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台村
赵家台村,2013-2014年度“北京最美的乡村”,位于京西潭柘寺镇,坐落在潭柘寺和戒台寺之间,距市中心30公里。村域面积3平方公里,四面环山。来赵家台,感受老村文化,领略新村巨变。赵家台老村,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素有“纸糊的北京城,铁打的赵家台”之说。村内现存明清时期的古地道,蜿蜒曲折盘旋贯通于全村;崇祯年间的古钟,声音浑厚悠远;五百余年的古宅老院,到处体现着岁月的痕迹、历史的沧桑。赵家台新村,整齐有序,新颖独特的乡间别墅,让人感受农村现代化后的巨变。北京美丽乡村联合会会员村。2018年10月8日,经地方推荐和专家审核,农业农村部拟将赵家台村推介为2018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在新村,为了提高接待户的整体接待水平,经多方联系有关部门,联合开办了“厨艺技能”、“手工编织”、“接待礼仪”、“实用英语”等培训班。结合本地紫石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充分考虑旅游产品研发的实际需求,举办了“紫石工艺砚雕”培训班。经过学习实践,使村民们拥有了劳动部门颁发的厨艺面点证,可以持证上岗;村民们雕刻的紫石作品成为旅游工艺品出售,极大的增加了村民收入。在赵家台村游客不仅可以欣赏、购买工艺品,还可现场学习、亲手制作,体验劳动的乐趣。村里的饮食更是推陈出新,根据原有农家菜的风味推出民俗美食、斋菜斋饭、粗粮细作、野菜砂锅等一系列家常饭菜。生活美为节省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赵家台村集体投资150余万对民俗户的别墅房进行“墙体保温改造工程”,室内温度比往年提高了3℃左右,采取集体免费统一供暖的方式,为每户民俗户节省取暖支出2000多元,这样既减轻了燃煤负担又解决了取暖安全和环境卫生问题,使得民俗接待户们的接待成本降低了,经济收入增多了。另外,赵家台村还加大了科技创安力度,在村口设立护栏,在大街小巷安装电子监控摄像头32个,每年出资对这些摄像头进行维修与更新,配有专职人员进行24小时监控看管,将一切不稳定因素进行第一时间掌控和解决,并专门置备了一台电脑与市公安局联网。
建造益民书屋,免费向民俗接待户和游客们开放,不仅满足了本村内民俗接待户们对知识的强烈渴望,更是为游客们提供了多方位的服务,为赵家台村这个市级民俗旅游村添色不少。环境美赵家台老村,被潭柘寺的九峰环抱,远离城市喧嚣,空气清新,风景宜人。“春来桃花映面红,夏送清风意盎然,秋高气爽果实累,冬有白雪待春归”。四时四景各有特色,美不胜收。
新村与老村的不同之处是更具有现代化气息。新村的二层小楼兼具东、西方建筑的特点,中式楼顶、西式结构,风格独特,给游客耳目一新的感觉。整齐有序、新颖独特的乡间别墅,完美的融入到周边优雅的生态环境中,让人感受到现代化农村的巨大变化。通过投资470万元对新村进行环境改造,完成了道路硬化2000平米,绿化1500平米,并安装太阳能照明路灯30盏。在美化环境的同时给游客们以美的享受,感受新农村变化的信息。环境改造后使整齐有序、新颖独特的赵家台乡间别墅村更完美地融入到周边优雅的生态环境中,更让游客们感受到新农村的巨大变化。傍晚站在村边的长廊上,远眺潭柘卧佛山,不禁使人产生一丝对大自然的敬畏;晚上,宽敞明亮的小城镇中心大道在海鸥灯的照射下,加上一串串彩灯、射灯和路边的霓虹灯,更能给游客们恬静的感受,使当今快节奏生活的游客们停下脚步,感受大自然的宁静,释放压力,让游客流连忘返。人文美赵家台老村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素有“铁打的赵家台,纸糊的北京城”之说。村内现存明清时期的古地道,全长1500米蜿蜒曲折盘旋贯通于老村地下。崇祯年间的古钟,声音浑厚悠远,响彻全村。五百余年的古宅老院,到处体现着岁月的痕迹,历史的沧桑。坐在古松之下,大板石上,伴着习习的山风、清脆的鸟鸣,喝一口清甜的泉水,聆听那古老优美的传说,感受宁静幽远的文化。
新村优雅的居住环境处处体现出新农村的气息与老村悠远冗长的历史文化可谓遥相呼应,共书古今。新村的民俗接待、老村的观光采摘能切实达到优势互补,为全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奠定基础。
每逢节假日,赵家台村的村民们,都会自发举行各类群体活动,腰鼓队、秧歌队载歌载舞;露天电影别有意味,让村民们喜笑颜开;篮球比赛更是生龙活虎。
赵家台村还是市、区的老艺术家们交流学习的活动基地,他们经常来此挥毫泼墨,为地区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原本不懂字画的农户家里都熏染上笔墨香气。赵家台村几乎家家都有几幅老艺术家们留下的真迹。2012年中国楹联学会更是将门头沟区创作基地落户到赵家台村。建设2000多平方米的活动中心,乒乓球、象棋、围棋、卡拉OK等文娱设施一应俱全,村民与游客在此其乐融融,共谱和谐新篇章。
- 中文名
- 赵家台村
- 位 于
- 京西潭柘寺镇
- 坐 落
- 潭柘寺和戒台寺之间
- 村域面积
- 3平方公里
- 古 语
