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药
正名: 乌药
英文名: Wuyao
拉丁名: Linderae Radix
别称: 天台乌药、鳑魮、旁其、矮樟、土木香、铜钱柴、鸡骨香、鲫鱼姜、矮樟根、白叶柴
什么是乌药?
乌药是樟科植物乌药的干燥块根。
乌药为温性药,味辛。归肺、脾、膀胱、肾经。
乌药的化学成分包括倍半萜及其酯、生物碱、挥发油、黄酮、脂肪酸、甾醇、多糖等。其中,倍半萜及其酯是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规定,干燥的乌药中,乌药醚内酯的含量不能少于0.030%,去甲异波尔定的含量不能少于0.40%。
功效与作用
乌药具有行气止痛、温肾散寒的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乌药具有镇痛、抗炎、抗疲劳、抗氧化、调节胃肠运动、降血脂等作用。
乌药可以用于治疗寒凝气滞、胸腹胀痛、疝气疼痛、经寒腹痛、气逆喘急、膀胱虚冷、遗尿尿频等。
用药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如果您有乌药过敏史,禁止使用。
气虚者及内热证患者,禁止服用。
体虚者,需谨慎服用乌药。
如果您正在使用螺内酯或者其他药物,请务必告知医生。
孕妇需谨慎服用乌药,如果需要外用,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哺乳期女性使用乌药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如何使用乌药?
乌药可以煎汁内服,也可以入丸、散服用。服用时要遵循医嘱,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煎汁内服时,每日常规用量为6~10克。
外用时,可取适量乌药研末调制后敷于患处。
乌药可以泡酒使用。
乌药酒(内服):乌药与麝香配伍泡酒,有理气散寒的作用,可用于脚气。
九味消胀酒(内服):与制香附、郁金、合欢皮、路路通等中药配伍泡酒,有舒肝开郁、疏通经络、调经止痛的功效,可以用于经前乳房胀痛。
服药期间我应该避免什么?
避免和螺内酯等药物同时使用。
油腻、腥膻、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及茶类,可能会影响乌药的药效,食用前请咨询医生。
如果乌药出现变质迹象,请不要继续服用。
药物毒性与不良反应
现代研究表明,乌药的毒性比较低。
目前未发现资料显示按规定剂量服用乌药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如果需要长期服用乌药,请咨询专业医生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我该如何选购乌药?
乌药主要产自江西、福建、浙江、广西、广东等地。
乌药具有如下特征:
乌药药材:一般为黄棕色或黄褐色的纺锤状,略微弯曲,部分中部收缩成连珠状,表面有纵皱纹和稀疏的细根痕。质地坚硬,切面为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可见放射状射线和年轮状环纹,中心的颜色比较深。气味香,味道微苦、辛,有清凉感。质地老,不是纺锤状的直根,不可以作为药物使用。
乌药饮片:一般为类圆形的薄片。外表皮为黄棕色或黄褐色,切面为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可见放射状射线和年轮状环纹。乌药质地比较脆,有香味,味道微苦、辛,有清凉感。
品质好的乌药质地嫩,粉性大,切面为淡黄棕色,香气浓郁。
放于阴凉、干燥的地方保存,注意防虫蛀。
含乌药的中成药有哪些?
缩泉丸:具有补肾缩尿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肾虚引起的夜间遗尿、小便频数。
痛经口服液:具有行气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导致痛经证,可以改善经前、经期腹部胀痛或痉挛性疼痛,以及经期头痛。
十香止痛丸:具有疏气解郁、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气滞胃寒、两胁胀满、腹部隐痛、胃脘刺痛等。
胃气痛片:具有理气、和胃、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胃脘疼痛、胸腹胀满、消化不良、呕吐酸水等。
少林风湿跌打膏:具有散瘀活血、舒筋止痛、祛风散寒的功效,多用于治疗风湿痹病、跌打损伤,还可缓解腰肢酸麻、伤处瘀肿疼痛等。
生乌药、酒炙乌药和乌药炭功效一样吗?
生乌药是樟科植物乌药的干燥块根,酒炙乌药和乌药炭都是乌药的加工品,三者功效基本相似,但侧重点不同。
生乌药擅长顺气止痛、温肾散寒,多用于治疗胸腹胀痛、气逆喘急、膀胱虚冷、遗尿尿频、痛经、寒疝疼痛。
酒炙乌药行散温通的作用更强,擅长温通利气,多用于治疗小肠疝气、奔豚气。
乌药炭擅长收涩止血,多用于治疗便血、血痢。
用药误区
误区:黑色的乌药质量比较好
乌药并不是黑色的。乌药的外表皮为黄棕色或黄褐色,切面为黄白色或淡黄棕色,而品质好的乌药一般质地嫩,粉性大,切面为淡黄棕色,香气浓郁。
其他注意事项
请记住: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 维生素C(1045)
- 板蓝根(989)
- 青霉素(861)
- 阿司匹林(741)
- 枸杞子(685)
- 菊花(647)
- 阿度西林(618)
- 黄连(603)
- 大山楂丸(578)
- 甘草(537)
- 奥美拉唑(526)
- 百合(431)
- 三七(406)
- 巴多昔芬(394)
- 增液颗粒(335)
- 生津消渴胶囊(301)
- 麻芩消咳颗粒(297)
- 阿福特罗(292)
- 英花片(292)
- 维A酸(289)
- 何首乌(274)
- 丙酸氟替卡松(273)
- 五灵脂(273)
- 复方鱼腥草胶囊(270)
- 氯拉洛尔(264)
- 哌拉西林(264)
- 醋酸甲萘氢醌(262)
- 安胃止痛胶囊(260)
- 麻苏止咳颗粒(259)
- 青藤碱(257)
- 诺替西泮(256)
- 七子填精口服液(256)
- 环硫雄醇(254)
- 柳栎浸膏(254)
- 氨来咕诺(253)
- 己烯雌酚(251)
- 猴头菌提取物(250)
- 巴柳氮(248)
- 麦味地黄口服液(248)
- 硫酸司巴丁(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