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山宝积寺简称曹山寺,为已有1200年的江南古寺,是中国三大古书—《辞海》、《中国旅游文化大辞典》、《宗教辞典》都有全面记载的名刹古寺。它坐落在宜黄城西12.5公里的形如莲花瓣的曹山之中,占地52亩,山林400多亩。
- 中文名称
- 曹山宝积寺
- 地理位置
- 江西省宜黄县
- 著名景点
- 千年银杏
- 景点类型
- 古寺
基本概述
曹山寺始建于唐咸通(公元870—873)年间,由佛教禅宗、南岳清源法系弟子本寂禅师所创,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大派系之一—曹洞宗的祖庭。
曹山原名荷玉山,四周的山就像一朵朵的莲花瓣,曹山寺便坐落在莲花瓣当中,犹如一颗莲心。正对着寺庙的山叫供养山,它的形状就像一碗盛满的斋饭,供奉着菩萨,与供养山相对的是虎山,虎山的右边是龙山,它与虎山形成了龙虎之势,与四周的莲花瓣围抱着曹山寺,让曹山寺院端正坐落在正中广阔的空间,面对供养山,形成一个天然的大佛法坛。
《中国旅游文化大辞典》中载:祖师本寂俗姓黄,名元证,法号本寂,系福建莆田人,19岁在福建灵山出家,25岁受戒,得到江西宜丰洞山高僧良介禅师真传,来到宜黄弘扬宗法,他在曹山“法席大兴,学者云萃,洞山之宗,至即为盛”,名扬四海,被称为“曹洞宗”,为中国佛教禅宗五大派系之一,故曹山宝积寺被称为“曹洞宗”’祖庭。
宋明清历代《宜黄县志》和《宗教词典》多版记载:在我国、日本、东南亚、朝鲜多国,至今有千余座曹洞宗派系寺庙和上千万信徒。史载:南宋嘉定16年(公元1223年),日本学僧道元(承阳大师)来华参禅,拜曹洞宗第十三代祖师如净禅师为师3年,受禅宗和法衣而归,回日本建永平寺作为传播曹洞宗的根本道场,法系繁衍,至今信徒有800多万,寺庙15000多座。
本寂禅师在曹山传法31年,弟子过百,信徒数千。公元901年圆寂后就葬在曹山寺西侧的凤形坑,享年62岁。1743年,清雍正皇帝加封为“定藏元证禅师”,祖师塔于1983年修复。
历史沿革
本寂,福建莆田黄氏子,名崇精,十九岁出家於福州云名山,二十五岁受具足戒。不久即到江西宜丰洞山普利寺参谒良价禅师,受良价器重。《五灯会元》载∶山(洞山)问∶“黎名甚麽?”师(本寂)曰∶“本寂。”山问∶“哪个聻?”师曰∶“不名本寂。”山深器之。从此入室、密印所解。盘桓数载,欲辞去。洞山问∶“甚麽处去?”曰∶“不变异处去。”洞山曰∶“不变异岂有去耶?”师曰:“去亦不变异。”山遂密授洞山宗旨。
唐咸通十一年(八七O年),本寂辞师洞山,拜别良价,前往广东曲江曹溪礼禅宗六祖墓塔,决心寻找新的曹溪以广佛法。相传他返赣后一路风餐露宿,磨破了多双僧鞋,脚上也打起了血泡,找了好些地方也未找到新的曹溪。有一夜梦见六祖在他手心写了“心坚石穿”四字,遥指东北方向。本寂会意而行,终于在宜黄找到这个圣地。居士王若一见本寂志诚心坚,遂舍观相予。本寂志慕六祖,改何王山为曹山,何王观为荷玉观,潜心修行,并广开山门,课徒说法,阐释良价禅师的五位君臣法要,大振洞门禅风,学者云集。时南平王锺传多次请他去洪州(南昌)弘法,本寂不为心动,仅以大梅和尚山居颂“推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动心。樵客遇之犹不顾,郢人那解苦追寻”作答,谢绝锺传之请。本寂住山三十年,教法上承希迁“即是而真”,并与良价共唱“五位”,善接三根,大阐一音,广弘万品。横抽宝剑,剪诸见之稠林;妙叶弘通,截万端之穿凿。道合君臣,偏正互回。由是禅法大成,四方参者颇众。“洞山之宗,至即为盛。”“家风细密、言行相应、随机应变、就语接人”的禅宗五家之一的曹洞宗即此始成。