- 纸湖的北京城,铁打的赵家台之说
村庄简介
潭柘寺位于京城门头沟区西部。那里有许多独特的建筑、塔林。那里的大锅、巨钟、清泉、瓷器都有说不完的传奇故事。古语讲“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赵家台老村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素有“纸湖的北京城,铁打的赵家台之说”。村内现存明清时期的古地道,蜿蜒曲折盘旋贯通于全村。崇祯年间的古钟,声音浑厚悠远。五百余年的古宅老院,到处体现着岁月的痕迹,历史的沧桑。伴着习习的山风、清脆的鸟鸣,观沉睡千年的卧佛山,游鬼斧神工的窟窿山,膜拜散落民间的庙宇,定会有别样情趣。正可谓探古寻幽的好去处。四美介绍
生产美在老村,正在建设中的“核桃观光园”成为了一大亮点,共种植800亩的经济作物,其中包括:核桃、樱桃、白杏、柿子等等。走在幽幽的田间小路、酣饮甘甜的泉水、感悟悠久的历史、品尝可口的山果,让游客流连忘返,乐不思蜀。在新村,为了提高接待户的整体接待水平,经多方联系有关部门,联合开办了“厨艺技能”、“手工编织”、“接待礼仪”、“实用英语”等培训班。结合本地紫石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充分考虑旅游产品研发的实际需求,举办了“紫石工艺砚雕”培训班。经过学习实践,使村民们拥有了劳动部门颁发的厨艺面点证,可以持证上岗;村民们雕刻的紫石作品成为旅游工艺品出售,极大的增加了村民收入。在赵家台村游客不仅可以欣赏、购买工艺品,还可现场学习、亲手制作,体验劳动的乐趣。村里的饮食更是推陈出新,根据原有农家菜的风味推出民俗美食、斋菜斋饭、粗粮细作、野菜砂锅等一系列家常饭菜。生活美为节省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赵家台村集体投资150余万对民俗户的别墅房进行“墙体保温改造工程”,室内温度比往年提高了3℃左右,采取集体免费统一供暖的方式,为每户民俗户节省取暖支出2000多元,这样既减轻了燃煤负担又解决了取暖安全和环境卫生问题,使得民俗接待户们的接待成本降低了,经济收入增多了。另外,赵家台村还加大了科技创安力度,在村口设立护栏,在大街小巷安装电子监控摄像头32个,每年出资对这些摄像头进行维修与更新,配有专职人员进行24小时监控看管,将一切不稳定因素进行第一时间掌控和解决,并专门置备了一台电脑与市公安局联网。
建造益民书屋,免费向民俗接待户和游客们开放,不仅满足了本村内民俗接待户们对知识的强烈渴望,更是为游客们提供了多方位的服务,为赵家台村这个市级民俗旅游村添色不少。环境美赵家台老村,被潭柘寺的九峰环抱,远离城市喧嚣,空气清新,风景宜人。“春来桃花映面红,夏送清风意盎然,秋高气爽果实累,冬有白雪待春归”。四时四景各有特色,美不胜收。
新村与老村的不同之处是更具有现代化气息。新村的二层小楼兼具东、西方建筑的特点,中式楼顶、西式结构,风格独特,给游客耳目一新的感觉。整齐有序、新颖独特的乡间别墅,完美的融入到周边优雅的生态环境中,让人感受到现代化农村的巨大变化。通过投资470万元对新村进行环境改造,完成了道路硬化2000平米,绿化1500平米,并安装太阳能照明路灯30盏。在美化环境的同时给游客们以美的享受,感受新农村变化的信息。环境改造后使整齐有序、新颖独特的赵家台乡间别墅村更完美地融入到周边优雅的生态环境中,更让游客们感受到新农村的巨大变化。傍晚站在村边的长廊上,远眺潭柘卧佛山,不禁使人产生一丝对大自然的敬畏;晚上,宽敞明亮的小城镇中心大道在海鸥灯的照射下,加上一串串彩灯、射灯和路边的霓虹灯,更能给游客们恬静的感受,使当今快节奏生活的游客们停下脚步,感受大自然的宁静,释放压力,让游客流连忘返。人文美赵家台老村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素有“铁打的赵家台,纸糊的北京城”之说。村内现存明清时期的古地道,全长1500米蜿蜒曲折盘旋贯通于老村地下。崇祯年间的古钟,声音浑厚悠远,响彻全村。五百余年的古宅老院,到处体现着岁月的痕迹,历史的沧桑。坐在古松之下,大板石上,伴着习习的山风、清脆的鸟鸣,喝一口清甜的泉水,聆听那古老优美的传说,感受宁静幽远的文化。
新村优雅的居住环境处处体现出新农村的气息与老村悠远冗长的历史文化可谓遥相呼应,共书古今。新村的民俗接待、老村的观光采摘能切实达到优势互补,为全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奠定基础。
每逢节假日,赵家台村的村民们,都会自发举行各类群体活动,腰鼓队、秧歌队载歌载舞;露天电影别有意味,让村民们喜笑颜开;篮球比赛更是生龙活虎。
赵家台村还是市、区的老艺术家们交流学习的活动基地,他们经常来此挥毫泼墨,为地区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原本不懂字画的农户家里都熏染上笔墨香气。赵家台村几乎家家都有几幅老艺术家们留下的真迹。2012年中国楹联学会更是将门头沟区创作基地落户到赵家台村。建设2000多平方米的活动中心,乒乓球、象棋、围棋、卡拉OK等文娱设施一应俱全,村民与游客在此其乐融融,共谱和谐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