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顺县是山西省晋中市下辖的,东临邢台,西通山西省府太原,北连太旧高速,南下上党盆地。全县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35公里,总面积2250平方公里。至2010年,和顺县辖5镇5乡,294个行政村,耕地面积30.86万亩。
和顺历史悠久,孕育了“牛郎织女”的传说,是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2006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后,2008年,“牛郎织女传说”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和顺又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山西省首批民族传统节日(七夕节)示范保护地”。
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5亿元,同比增长11.2%。
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19年4月18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和顺县退出贫困县。
- 中文名称
- 和顺县
- 外文名称
- Heshun County
- 别 名
- 和顺
- 行政区类别
- 县
- 所属地区
- 山西省 晋中市
- 下辖地区
- 辖5个镇、5个乡
- 政府驻地
- 义兴镇
- 电话区号
- 0354
- 邮政区码
- 032700
- 地理位置
- 山西省东部
- 面 积
- 2250平方公里(2012年)
- 人 口
- 144178人 (2010年)
- 方 言
- 和顺话
- 气候条件
- 温带大陆性气候
- 著名景点
- 云龙山灵溪胜境等
- 机 场
- 太原武宿国际机场
- 火车站
- 和顺站
- 车牌代码
- 晋K
- 行政代码
- 140723
建制沿革
名称由来
“因县东北和顺故城为名”。
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名盖与,为晋大夫梁余子养封邑。
战国时期改名为阏与,隶属上党郡。
北魏孝昌二年(前236年),阏与改名为乐平县,隶属乐平郡。北齐更名为梁榆县,隶属太原郡。
隋开皇十年(590年),定名为和顺县。
民国三年(1914年)属冀宁道。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属山西省第三行政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为抗日战争需要,和顺县分为东和县和西和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东和县、西和县城解放,东和县和西和县合并为和顺县,属晋冀鲁豫边区。
194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榆次专区。
1958年10月,和顺县与左权县合并,仍称和顺,县治不变。
1959年6月和顺县、左权县分置。
2000年,晋中撤地设市,和顺县改属晋中市。
2001年初,撤销紫罗乡、联坪乡,并入城关镇,更名为义兴镇;撤销许村乡,并入松烟镇;撤销土岭乡,并入青城镇;撤销瓦房乡,并入平松乡;调整后,和顺县辖5个镇、5个乡。县政府驻义兴镇。
行政区划
截止到2012年,和顺县辖5个镇、5个乡,294个行政村。分别是:义兴镇、李阳镇、松烟镇、青城镇、横岭镇、喂马乡、平松乡、牛川乡、马坊乡、阳光占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和顺县地处山西省境东陲,太行山脉西侧,
地理坐标东经113°05′—113°56′,北纬37°03′—37°36′。总面积2250平方公里(2012年)。东邻河北省邢台市,西连榆社县、榆次市,南与左权县接壤,北界昔阳县、寿阳县。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30公里。
地形地貌
和顺县以山地、丘陵居多,仅在清樟河沿岸有小块平川,平均海拔在1300米以上。主要山峰:东有阳曲山、五蛇垴;西有人头山、北万山等,海拔均在1800米以上,其中以阳曲山最高,海拔2058米。主要关隘北有松子岭关,东有黄榆岭关,东北部有马岭关。
气候
和顺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温暖多雨,秋季凉爽,阴雨较多,冬漫长而寒冷。年平均气温6.3℃,一月零下10℃左右,年降水593mm,霜冻期为九月中旬至次年五月中旬,无霜期124天。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至2012年,和顺县已探明的地下矿藏有煤、铁、铝、耐火黏土、铜、磷、硫、水晶石、辉缘岩、白云石、石榴子石等29种之多。境内含煤面积1852平方公里,占和顺县总面积的82%;地质总储量156亿吨,现有技术条件可开采量达34亿吨。储煤有1-5号、8-9号、11-13号共12层,煤种有烟煤、无烟煤、贫煤、瘦煤、焦煤等,发热量平均在8000卡左右。
