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字的意思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溺
〈动〉
(1) 没入水中 [drown]
嫂溺,则援之以手乎?——《孟子·离娄上》
溺死者。——《吕氏春秋·察今》
河中溺死。——《汉书·李广苏建传》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资治通鉴》
(2) 又如:溺女(将刚生下的女婴投入水中淹死);沉溺(陷入不良的境地);溺没(沉没);溺溺(沉没);溺毙(淹死)
(3) 沉湎,无节制 [indulge;give over to]
困于所溺。——宋· 欧阳修《伶官传·序》
(4) 又如:溺信(沉迷);溺志(心志沉湎于某种事情);溺情(思想感情沉湎于某个方面);溺意(心志沉湎于某个方面);溺心(潜沉心志);溺惑(沉迷;迷信)
(5) 陷于困境 [be stick in]
天下溺,援之以道。——《孟子·离娄上》
(6) 失职 [neglect]。如溺职
(7) 假借为“弱”。水浅,意谓水弱不能胜舟 [shallow]
(8) 另见
常用词组
溺爱、溺水、溺死、溺婴、溺职
基本词义
◎ 溺
〈动〉
(1) 排泄小便。后来作“尿” [pass urine]
宾客饮者醉,更溺睢。(更:轮番。睢:范睢。)——《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2) 又如:溺尿(解小便);溺溲(撒尿)
词性变化
◎ 溺
〈名〉
(1) 人或动物排泄的小便 [urine]
中热,故溺赤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矢溺皆闭其中。——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溺盆子(小便盆);溺壶(小便壶);溺窝子(尿坑);溺器(盛小便的器物)
(3) 另见
康熙字典
溺 【水部】【巳集上】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㲻《廣韻》奴歷切《集韻》《韻會》乃歷切,音惄。沒也。《釋名》死于水曰溺。溺,弱也,不能自勝也。《詩·小雅》載胥及溺。
又凡人情沈湎不反亦曰溺。《禮·樂記》姦聲以濫溺而不止。
又《集韻》昵角切,音搦。亦沒也。
又《唐韻》而灼切《集韻》《韻會》日灼切《正韻》如灼切,音若。水名。《說文》水自張掖刪丹,西至酒泉,合餘波入于流沙。《書·禹貢》作弱水。
又《集韻》奴弔切。與尿同,小便也。《史記·范睢傳》賓客飮者,醉便溺睢。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溺【卷十一】【水部】
水。自張掖丹西,至酒泉合黎,餘波入于流沙。从水弱聲。桑欽所說。而灼切
说文解字注
(溺)溺水。自張掖刪丹西至酒泉合黎。餘波入于流沙。禹貢曰。弱水旣西。又曰。道弱水至于合黎。餘波入于流沙。張掖郡刪丹、二志同。前志刪丹下曰。桑欽以爲道弱水自此、西至酒泉合黎。又張掖郡居延下曰。居延澤在東北。古文以爲流沙。水經曰。合離山在酒泉會水縣東北。流沙地在張掖居延縣東北。今甘肅舊山丹衛卽刪丹廢縣。舊甘州衛西北千二百里有故居延城。故居延城東北有居延海。衛西北四十里有合黎山。衛西有弱水。胡氏渭禹貢錐指曰。溺水正流入居延海。其餘波則入流沙。流沙非居延也。从水。弱聲。而灼切。二部。按今人用爲㲻字。溺行而㲻廢矣。又用爲人小便之?字。而水名則皆作弱。桑欽所說。漢書儒林傳。孔氏古文尙書、安國授都尉朝。朝授膠東庸生。庸生授淸河胡常少子。常授虢徐敖。敖授王璜及平陵塗惲子眞。子眞授河南桑欽君長。地理志偁桑欽說五。水部引桑欽說三。桑經典釋文作乗。
- 丨部
- 亅部
- 丿部
- 乛部
- 一部
- 乙部
- 乚部
- 丶部
- 八部
- 勹部
- 匕部
- 冫部
- 卜部
- 厂部
- 刀部
- 刂部
- 儿部
- 二部
- 匚部
- 阝部
- 丷部
- 几部
- 卩部
- 冂部
- 力部
- 冖部
- 凵部
- 人部
- 亻部
- 入部
- 十部
- 厶部
- 亠部
- 匸部
- 讠部
- 廴部
- 又部
- 㔾部
- 艹部
- 彳部
- 川部
- 辶部
- 寸部
- 大部
- 飞部
- 干部
- 工部
- 弓部
- 广部
- 己部
- 彑部
- 巾部
- 口部
- 马部
- 门部
- 宀部
- 女部
- 犭部
- 山部
- 饣部
- 士部
- 扌部
- 氵部
- 土部
- 囗部
- 夕部
- 小部
- 夊部
- 贝部
- 比部
- 灬部
- 长部
- 车部
- 歹部
- 斗部
- 方部
- 户部
- 火部
- 见部
- 斤部
- 牛部
- 攵部
- 犬部
- 日部
- 礻部
- 瓜部
- 钅部
- 皿部
- 母部
- 目部
- 穴部
- 巨部
- 四部
- 血部
- 至部
- 舟部
- 衣部
- 羽部
- 糹部
- 西部
- 音部
-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