等十六种景物,末句还把樵夫(妇)爱唱山歌和牧童喜骑牛背吹竹笛等风情描绘出来,以示客家风光之一斑。这首诗倾注了作者对家乡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无比深情,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堪称一幅不可多得的客家风情画。据《清史文苑》载,“芷湾襟袍豪迈,故挥豪洒翰,皆具倜傥权奇之概,诗磊磊落落,从其性情坌涌而出,自成为芷湾之诗。”胡曦在其所撰《梅水汇灵集》中把宋湘及其同代诗人黄香铁(镇平县人,举人)、李黼平(嘉应州人,进士)并称梅诗三家。胡曦曾赞道:“吾梅诗三家,《著花庵》(李黼平著)纯以学胜,《读白华草堂》(黄香铁著)纯以才胜,先生(指宋湘)则才兼以学,元气淋漓,正随园所谓人居屋中,我来天外者。总而论之,如大华三峰,莲峰中耸,二峰其旁峙也。”黄香铁在称赞宋湘的文风时说:“先生以太白东坡之胸,次运少陵昌黎之气魄,豪情逸思,横绝一代。”宋湘的一生,是写诗著文的一生,后期尽管公务在身,仍坚持天天挤空读书或写作。他在《说诗》八首中的一首道:读书万卷真须破,念佛千声好是空;多少英雄应下泪,一生缠死笔头中。宋湘这首诗道出了读书与写作实践的辩证关系。宋湘强调多读书,却批评那些不去体验生活和付诸写作实践的人是“念佛千声好是空”。末句“一生缠死笔头中”可谓笔力扛鼎,语出不凡。这句话强调了写作实践的重要,表达了宋湘致力于著文写诗的坚强意志。宋湘所到之处,无论公务再忙,都不忘积累素材,坚持经常练笔。宋湘任湖北督粮道时,年已古稀,有一次过长江,闻说焦山埋尸处有许多碑铭,遂独乘小舟前往寻找,并题七绝一首而回。由于宋湘勤奋写作,故遗著颇丰,俱刊载于《红杏山房诗钞》内。诗钞内容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未登仕途以前的作品,有《不易居斋集》一卷、《丰湖漫草·续草》二卷、《汉书后汉书摘咏》二卷。第二部分为居京师时的作品,有《燕台剩沈》一卷、《南行草》一卷。第三部分为出任云南曲靖、永昌知府和湖北督粮道时的作品,有《滇蹄集》三卷、《楚艘吟》一卷、《附应试排律》二卷、《赋》一卷。此外,他还写有《诗话》、《散文集》、《经解》等著作多种,刻本行世,极为时人所传诵。《梅水汇灵集》中就收入有宋湘的诗歌共三百八十四首,为该书收入诗文之冠。宋湘又是一位书法家。他的书法潇洒苍劲,独具一格,饮誉艺坛。据《清史文苑》评其书法云:“宋湘除善用笔外,还能随手以竹叶蔗渣作书,而不失其妙,刚劲处似钢钩铁槊,柔韧处如烟云缭绕。”宋湘的书法被誉为书法艺术中之奇葩。据专门记载客家史料的《崇正同人系谱》卷十五“丛谈”介绍:“芷湾先生之善书,不拘笔良否,皆能运用如意,有时且不需笔,曾于汉上琴台以竹叶写伯牙琴歌,于惠州西湖用蔗渣代笔写《五别诗》,又以鸡毛(未成笔者)写东坡故居。”惠州“丰湖书院”的题匾,以及书院门联:“人文古邹鲁,山水小蓬瀛”,亦为宋湘所书。现梅县博物馆珍藏“宋湘殿试卷”,共一千八百多字,是罕见的宋湘楷书珍品。嘉应同人称誉宋湘为双全、三绝大家。双全:即文武双全,三绝:即诗歌、文章、书法冠绝当时。
- 中文名称
- 宋湘故居京兆堂
- 占地面积
- 2600多平方米
- 遗产级别
- 县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
- 修建时间
- 明嘉靖年间
- 地理位置
-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白渡镇
故居简介
