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医治心得   »  杜雨茂 辨治奇难病证验案2 喜唾

杜雨茂 辨治奇难病证验案2 喜唾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 赵天才 董正华 陕西中医学院
王某某,男,45岁,教师,1980年11月2日初诊。唾液增多2个月,加重2周。患者平素饮食不节,两个多月前忽觉唾液较常增多,未予在意,诸症渐次加重,两周来每分钟要唾四五大口之多,说话吃饭时更是涎液不断外涌以致不能讲课,饮食几废。曾经中西医治疗,服用西药维生素B1、B6、谷维素等以及利咽开胃之中药多剂,皆无效验。刻诊:唾液如涌,诉说病情时唾涎涟涟不绝,色清且冷,夹有白痰,咽喉干燥,四肢乏困,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小便色白不利,舌质淡嫩,苔薄白滑润,脉沉细无力。辨证属“喜唾”,由脾阳亏虚不能摄涎所致。治宜健脾温中,燥湿化痰,方用理中汤加味。处方:党参15克,炙甘草6克,干姜8克,白术15克,半夏12克,茯苓12克,陈皮9克,桔梗9克,焦山楂14克。服5剂后,唾液减少,复诊守原方略事加减,继服12剂后痊愈。半年来多次随访未见复发,病者已恢复正常教学工作。
刘某某,女,52岁,农民。1982年4月7日初诊。频吐涎沫40余天。患者于2月28日突然发生恶心呕吐,频吐涎沫,上脘部疼痛,在当地治疗半月无效收住院。经用补液、抗结核、支持疗法及黄芪建中汤、旋覆代赭汤等治疗20余日效不著。于4月7日邀杜雨茂会诊。查患者仍频频呕吐白稀涎沫,恶心不欲食,时而呃逆,每日仅进食2两左右,口不渴,头昏微疼,卧床不起,声低懒言,二便尚利,体瘦,面色萎黄少华,胃脘部柔软有轻度压痛,舌淡红,无苔而润,脉沉细。证属肝胃有寒邪,脾虚失运,反聚液为痰涎,随寒邪上逆致呕吐涎沫,因治未得法,病延日久,气阴耗伤。治当温暖肝胃,化饮降逆,兼益气阴,本吴茱萸汤加味。处方:党参14克,吴茱萸5克,半夏15克,生姜15克,公丁香2克,陈皮9克,茯苓15克,炙甘草6克,沙参15克,炙杷叶15克,川连2克。服5剂后诸症显减。继以上方稍事加减,再服12剂痊愈出院。
按:杜雨茂强调习古人之经验治今时之病,贵在灵活变通,有与病相宜者直用之,若与病不全相宜者当明其理,化其意,师其法而不泥其方,通常达变,乃为至善。诚如徐大椿《医学源流论·古方加减论》所言:“能识病情与古方合者,则全用之;有别症,则据古法加减之;如不尽合,则依古方之法,将古方所用之药而去取损益之,必使无一药之不对症,自然不倍于古人之法,而所投必有神效矣。”
上述二案皆以喜唾为主症,貌似同一,仔细玩味,内自有隙,证候有别,杜雨茂各依仲景所论而治愈。前案喜唾无呕,且唾涎涓涓,杜雨茂据《伤寒论》第395条“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之论分析,治以理中汤化裁温中散寒,健脾摄涎以治其本;藉二陈汤合焦楂化痰复津、消食转脾以治其标;加桔梗一可助二陈化痰利水,一则升脾气,载药上达,启肺气以宣散布化,故服5剂而诸症大减,继服十余剂而愈。后案之唾,每伴呕恶而作,且与头昏头疼、胃脘疼痛相兼,实由肝胃寒凝使然,故杜雨茂据仲景“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的论述,以吴茱萸汤加味温肝散寒,降逆化浊;以二陈化痰利水;沙参、炙杷叶养阴益气,理胃通降;少佐黄连以防温药为里寒格拒而难入,同时又有坚厚胃肠、收浮热以止呕之妙。守法守方,终致寒祛浊消,精布唾止,康复出院。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