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钟寺

大钟寺原名觉生寺。位于海淀区北三环路联想桥北侧,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大钟寺本为皇家佛教寺庙,于1985年辟为古钟博物馆,馆内展示中、外古代钟铃共400多件。大钟寺在1996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式成为受国家保护的古迹。
- 中文名称
- 大钟寺
- 地理位置
- 海淀区北三环路联想桥北侧
- 开放时间
- 每周二至周日上午9:00——16:30
- 门票价格
- 10元;老人、学生票4元
- 著名景点
- 山门、钟楼、鼓楼、天王殿等
- 原 名
- 觉生寺
- 建设时间
-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
- 适宜游玩季节
- 四季各有特色
历史沿革
觉生寺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由雍正帝下旨敕建,到雍正十二年(1734年)冬天正式获赐名觉生寺,现时觉生寺山门的“敕建觉生寺”匾额乃由雍正帝御笔手书。根据雍正帝在雍正十二年(1734年)所立的《敕建觉生寺碑文》记载,雍正帝选址西直门外曾家庄(今海淀区内)建寺,乃在于该处高朗干爽,林木佳茂,而且“右隔尘市之嚣,左绕山川之胜”,适宜用作“寂静清修之地”。该碑文又记载,雍正帝有云“以无觉之觉,觉不生之生,所谓觉生也”,是故雍正帝为寺庙取名觉生寺,希望借佛寺“振其大觉之道,达夫正觉之旨”。觉生寺最初为皇家佛教寺庙,到乾隆八年(1743年),乾隆帝将位于万寿寺的永乐大钟移到觉生寺,故觉生寺又被俗称为“大钟寺”。乾隆帝在位期间,曾多次亲赴觉生寺祈雨,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更下令辟觉生寺为祈雨场所之一,此后祈雨活动一至持续至清末。大钟寺曾在1957年10月28日被北京市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后来文化大革命完结后,大钟寺寺内建筑凄凉破败,极需维护,北京市政府遂于1980年2月批准成立大钟寺文物保管所,后又于1984年11月批准成立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开始对全寺展开修缮工程,终于在1985年10月正式开放,并举行了建馆典礼。在1996年,觉生寺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时大钟寺虽已改成博物馆,但每年农历正月也会举行昔日的庙会。大钟寺寺院布局
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8公顷,由南往北依次为照壁(已毁)、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后殿、藏经楼、大钟楼和东西翼楼,另有六座配庑分布于两侧。寺内最具特色的核心建筑为大钟楼,立于巨大青石台基之上,两层,上层顶为圆形,下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楼内两侧有楼梯盘旋而上,上层各面均设有窗户,透光性好,可使钟钮和钟身顶部十分清楚;悬钟的架子以粗大的木梁制成,8根主柱顶部向内倾斜,主柱上3根横梁巧妙地将力过度到主柱上,分摊到更多断面之上;钟下青石台基上砌有八角形散音池,池深70厘米,直径4米,距离钟口1米,既可减低钟架的高度,又可有很好的共鸣作用。景观介绍
永乐大钟
永乐大钟世称“钟王”。铸于明代永乐年间,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大钟通高6.94米,钟口直径3.3米,钟唇厚度220毫米,重约四十二吨。钟身内外铸满佛教名经。总计二十二万七千多字,书体为楷书,相传为当时的书法名家沈度手笔。《大英百科全书》将永乐大钟排在世界著名大钟的前列。大钟以铜为主,是采用无模铸造法一次铸成的,没有磨削加工的痕迹。钟林
大钟楼东面的庭院里陈列着40余口古钟,最早的是宋代熙宁年间铸造的,距今900多年。按年代顺沿分别有宋、元、明、清各代古钟。藏经楼一楼是古钟简史陈列厅。展品中最小的香烟盒大小的陶钟,是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最古老之钟。展品中的精品有商代青铜钟、三件一组的编钟,西周编钟、春秋编钟、早商青铜铃、西周合瓦形编钟,曾候工编钟等。旅游信息
开放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上午9:00——16:30(16:00停止售票)。每周一闭馆。交通线路
特8外环 特8内环 运通101线 运通201线 300快车外环 388路 87路 361路 422路 425路 604路 614路 88路 658路 695路 718路 617路,地铁十三号线,到大钟寺站下车- 阿城 1亚沟石刻
- 南岗区 2哈尔滨文庙
- 阿城 3金国都城上京会宁府遗址
- 南岗区 4龙塔
- 巴彦 5王脖子山遗址群
- 尚志 6八里湾森林公园
- 依兰 7依兰土城子遗址
- 南岗区 8颐园街一号
- 松北区 9太阳岛公园
- 尚志 10红豆杉景区
- 尚志 11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
- 宾县 12二龙山旅游风景区
- 五常 13龙凤山
- 南岗区 14金上京历史博物馆
- 松北区 15哈尔滨极地馆
- 五常 16龙凤国家森林公园
- 松北区 17东北虎林园
- 南岗区 18黑龙江电视塔旅游区
- 道外区 19哈尔滨游乐园
- 阿城 20森工平山旅游区
- 呼兰区 21呼兰河口湿地公园景区
- 阿城 22横头山国家森林公园
- 松北区 23黑龙江科学技术馆
- 道里区 24防洪纪念塔
- 宾县 25大青山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