唐天复元年(九O一年),六十二岁的本寂禅师圆寂,葬全身於寺西北部风行坑,塔曰“福园”。由于他对曹洞宗形成和发展贡献甚大,因而被敕谥为「元证禅师」。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还被加封为「宝藏元证大师」。南岳玄泰撰铭。本寂“文辞遒丽、富有法才”,著有《解释洞山五位显诀》、《注寒山子诗》,后人又辑得《抚州曹山本寂禅师语录》、《抚州曹山元证禅师语录》存世。法嗣洞山道延、金峰从志、曹山慧霞、光慧、智炬、鹿门处真、草庵法义、育王弘通、华光范、布水岩、小溪行传、四川西禅、蔚州华严以及匡仁、慧敏、智隆、行因、智净、慧忠、知俨、法显等名僧,遍布祖国各大名山。而良价、本寂同被尊为创宗祖师,洞山、曹山均为曹洞祖庭。
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日本承阳大师(道元)来华参禅,师事曹洞宗十三代祖、宁波天童寺如净法师三年,受曹洞宗禅法和法衣而归,建永平寺作为日本传布曹洞宗的根本道场,至今教徒以百万计,朝鲜、东南亚等地亦有不少曹洞宗信徒。
本寂当年的荷玉观规模已不可知,但有记载说本寂来后“法席大兴,学者云萃”,其貌当可想见。本寂后,慧霞了悟、光慧元悟、羌慧智炬及法眼宗慧济法安禅师相继主持。宋祥符二年(一OO九年)改观为寺,称号「宝积」,因地处曹山,善信俱称曹山寺。黄龙宗雅禅师、道震禅师相继主持。绍兴年间(1131年至1162年),寺之方丈遇陨石震坏,主持了如禅师和邑人邓经出力修葺一新,新成庙宇“雄丽靓深,为一时伟观”。时有诗人邓芭赞道∶“宝积重来异昔年,修廊千步阔山边。南分灵派渠行玉,北敞高台花雨天。日照青林犹带润,云水翠崦尚藏烟。庞眉老子升倪坐,不惜家风示从贤。”当时,因金兵南侵,众多庙宇变为废墟,僧尼“周走道途”,怅怅然不知所往,幸存的偏僻之寺,担心人多难以维持,“惧而不纳”,可了如禅师却大开山门,接纳四方落难僧人,宝积寺僧徒倍增,曹山之名更为远播。
元末,寺遭兵毁。明洪武僧显化(俗姓廖)“任勤劳、剪嵩莱”、“修佛殿,建法堂,天王殿巍于前面,钟鼓楼列于东西”。“长廊环绕,住居鳞次”,把曹山寺修整的更为壮观,据传僧尼多达二百余人。洪武六年(1373年),显化将寺内积蓄的一千多担稻谷,用来赈济灾荒,明太祖知道后,特敕封显化为“斯道禅师”,并赐寺额为“宝积禅林”。后临济宗三十一世王如禅师、三十二世行秀禅师相继主持。崇祯后期(1640年左右),观心禅师应张知府、蔡县令之请,从崇仁龙济寺迁之曹山寺(兼主黄山寺、自号“曹黄耦叟”),“师著力经营,将三间大殿修葺一新”。
清初,本寂墓塔被毁。顺治三十年(1656年)时为博山寺方丈的曹洞宗三十三世宗匠觉浪道盛禅师,偕徒墨历大智(方以智)禅师与诸山长老、地方缟绅和护法多人,主持重葬本寂灵骨并建塔立碑,大智并撰塔铭。康熙、乾隆年间(1662年至1795年),仙源、智胜、明敏等禅师相继主持。道观时(1821年后),曹山宝积寺逐渐衰落,“殿宇荒凉,香销烛灭”。民国以来,仅保存部分殿堂及少量佛像。一九五八年佛像被毁,“文化大革命”中庙宇全部拆除。