宋湘故居经三百余年,历代均有修缮。“文革”破“四旧”时,门楼被拆毁。1984年冬,由其孙、海外侨胞宋佑祥先生热心捐资,修葺一新,厅堂两侧有16条朱红色圆柱分立两旁屏风上书“京兆堂”三字,外大门楣上挂有“太史第”匾额,广东省政协副主席郭翘然题“宋湘故居”匾额。1987年11月16日被梅县人民政府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湘《家园杂忆四十韵》描绘了出身家世和故乡风物:“籍隶梅州古,邦名白渡前。衡门当水曲,老屋负崖巅。”“鳞次比邻接,瓜绵一脉延。世吾过二十,族众约三千。”“鸡犬家家有,桑麻处处连,先畴耕共牧,旧泽诵兼弦。”“是岸排篁竹,逢桥有木棉。楼浓红杏雨,溪淡绿杨烟。”宋湘故居,始建于明嘉靖(1522-1566)年间,历代屡有修葺,坐东朝西,背靠矮山,前低后高,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悬山式堂屋,三堂四横,中轴对称,夯墙抬梁,土木石结构,白墙灰瓦。故居外有南北横屋,内屋有三堂四廊两天井,北面横屋有房14间,南面横屋有房13间,内堂屋有房28间,前有照墙,外设斗门楼。门楼坐南向北,门楼左右设“石鼓户对”,门额楷书“太史第”,门联“赋梅世第,编竹元家”,这彰显屋主进士及第、官至编修。跨过门楼,进入院内,是宽阔的门坪,砌有照墙围护,正大门额署“解元”,门联“象贤衍庆,崇德流徽”;进入大门,见大门后门额挂“进士”匾。在下堂,可以看到故居厅堂内外,极少雕饰,质朴无华,与客家民居差别不大。据说,宋湘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清官廉吏,虽身居高位,薪俸优厚,却“身与民俱瘦”,其俸银大部分都慨捐为民造福。堂内厅里多有对联,富有诗文风雅。中堂正墙两面挂宋湘题并书对联“礼乐农桑今之三代,和亲康乐古为一书”。中堂右墙挂有宋湘少时题于家乡安丰寺之山形诗。这首诗乍看似塔,细看如山,上有八个“山”字镶嵌其上。经村中老人宋华光介绍,这是宋湘独创的山形诗体。全诗八句五十六字:“山外青山路曲弯,高山流水响潺潺。深山百鸟声声叫,路上行人万里难。劝君莫做江湖客,饥寒夜夜在山间。人人说道东山远,我到东山八座山。”仔细诵读,发现其与中国诗词环形体、回形体相媲美。低吟浅唱,仿至深山密林,行走林间小径,景秀水美,路艰且难,流连忘返。我们随后移步到上堂,这里设凹式神龛屏风,上端楷书“京兆堂”,左右龙柱各有长联。据介绍,宋湘71岁卒于武汉湖北观察署任上。其生卒时间同样是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寅时,事极巧合,堪称奇事。路线指引:从梅州城出发,驱车往205国道约26公里到梅县区白渡镇,再行车国防战备路往创乐村方向约4公里便到了创乐象湖村宋湘故居。宋湘简介
宋湘(1756~1826年),字焕襄,号芷湾,广东嘉应州人。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乡试解元,嘉庆四年(1799年)殿试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嘉庆六年(1801年)回粤受伊汀州之聘,主讲惠州丰湖书院。次年应召回京再入翰林院。嘉庆十二年(1807年)充四川乡试正考官,次年充贵州乡试正考官。嘉庆十八年(1813)出守云南永昌、曲靖两府知事,一连八年。道光时宋湘已是三朝元老。道光五年(1825)宋湘已七十高龄,赴任湖北督粮道,翌年卒于任内,终年七十一岁。童年时的宋湘,才华横溢。