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堡始于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大兴堡礼瓷是郑氏后人继承先辈工艺技术及传统陶瓷文化精髓,并结合现代工艺及时尚理念研制而成。
- 中文名
- 大兴堡
- 创建时间
- 康熙六十一年
- 拥有者
- 郑氏后人
- 俗 称
- 大兴土楼
简介
大兴堡,俗称“大兴土楼”。位于德化县三班镇硕杰村,距镇址后房街约一箭之遥,北枕大兴山之险,西南望天马山之雄,南以大云溪为襟带,东扼五德公路咽喉。为郑展枢建于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元月。
大兴堡为单檐歇山式土石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城墙东西最长为64.5米,南北最宽为56.96米,高10.2米,上盖灰瓦。全堡占地面积约为364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4.36万平方米,共有房间240间。城墙底部呈封闭式,垒砌溪石,高达4.5米,宽达3.6米;上部运用传统的“大墙版” 夯筑三合土墙(黄土、小沙石、石灰等),高5.7米,厚0.43米,四周开有40余个铳眼,东、西辟有大拱门各1座。东门为正门,门楣上镌刻“大兴堡”3个端庄遒劲的楷体大字。门高2.7米,宽1.94米,深1.73米。西门为后门,略小,高2.5米,宽1.53米,深1.38米。西城门用青条石(俗称“青沟石”)砌成,质坚光滑,石块嵌接紧密。原来每座城门安装有内外2道4扇厚达0.2米的木质门。民国中期,外道门毁于匪。城门内有1条曲尺形石台阶可通城垣。东北、西南隅各有凸实的角楼1座,面积约11平方米。
堡内建筑布局对称严谨,轴线分明。以横贯东、西门的通道为中轴线,沿中轴线有39.17米,宽5.25米,面积206平方米的宽敞天井,开井两侧建有单檐庑殿式屋顶的阁楼,两厢格式大体对称。每层进深2间,面阔10至15间。上层中央为厅堂,其中北楼大厅为议事司祭祀寿庆等大事之用,每座楼东西两端有简易木梯。
环绕城垣四周架设双层倚楼。东、西两列倚楼长约为58.75米,南、北两列倚楼长均为51.1米。屋顶为硬山式。梁柱斗拱托瓦檐,木构组织简单壮硕。上层宽4.9米,下层宽5.9米。
堡内西南、东北2处原有水井,今尚存1处。
在二百余年的漫长岁月里,古堡屡经战火兵燹。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奎斗“民军”徐飞龙率部侵占该堡,与省防军陈国辉部队攻陷三班,扬言要血洗三班。经乡绅求情,交纳三万银元,拆毁土堡护厝。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郑氏族人重修大兴堡。
陶瓷产地
大兴堡礼瓷瓷质细腻、白如雪、薄如纸、润如玉、造型美观,是商务、馈赠、庆典、广告促销、办公礼品上佳之选,并深受海内外客户的欢迎与喜爱。
产地
大兴堡源产于中国瓷都——德化,德化县地处福建省中部戴云山麓,与景德镇、醴陵并称中国三大瓷都,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德化窑是我国古代南方著名瓷窑,因窑址位于福建省德化县而得名。中心窑址位于福建中部戴云山腹地,此处瓷土资源丰富,水源充足,交通运输方便,是烧制瓷器的理想之地。
德化白瓷以其质地洁白坚硬、色泽莹润、工艺精良、造型雅致、种类繁多等独特的艺术魅力,备受国内外朋友们的青睐,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德化白瓷集实用、装饰、观赏于一体,散发出民间陶瓷艺术的芬芳,作为我国陶瓷艺术的精品,宛如一枝充满生机的奇葩,绽放出闪亮的异彩。
评价
在欧州、美国通称为“中国白”("Blanc de Chine")的陶瓷器是福建省德 化县的白瓷。早在17世纪末和18世纪就大量销往欧洲,18世纪欧洲的陶工对这种洁白无瑕的陶瓷器爱不释手,他 们开始仿制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摘P.J.唐纳利著《“中国白--福建德化瓷”》
大约16世纪起,这种白瓷(德化白瓷)偶然通过葡萄牙的东洋贸易船介绍到 西欧以后,立刻得到全欧洲贵族阶层的欣赏和欢迎,并接受无限的订货。
如果以客观而公平的态度给予评论 的话,可以说是比白玉更为华丽。以陶工的技艺来说,更可号称中国古今独一无双的优秀作品。
品然胎壁较厚,却比灯罩更为透明……,显出光亮而美观的肌面,以光滑度来说可称 为天下第一。
--摘《支那古陶瓷研究手引》
何朝宗的瓷雕艺术作品可与达·芬奇的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相媲美。
--英国古陶瓷研究专家约翰·盖尔赞赏说
德化瓷器洁犹如玻璃,大都很透明,而外面盖以一层柔和而动人的瓷釉。其瓷釉与瓷体 的结合是难以划分的。那里的瓷器绝大部分是洁白的,有的是奶白,有些成乳状,有少数是象牙或染成淡红色; 而其釉的结构则可以和乳胶或鱼胶相比。
--摘《远东陶瓷概述》(英国牛津大学出版)
乃中国瓷器之上品也。与其他东方名瓷迥不相同,质滑腻如乳白,宛似象牙。釉水厚与 瓷体密贴,光色如绢,若软瓷之面泽然。
--摘波西尔著《中国美术》
……刺桐城附近有一别城,名称迪云州(德化),制造碗及瓷器,既多且美。
--摘《马可波罗游记》
(德化白瓷)是至今所做的最美丽的白瓷。
--霍尼(Ho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