林业资源
至2012年,和顺宜林面积150万亩。占总面积的45%,其中森林覆盖率26.9%。主要树种有油松、杨树、旱树、白榆、落叶松及杂木等。
水资源
至2012年,和顺县境内主要河流有清樟河、里恩河、松溪河、西清漳河。
人口民族
人口
2010年,和顺县常住人口为144178人,人口密度为64.08人/平方公里。
民族
至2010年,和顺县以汉族为主,还有回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居住。
经济概况
综述
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5亿元,较2011年同比增长11.2%;工业增加值22.4亿元,较2011年同比增长15.7%;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同比增长3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5亿元,较2011年同比增长16.4%,增幅位于全市第三;财政总收入12.68亿元,较2011年同比增长39.8%;一般预算收入5.3亿元,较2011年同比增长5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10元,较2011年同比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3830元,较2011年同比增长14.86%。
第一产业
2012年,和顺县粮食总产6300万公斤,完成市考核指标的157.5%。围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和顺县规划“一村一品”专业村170个,发展“一村一品”示范村24个。新增设施蔬菜面积4020亩。新建、改扩建标准化养牛园区88个,和顺县10头以上母牛饲养户达到2153户,母牛存栏2.4万头。新建绿和、宇蕻、和牧三个千头规模肉牛育肥企业,大型肉牛育肥企业达到8个,龙旺公司肉牛屠宰生产线建成投产。双孢菇新增菇床面积15万平方米,总产量300余万公斤,产值2300余万元。天凯现代农业科技示范项目完成投资6430万元。
第二产业
2012年,和顺县投资6.58亿元对煤矿进行升级改造,2012年完成煤炭产量1121万吨。阳煤集团500万吨泊里矿井开工建设。阳煤化工18·30项目、盛宝年产1.2亿块烧结砖项目、随生年产4000万块烧结砖项目、长沟选煤厂、丰泰选煤厂竣工投产。
第三产业
2012年,和顺县43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开工率100%,完成投资56.44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49.1%;重点项目落地55项,落地资金70.25亿元,完成市定考核任务的100.4%。总投资18.57亿元的10大转型综改标杆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其中8个项目已竣工或投产,完成投资19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2.3%。引进了中国华电集团、北京中冶能源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签约项目6个,引资318.7亿元。
2012年,和顺县景点景区建设完成投资6170万元。接待游客27.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止到2008年,和顺县有各级中小学100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高级职业中学1所,初中13所,小学85所;有小学在校生9879名,初中在校生6103名,普通高中在校生2002名,职业高中在校生1733名;和顺县有教职工1619人。
医疗卫生
和顺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31个。其中县级6个,乡镇卫生院10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撤乡并镇后由卫生院转制),社区卫生服务站28个,村卫生所215所,厂矿学校医务室7个。和顺县共有床位420张,其中县级医院140张,乡镇卫生院共有床位280张。和顺县卫生技术人员598人,其中县级261人,乡级337人,大专及以上学历142人,中专学历334人,获得高级职称的13人,中级职称156人,初级职称343人。投资400余万元,新建改建了14个医疗卫生单位,和顺县卫生系统80%业务用房得到了改善;投资300余万元为县、乡医疗卫生单位装备了CT、彩超、高压氧舱、200mAX光机、B超、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生化分析仪、胃镜、气象测谱仪、生物显微镜等一大批急需、必备的诊疗检测设备,和顺县综合防治水平明显提高;投入近100万元,对乡村两级卫技人员进行培训3641人次,和顺县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增加到28个;探索合同式购买卫生服务,投资110万元为育龄妇女普查26572人,诊疗11126人次。