九岁时,他见屋中诸叔伯常酒会题诗或撰文,便模仿起来,学作诗文,即席交卷。诸叔伯见他文思敏捷,下笔便有奇气,赞叹不已,认为日后必有长进,便常邀他吟诗作对和练字。后来,他在乡参加童子试奏捷,中了秀才。清乾隆五十七年壬子,宋湘赴广州参加乡试,途径惠州时,因盘费不足,求助于惠州太守伊汀州(墨卿)。伊汀州戏约曰:“知君才学,若能以七步八叉之时间嵌配东西南北四字为句,立赠余一联,即为君治装。”宋湘边行边思,刚行七步,腹中即就,挥笔疾书:“南海有人瞻北斗,东坡此地即西湖。”伊汀州赞赏不已,当即给予厚金。——这就是宋芷湾七步成联的一则逸闻,在嘉应同人中传为美谈。宋湘得伊汀州资助,旋即赴穗,结果独占鳌头,举乡试第一名解元,才华声誉,冠冕全省,有“广东第一才子”之称。这美誉,传说还是嘉庆皇帝所授。有一年。嘉庆皇帝的母亲做寿,在翰林院群儒中遍征对联,宋湘不暇思索,首先站出来挥毫疾书:顺穆康宁雍沿乾德嘉千古
治平熙泰正是隆恩庆万年横匾书:“上大人”。宋湘这一对联,对清朝几代皇帝随意粉饰了一番,加上那潇洒传神的书法,使嘉庆皇帝欢喜得手舞足蹈,频频点头赞许,并当即称宋湘为“天下第一才子”。各省翰林名流嫉忌宋湘得此赞赏,上疏奏议:“若宋湘果为天下第一才子,则皇上居其下矣。”嘉庆皇帝遂改称:“宋湘,广东第一才子。”宋湘后期虽为清朝名宦,但他为官清廉,处处为民着想。如:在曲靖所属马龙州,地瘠民贫,宋湘捐出薪俸购木棉教妇女纺织。他曾买松子三石,在点苍山号召种松,事隔几年,松树生长茂盛,喜而口占《植树诗》三首,其中一首云:“一粒丹砂一鼎封,一枚松子一棵松,何时再买三千石,遍种云中十九峰。”字里行间,抒发了他绿化神州的强烈感情。署永昌城时,练乡兵除暴,当地人民莫不感恩戴德,塑制宋湘生相,建生祠立碑祀奉。有书院久废,宋湘捐廉,力兴复之。《清史列传》记载宋湘事迹时称:“任职滇南,嘉惠民生至巨,是勤政爱民好官。”宋湘在工作之余,致力于写诗著文,成为清代中期成绩卓著的诗人。宋湘写诗著文,主张有自己的个性。他在《说诗》八首中,对诗歌创作有独到之见,其中一首写道:
学韩学杜学髯苏,自是排场与众殊;
若使自家无曲子,等闲铙鼓与笙竽。这可以说是宋湘写诗著文的经验之谈。他开门见山地提出要学习古代的韩愈、杜甫、苏轼等文学大师,但在字里行间又流露出他鄙弃因袭前人、师古不化的弊端,洋溢着他既要继承借鉴前人的文学遗产,又要锐意创新的感情。应该说,他这种在学习古人的同时要有自家的曲子,不落旧套,勇于创新的精神是值得称道的。宋湘的诗来源于生活,构思新颖,风格独特,画面清新,笔调灵活,不刻意求工,自有剪裁之妙。请看他的《两不卖诗》:高楼华屋吹笙竽,君是何人饥啖蔬。一言拱手理襟裾,秀才饿死不卖书。春日桃花吹满店,君是何人书酒欠。回头叱咤风云生,壮士穷途不卖剑。这两首诗有宋湘自注:“此来彼去,梦思多劳,于是乎顾视屋壁,念此平生蠹书尘剑周旋最久,性命之交也,作两不卖诗。”这是作者丰富的感情的流露和寄托。这首诗信手拈来,直抒胸臆,读起来亲切感人,回味无穷。
宋湘在惠州主讲丰湖书院时,曾对惠州风物之美从多个不同侧面尽情讴歌。离惠时,以蔗渣代笔写《湖上五别诗》(别湖花、别湖山、别湖水、别湖风、别湖月)。诗文中创造的佳境,令人似看到皎皎明月,感到习习轻风,闻到幽幽花香……。在《别湖月》中写道:明月出湖东,落亦湖西边。知我在湖上,只照湖水间。寂寞夜复夜,寸心时往还。安得结湖屋,人月无关山。这些诗把惠州湖光山色之美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同时抒发了他依依不舍的离情别意。宋湘在云南等地工作时,写有许多怀念家乡的诗句。