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城隍庙

泰州城隍庙,又称邑庙,位于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邑庙街22号,始建于唐代。泰州城隍庙坐北朝南,平面呈葫芦状。庙南北总长124.36米,北段东西宽42.7米,占地面积5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138.2平方米,共有庙房70余间;泰州城隍庙是江苏境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城隍庙建筑,也是泰州地区规模最大的道观。泰州城隍庙正在发挥道教胜地功能的实际举措,提升了泰州的知名度,成为百姓文化宗教活动的场所。2006年5月25日,泰州城隍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文名称
- 泰州城隍庙
- 地理位置
-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邑庙街22号
- 气候类型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占地面积
- 5300多平方米
- 所处时代
- 明至民国
- 所处时代
- 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保护级别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编 号
- Ⅲ-215
历史沿革
唐代,泰州始建设城隍庙。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泰州人陈端等三人发起重修。明代正统四年(1439年),泰州知州骆士隆等捐个人俸禄重修城隍庙。明代万历七年(1579年),泰州再次修缮城隍庙。清代雍正年间(1724年),邑人宫自理曾独资捐献千余金修缮大殿,张仁定出资二百金修过审事厅。清咸丰四年(1854年),泰州重修城隍庙正殿。20世纪下半叶,城隍庙大殿曾改建成药厂和医院用房。20世纪中后期,城隍庙改为居民住宅。2003年,泰州市提出城隍庙修复方案。2004年,泰州城隍庙纳入泰州市环城河风景区规划;同年4月12日工程正式启动。2005年11月,泰州城隍庙完成修复工作。建筑特点
结构
泰州城隍庙该庙坐北朝南,平面呈葫芦状。庙南北总长124.36米,北段东西宽42.7米,占地面积5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138.2平方米,共有庙房70余间:大门外八字墙分列两侧,从南到北有山门殿5间、审事厅5间、大殿5间,左右对称。在审事厅前东西两旁有班房、福神祠、土地祠等25间房屋,大殿两侧有二十四司30间。特点
泰州城隍庙主要建筑大殿为明末清初建筑;审事厅、二十四司为明代建筑,用材巨大,气势非凡。文物遗存
石碑
泰州城隍庙遗存有历代维修史实城隍庙的碑记石碑。泰州城隍庙石碑碑额是“重修泰州城隍庙正殿记”。此碑由赐进士出身翰林院扬州府同知署泰州事徐瀛撰文,仪征吴熙载书丹篆额,上元张景潜镌石;被称是城隍庙的“三绝碑”。神像
泰州城隍庙功曹殿,殿内供奉着“值年”、“值月”、“值日”、“值时”四大功曹的神像。主殿堂,殿堂正中就供奉着“海陵忠佑侯”泰州城隍爷的坐像。按古代“公、侯、伯、子、男”五级爵位算,“海陵忠佑侯”属第二级与扬州的城隍爷“广陵忠佑侯”在阴曹地府是等同的官阶。殿内东西两边塑有文、武判官像。研究价值
泰州城隍庙是江苏境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城隍庙建筑,也是泰州地区规模最大的道观。泰州城隍庙正在发挥道教胜地功能的实际举措,提升了泰州的知名度,成为百姓文化宗教活动的场所。保护措施
2006年5月25日,泰州城隍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泰州市组建以来,市委市政府统筹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注重文化建设。先后出台了《泰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泰州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确立了“继承为发展所需,历史为现实所用,城市为百姓所建”的规划理念。政府投入巨资,对一些重要古迹进行了保护修缮,修缮了城隍庙,使之成为苏北保存最为完好的城隍庙建筑;修复了扬郡试院,保留了考棚、巡房、大堂等建筑。历史文化
在古代中国,城隍被奉为守护城池、除恶驱凶、保邦护国并管领亡魂之神,各级地方洽所内一般会建有城隍庙以求护佑一方。泰州城隍庙在平时是祭祀城市保护神的场所,到了节日会期这里还会成为娱乐场所和临时市集。每年农历正月和五月,庙前游人如织,小贩们叫卖吆喝,各种杂耍艺人耍棒打拳,热闹非凡。旅游信息
地址: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邑庙街22号。泰州城隍庙交通:乘坐泰州公交28路内环,28路外环,603路,游1路到海陵区市政府站下。- 海陵区 1泰州城隍庙
- 兴化 2郑板桥林园
- 姜堰 3天目山遗址
- 兴化 4船厅
- 兴化 5兴化古城墙
- 兴化 6李园船厅
- 靖江 7靖江岳庙
- 泰兴 8黄桥战斗指挥部旧址
- 泰兴 9黄桥民居群
- 姜堰 10溱潼古镇
- 泰兴 11华东野战军渡江战役指挥部旧址
- 泰兴 12杨根思烈士陵园
- 泰兴 13杨根思烈士祠墓
- 泰兴 14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
- 姜堰 15河横村
- 海陵区 16泰州老街
- 姜堰 17溱湖国家湿地公园
- 海陵区 18凤城河风景区
- 泰兴 19仙鹤湾风光
- 姜堰 20姜堰人民公园
- 姜堰 21曲江楼
- 姜堰 22高二适纪念馆
- 姜堰 23溱湖湿地农业生态园
- 泰兴 24襟江书院记及四体《千字文》石刻
- 泰兴 25古银杏森林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