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玫果
正名: 刺玫果
英文名: Cimeiguo
别称: 刺木果、刺莓果、山刺莓、刺莓蔷薇
什么是刺玫果?
刺玫果是蔷薇科植物山刺玫、光叶山刺玫的果实。
刺玫果味道酸、苦。
刺玫果的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机酸类、糖类、酚性化合物、维生素类等,黄酮类是发挥作用的主要成分。
功效与作用
刺玫果具有清“协日乌素”(蒙医中的一种病症)、清热解毒的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刺玫果具有抗衰老、抗肿瘤、促进胃肠运动、降血脂、益智、保肝、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刺玫果可以用于治疗皮肤粗糙、湿疹、皮肤瘙痒、关节疼痛等。
用药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对刺玫果过敏者,禁止使用。
如果您正在服用其他药物,请务必告知医生。
孕妇服用刺玫果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哺乳期女性服用刺玫果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温馨提示
用药前应咨询专业医生,以便提高药效,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
如何使用刺玫果?
刺玫果煎汁内服时,要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煎汁服用时,刺玫果的每日常规用量为6~9克。
服药期间我应该避免什么?
生冷、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酒类、茶类,可能会降低药效,食用前请咨询医生。
如果刺玫果出现变质迹象,请不要服用。
药物毒性与不良反应
目前,没有文献报道刺玫果有毒性作用,也没有资料显示服用刺玫果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但如果要长期服用刺玫果,请咨询专业医生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我该如何选购刺玫果?
刺玫果多分布于东北、华北等地区。
刺玫果为黄棕色、红棕色或红色的椭圆形或球形的果实。果实表面有不规则的皱缩状纹理,顶端常常有萼片和较多的雄蕊,基部有果柄或脱落。
萼片有5片,一般为灰绿色、披针形,有短毛覆盖。质地比较脆,破开以后能看到内壁和许多坚硬的小瘦果,且瘦果和内壁表面都有淡黄色的比较长的、柔软的毛。瘦果为浅棕色,多为卵状三棱形。刺玫果气味清淡,品尝时有微微的酸涩感。
存放于通风、干燥的地方,注意防虫蛀。
含刺玫果的中成药有哪些?
玫果口服液:具有活血理气的功效,可以缓解胸闷憋气、胸痛等不适症状,也可用于冠心病、高脂血症的治疗。
山玫胶囊:具有益气化瘀的功效,可以缓解胸闷憋气、胸痛、痛有定处、眩晕、气短、乏力、心悸等不适症状。
双刺杞口服液:具有健脾安神的功效,可以缓解精神不振、食欲不振、饮食减少、心悸失眠、倦怠乏力等不适症状,也可用于心律失常、失眠、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治疗。
刺玫果和刺玫根功效一样吗?
刺玫果和刺玫根都来源于蔷薇科植物山刺玫,但两者功效不同。
刺玫果有清“协日乌素”、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皮肤粗糙、湿疹、皮肤瘙痒、关节疼痛等。
刺玫根有祛痰止咳、止血、止痢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膀胱炎、细菌性痢疾、肠炎、跌打损伤、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其他注意事项
请记住: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 维生素C(1112)
- 板蓝根(1037)
- 青霉素(918)
- 阿司匹林(808)
- 枸杞子(740)
- 菊花(710)
- 阿度西林(697)
- 黄连(658)
- 大山楂丸(630)
- 奥美拉唑(618)
- 甘草(594)
- 百合(486)
- 三七(461)
- 巴多昔芬(446)
- 增液颗粒(400)
- 生津消渴胶囊(364)
- 五灵脂(361)
- 英花片(358)
- 维A酸(351)
- 麻芩消咳颗粒(346)
- 阿福特罗(342)
- 丙酸氟替卡松(330)
- 何首乌(330)
- 复方鱼腥草胶囊(322)
- 清热八味胶囊(319)
- 安胃止痛胶囊(318)
- 醋酸甲萘氢醌(314)
- 哌拉西林(314)
- 环硫雄醇(313)
- 阿洛司琼(312)
- 氯拉洛尔(311)
- 七子填精口服液(311)
- 柳栎浸膏(310)
- 青藤碱(307)
- 氨来咕诺(305)
- 诺替西泮(304)
- 猴头菌提取物(301)
- 己烯雌酚(301)
- 麻苏止咳颗粒(301)
- 麦味地黄口服液(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