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黄
正名: 天竺黄
英文名: Tianzhuhuang
拉丁名: Bambusae Concertio Silicea
别名: 竹膏、竹糖、天竹黄
什么是天竺黄?
天竺黄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或华思劳竹等秆内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
天竺黄味甘,药性寒。归肝、心经。
天竺黄的主要成分包括蒽醌、氨基酸、多糖等。其中,蒽醌是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
功效与作用
天竺黄有清热豁痰、凉心定惊的功效。
天竺黄可治疗中风癫痫、痰热咳喘、热病神昏、夜啼、小儿痰热惊痈、抽搐等。
用药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如果您有天竺黄过敏史,禁止使用。
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他药物,请务必告诉医生。
孕妇禁止服用。
哺乳期女性服用天竺黄前请务必咨询医生。
如何使用天竺黄?
天竺黄可煎汁内服,也可研末服用。用药时需遵医嘱,不可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煎汁服用,每日常规使用剂量为3~9克。
用药期间我应该避免什么?
服药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油腻、腥膻、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有需求,请在食用前咨询专业医生。
如果天竺黄出现变质迹象,请不要继续服用。
药物毒性与不良反应
目前未见有资料显示天竺黄有毒性作用,也未见有按规定剂量服用天竺黄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如果有长期服用的需求,请咨询专业医生。
我该如何选购天竺黄?
天竺黄主产于广东四会、阳江、广宁、环集,云南省西双版纳、麻栗坡,广西桂平。进口天竺黄主产于泰国、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
天竺黄具有如下特征:
天竺黄为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片块或颗粒,表面为灰蓝色、灰黄色或灰白色,部分为洁白色,半透明,有些许光泽。重量较轻,质地硬而脆,容易破碎,吸湿性较强。天竺黄气味轻微,味偏淡。
质量好的天竺黄干燥、块大、表面光亮、淡黄白色、吸水力强。
天竺黄应放于密闭容器中,并储存在干燥的地方。
含天竺黄的中成药有哪些?
七珍丸:能定惊豁痰、消积通便,主要用于治疗小儿急惊风、昏睡、身热、烦躁、气粗、停乳停食、痰涎壅盛、大便秘结等。
琥珀抱龙丸:能清热化痰、镇静安神,主要用于治疗饮食内伤引起的痰食型急惊风,可缓解烦躁不安、发热抽搐、惊痫不安、痰喘气急等。
牛黄抱龙丸:能清热镇惊、祛风化痰,主要用于治疗小儿风痰壅盛引起的高热神昏、惊风抽搐。
小儿咳喘颗粒:能清热宜肺、化痰止咳、降逆平喘,主要用于治疗小儿痰热壅肺所引起的发热、咳嗽、气喘、痰多等。
二十九味羌活散:能清热消炎、镇痛杀疠,主要用于治疗瘟疠疾病、白喉、痢疾、痘疹、疫黄、炭疽等。
天竺黄和生地黄功效一样吗?
天竺黄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或华思劳竹等秆内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生地黄是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二者功效不同。
天竺黄具有清热豁痰、凉心定惊的功效,用于治疗中风癫痫、痰热咳喘、热病神昏、夜啼、小儿痰热惊痈、抽搐等。
生地黄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用于治疗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吐血衄血、内热消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等。
用药误区
误区:天竺黄在储存时没有需要特别注意的
天竺黄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或华思劳竹等秆内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有很强的吸湿性,在储存时,应放在密闭的容器内,并置于干燥的地方。
其他注意事项
请记住: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 维生素C(1091)
- 板蓝根(1029)
- 青霉素(901)
- 阿司匹林(796)
- 枸杞子(727)
- 菊花(689)
- 阿度西林(681)
- 黄连(646)
- 大山楂丸(616)
- 奥美拉唑(594)
- 甘草(581)
- 百合(472)
- 三七(446)
- 巴多昔芬(438)
- 增液颗粒(375)
- 生津消渴胶囊(342)
- 麻芩消咳颗粒(337)
- 英花片(336)
- 阿福特罗(329)
- 维A酸(328)
- 丙酸氟替卡松(318)
- 何首乌(316)
- 复方鱼腥草胶囊(314)
- 安胃止痛胶囊(307)
- 五灵脂(307)
- 醋酸甲萘氢醌(305)
- 氯拉洛尔(304)
- 哌拉西林(301)
- 环硫雄醇(299)
- 柳栎浸膏(298)
- 青藤碱(298)
- 七子填精口服液(297)
- 诺替西泮(295)
- 麻苏止咳颗粒(293)
- 阿洛司琼(292)
- 氨来咕诺(292)
- 猴头菌提取物(291)
- 己烯雌酚(289)
- 麦味地黄口服液(288)
- 巴柳氮(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