1982年9月,以日本驹泽大学(属曹洞宗)教授宋田文雄先生为团长的第四次佛教史迹考察团一行十九人,来到曹山宝积寺遗址,虔诚参拜祖师墓塔,流连忘返,感慨万千。表示还将有更多的佛教团体来曹山谒祖庭,结法缘,从而增进中日民间了解和友谊。同时希望海内外众善信,戳力同心,使千年古刹重放异彩,曹洞祖庭再现庄严。
当时,曹山依旧,寺址犹存。正殿基石,依稀可辨。祖师当年手植之银杏树,虽疤痕累累,但仍枝叶茂盛;寺左芭蕉丛,犹青翠欲滴。为加强对曹山寺遗址和文物的保护,宜黄县人民政府决定将本寂墓塔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由政府拨款修复。
1985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将本寂墓塔及其四周的祖师当年面壁参禅的雨花崖,清甜甘冽、千年不枯的卓锡泉,以及显圣崖、回龙洞诸灵迹,列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地之一。兹后,一1992年10月16日日本摄影家凡山勇夫妇、1996年4月17日韩国《中央日报》社编辑局专门委员李殷允一行三人、1986年11月以日本花园大学柳田圣山教授为团长的佛教史迹考察团一行十四人、1993年4月19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法师、一诚法师等国内大德、居士、善信,先后到曹山礼祖、考察、采访、摄像。国内外有关杂志、报刊发表了文章、照片。
寺庙修复
1993年春,为落实宗教政策、弘扬佛教历史文化、满足信众过正常宗教生活的愿望,宜黄县委、县人民政府作出决定,批准修复曹山宝积寺,并成立曹山寺修复委员会,规划曹山宝积寺工程三十三项,占地五十二亩,建筑总面积达1.45万平方米;此举得到中国佛协的大力支持,赵朴初会长还亲笔题写了“曹山宝积禅寺”和“大雄宝殿”匾额。江西省佛协常务理事、副会长怀善法师任寺庙住持。
1994年6月,进山公路、高压电线、施工工棚先期完成,到1995年6月,一座占地24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630平方米的三层仿古式客堂竣工。一楼为佛殿,由萍乡宝积寺转送的缅甸玉佛等佛像有序安放于殿内,赵朴初会长“曹山宝积禅寺”匾额题书复制于门楣。二、三楼为客厅及僧房。此后不久,斋堂、厨房、观音堂相继落成,实现了修复曹山寺第一期工程计划,奠定了全面修复的良好基础。自此,曹山寺法轮启动,香烟缭绕,千年古刹重放异彩、曹洞祖庭再现庄严的愿望正在逐步实现。
千年银杏
在曹山寺的后院有棵千年银杏,需五人合抱,它与曹山寺的历史同样悠久,是本寂禅师亲手栽种的,它见证了曹山寺的风风雨雨,这棵银杏曾被雷劈烧焦过,自1982年,曹寺迎来了它的复苏契机,开始了祖庭的中兴新时期,银杏树下很神奇的发出了许多新的枝叶,且已长成10多米高,连老树皮上也发出了新枝叶。
清初以后,寺庙一直衰落,民国时只有部分殿堂和少数佛像,到1969年殿宇全毁,直到1982年,曹山寺迎来复苏契机,开始了祖庭的中兴新时期。1999年开始陆续从国内外请进20多座汉白玉佛像,成为江西玉佛最多、最全的寺院。
早在1985年,省政府把曹山宝积寺和本寂禅师墓塔列为全省第一批风景名胜点,1994年8月,县人民政府批准曹山寺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