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豆
正名: 菜豆
英文名: Caidou
别称: 罗必牙、排日哈
什么是菜豆?
菜豆是豆科植物菜豆的种子。
菜豆味淡,药性属于二级湿热。
菜豆的主要成分为氨基酸类、甾醇类等。
功效与作用
菜豆具有润肺化痰、生湿生热、通尿通经、填精催乳、软坚退肿的功效。
菜豆可以用来治疗寒性或黑胆质性疾病,如干性精液减少、乳汁不足、顽痰不化、小便不利,还可以治疗寒性月经不调、慢性炎肿等。
用药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如果您有菜豆过敏史,那么禁止使用菜豆。
消化不良者,请谨慎使用。
如果您正在服用其他药物,请务必提前告诉医生。
孕妇服用菜豆前,请务必咨询医生。
哺乳期女性使用菜豆前,请务必咨询医生。
温馨提示
用药前,应咨询专业医生,并遵医嘱规范用药,可以有效降低服药产生的不良反应。
如何使用菜豆?
菜豆煎汁内服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煎汁内服时,每日常规用量为3~12克。入药剂量,遵医嘱使用。
服药期间我应该避免什么?
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以及酒类和茶类,可能会降低药效,食用前请咨询医生。
药物出现变质迹象,请不要继续服用。
药物毒性与不良反应
菜豆未见文献报道有毒性作用,如果要长期使用,请咨询专业医生。
过量服用,出现以下情况时,请立即停用:
腹部胀满
口干口渴
心烦失眠
精神萎靡
大便干结
眼睛红肿涩痛
嗓子干燥疼痛。
停止服用后,症状没有缓解者,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我该如何选购菜豆?
菜豆主要产自四川、湖北、云南、江苏、新疆等地区。
菜豆为长圆形、矩圆形或肾形,两端钝圆,稍扁。表面为浅肉色或类白色者,有不规则的紫红色斑点和条纹,紫红色者的菜豆表面还有稀疏的白色斑纹,或者表面全部为浅红色或紫红色,无斑纹,平滑且有光泽。种脐椭圆,略有突起,颜色为白色。菜豆质地坚硬,种皮为革质,有二枚子叶,为淡黄白色,肥厚。气味清淡,无刺鼻感,尝起来味道偏淡,咀嚼有豆腥味。
放于阴凉、干燥的地方保存,并注意防潮、防虫蛀。
菜豆和刀豆功效一样吗?
菜豆和刀豆同为豆科植物类中药,但功效截然不同。
菜豆具有滋补机体、利尿通经、催乳填精的功效,可治疗机体虚弱、乳汁少、尿少、身体浮肿、月经不调、面色晦暗、阴茎弱小及皮肤粗糙。
刀豆具有温中止呃、下气的功效,用于虚寒呕吐、呃逆。
用药误区
误区:任何人都可以服用菜豆。
菜豆具有滋补机体、利尿通经、催乳填精的功效,可治疗机体虚弱、乳汁少、尿少、身体浮肿、月经不调、面色晦暗、阴茎弱小及皮肤粗糙。菜豆虽然无毒,但不容易消化,可能会引起腹胀,消化不良者应该避免服用。
其他注意事项
请记住:
使用中药时,需要找中医进行辩证,合理应用。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学和药学专业人员。
- 维生素C(1119)
- 板蓝根(1038)
- 青霉素(922)
- 阿司匹林(818)
- 枸杞子(743)
- 菊花(713)
- 阿度西林(700)
- 黄连(659)
- 大山楂丸(632)
- 奥美拉唑(623)
- 甘草(598)
- 百合(489)
- 三七(465)
- 巴多昔芬(447)
- 增液颗粒(408)
- 生津消渴胶囊(368)
- 五灵脂(365)
- 英花片(361)
- 维A酸(357)
- 麻芩消咳颗粒(347)
- 阿福特罗(343)
- 何首乌(333)
- 丙酸氟替卡松(332)
- 清热八味胶囊(331)
- 复方鱼腥草胶囊(323)
- 安胃止痛胶囊(320)
- 阿洛司琼(316)
- 醋酸甲萘氢醌(315)
- 哌拉西林(315)
- 环硫雄醇(314)
- 氯拉洛尔(312)
- 七子填精口服液(312)
- 柳栎浸膏(311)
- 青藤碱(308)
- 氨来咕诺(306)
- 诺替西泮(305)
- 己烯雌酚(303)
- 猴头菌提取物(302)
- 麻苏止咳颗粒(302)
- 麦味地黄口服液(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