2012年,和顺县新建了县中医院。40所标准化村级卫生所投入使用。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55%,基本药物制度在乡村卫生院(室)全面实施。
交通
至2012年,安和线恋思水库淹没段改线二期铺油配套工程完工;汾邢高速和顺段完成投资3.1亿元,阳左高速和顺段完成投资9.15亿元;和邢铁路列入全国铁路建设“十二五”规划,线路定测已完成。二级汽车客运站建成运营。
社会保障
2012年,和顺县新增城镇就业1729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7.9万人。城乡低保1.1万人,1278名困难对象得到城乡大病医疗救助。社会管理不断创新。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在公共场所新增监控摄像头213个。
文化事业
在2003年,和顺县牛郎织女艺术团舞蹈《秧歌情》在获得第十届群星奖金奖的基础上,又在中国“脑白金杯”CCTV电视舞蹈大赛中荣获银奖第一;2004年,和顺县牛郎织女艺术团在榆次老城举办的第六届中国民间艺术节,舞蹈《秧歌情》荣获了“福田汽车杯”中国第六届民间艺术节艺术表演金奖;2005年,和顺县牛郎织女艺术团组织参加了“中国青少年艺术英才中国总决赛”并获两项金奖;2006年,和顺县牛郎织女艺术团舞蹈《跑莲灯》代表晋中市参加了山西省第五届广场文化节;舞蹈《看大戏》参加山西省第15届“群星奖”比赛获得优秀奖。
从2005年开始,和顺县以消夏避暑、休闲娱乐、生态观光、项目推介为主题,连续举办了3届消夏避暑文化旅游节,2007年、2008年还举办了首届及第二届中国(和顺)牛郎织女文化节。 2011年8月,和顺县文工团代表中国前往匈牙利参加夏日狂欢艺术节。2012年,演出场次达160余场,演员平均工资增加到2000多元。
风景名胜
云龙山云龙山位于和顺县城西,依山而建,景区面积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370米,属于省级森林公园。
青岗寺青岗寺位于县城西四公里的义兴镇凤台村东的凤凰山脚下。50年代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革后,于九三年县政府又重新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香山寺香山寺位于和顺县喂马乡大佛头村西一华里处的山坡上,始建于北宋熙宁三年,距今约一千八百余年的历史,具有相当的文物价值,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殿宇背靠山岗,东西有清水环绕,院内有两大古松参天,现存正殿五间,南殿三间,东、西配殿各四间,南殿两侧有钟楼二楼,东侧另配有禅院。
懿济圣母庙位于山西省和顺县东北合山村,始建于宋,元代重修,为国家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内有合山奇泉,有泉水倒流的现象。
历史文化
神话传说
地处太行山中段腹地的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是我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传说之一“牛郎织女”的发源地。2008年6月,和顺县牛郎织女传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专家考证,牛郎织女的发源地是以和顺县天池村为轴心、半径2公里至3公里处,这里历代传承着许多与牛郎织女故事相关的古地名:牛郎洞、金牛洞、喜鹊山、南天门、天河池……海拔1200米的牛郎峪村,相传是牛郎居住的地方,南天池村是传说中仙女下凡的地方。南天池村一带还保持了许多与传说相关的习俗:每年七月初七,这个地区的村民们保留“看天”风俗,夜间在院中南边摆上桌子或案板,供放毛豆、玉茭和蒸馍。
名优特产
和顺肉牛2001年,和顺县承担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国西门塔尔杂交牛,被农业部确定为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山区类群,“和顺肉牛”的地位和品牌正式被确立。
和顺民间牵绣和顺民间牵绣从样式到整理成形一般需要糊裱、画图、裁剪、手工牵绣等4—5道工序; 在牵绣针法的运用上主要用斜针、平针、散针绣、打子绣、套扣绣、盘金绣等多种针法。
喂马大莜麦喂马大莜麦主产于本县喂马乡。该莜麦独具特色,医疗保健价值极高,能够治疗贫血和毛发脱落,延缓人体衰老,保持旺盛的生理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