他写的《忆家园》诗就是专门描述客家风情之作:冬初梅已笑,秋尽犹菊钿。是岸排篁竹,逢桥有木棉。楼浓红杏雨,溪淡绿杨烟。树树飞蝶蝴,山山答杜鹃。鹧鸪多草际,翡翠只沙边。两三江上阁,七八渡头船。桐蹊开酒店,榕径歇柴肩。长歌爱樵答,短笛羡牛牵。全诗五言十六句,就写了梅、菊、竹、桐、榕、杜鹃、鹧鸪……等十六种景物,末句还把樵夫(妇)爱唱山歌和牧童喜骑牛背吹竹笛等风情描绘出来,以示客家风光之一斑。这首诗倾注了作者对家乡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无比深情,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堪称一幅不可多得的客家风情画。据《清史文苑》载,“芷湾襟袍豪迈,故挥豪洒翰,皆具倜傥权奇之概,诗磊磊落落,从其性情坌涌而出,自成为芷湾之诗。”胡曦在其所撰《梅水汇灵集》中把宋湘及其同代诗人黄香铁(镇平县人,举人)、李黼平(嘉应州人,进士)并称梅诗三家。胡曦曾赞道:“吾梅诗三家,《著花庵》(李黼平著)纯以学胜,《读白华草堂》(黄香铁著)纯以才胜,先生(指宋湘)则才兼以学,元气淋漓,正随园所谓人居屋中,我来天外者。总而论之,如大华三峰,莲峰中耸,二峰其旁峙也。”黄香铁在称赞宋湘的文风时说:“先生以太白东坡之胸,次运少陵昌黎之气魄,豪情逸思,横绝一代。”宋湘的一生,是写诗著文的一生,后期尽管公务在身,仍坚持天天挤空读书或写作。他在《说诗》八首中的一首道:读书万卷真须破,念佛千声好是空;多少英雄应下泪,一生缠死笔头中。宋湘这首诗道出了读书与写作实践的辩证关系。宋湘强调多读书,却批评那些不去体验生活和付诸写作实践的人是“念佛千声好是空”。末句“一生缠死笔头中”可谓笔力扛鼎,语出不凡。这句话强调了写作实践的重要,表达了宋湘致力于著文写诗的坚强意志。宋湘所到之处,无论公务再忙,都不忘积累素材,坚持经常练笔。宋湘任湖北督粮道时,年已古稀,有一次过长江,闻说焦山埋尸处有许多碑铭,遂独乘小舟前往寻找,并题七绝一首而回。由于宋湘勤奋写作,故遗著颇丰,俱刊载于《红杏山房诗钞》内。诗钞内容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未登仕途以前的作品,有《不易居斋集》一卷、《丰湖漫草·续草》二卷、《汉书后汉书摘咏》二卷。第二部分为居京师时的作品,有《燕台剩沈》一卷、《南行草》一卷。第三部分为出任云南曲靖、永昌知府和湖北督粮道时的作品,有《滇蹄集》三卷、《楚艘吟》一卷、《附应试排律》二卷、《赋》一卷。此外,他还写有《诗话》、《散文集》、《经解》等著作多种,刻本行世,极为时人所传诵。《梅水汇灵集》中就收入有宋湘的诗歌共三百八十四首,为该书收入诗文之冠。宋湘又是一位书法家。他的书法潇洒苍劲,独具一格,饮誉艺坛。据《清史文苑》评其书法云:“宋湘除善用笔外,还能随手以竹叶蔗渣作书,而不失其妙,刚劲处似钢钩铁槊,柔韧处如烟云缭绕。”宋湘的书法被誉为书法艺术中之奇葩。据专门记载客家史料的《崇正同人系谱》卷十五“丛谈”介绍:“芷湾先生之善书,不拘笔良否,皆能运用如意,有时且不需笔,曾于汉上琴台以竹叶写伯牙琴歌,于惠州西湖用蔗渣代笔写《五别诗》,又以鸡毛(未成笔者)写东坡故居。”惠州“丰湖书院”的题匾,以及书院门联:“人文古邹鲁,山水小蓬瀛”,亦为宋湘所书。现梅县博物馆珍藏“宋湘殿试卷”,共一千八百多字,是罕见的宋湘楷书珍品。嘉应同人称誉宋湘为双全、三绝大家。双全:即文武双全,三绝:即诗歌、文章、书法冠绝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