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药物百科   »  川楝子

川楝子

正名: 川楝子

英文名: Chuanlianzi

拉丁名: Toosengdan Fructus

别称: 练实、楝实、川楝树子、川楝实、苦楝子、楝子、金铃子、仁枣、石茱萸、楝树果

什么是川楝子?

  • 川楝子是楝子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成熟果实。

  • 川楝子味道酸、苦,药性寒。有小毒。归小肠、肝、膀胱经。

  • 川楝子的成分包括川楝子素、生物碱、山奈醇、鞣制、三萜类、多糖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本品药材按干燥品计算,含川楝素应为0.060%~0.20%;本品饮片炒川楝子含川楝素应为0.040%~0.20%。

功效与作用

  • 川楝子具有行气止痛、疏肝泄热、杀虫的功效。

  • 现代研究表明,川楝子有抗肿瘤、抗炎镇痛、抗生育、驱虫等作用。

  • 川楝子可以用来治疗肝郁化火、胸胁、脘腹胀痛、疝气疼痛、虫积腹痛、秃疮、头癣等。

用药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 如果您有川楝子过敏史,那么禁止使用。

  • 脾胃虚寒及大便溏稀者,请谨慎使用川楝子。

  • 如果您正在服用其他药物,请务必告诉医生。

  • 川楝子有毒,孕妇禁止服用。外用前请请务必咨询医生。

  • 哺乳期女性避免使用,使用前请务必咨询医生。

  • 儿童及年老体弱者应该谨慎使用,使用前请务必咨询医生。

温馨提示

用药前,应咨询专业医生,并遵医嘱规范用药,可以有效降低服药产生的不良反应。

如何使用川楝子?

  • 川楝子有毒,煎汁内服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 川楝子的每日常规用量为5~10克。入药剂量,遵医嘱使用。

  • 川楝子烘焙后研成细末,用油调制后外涂患处,可治头癣、秃疮。

  • 川楝子还可以与其他药物泡酒使用。

    一捻金酒:与全蝎、延胡索等药物配伍使用,可理气、散寒、止痛,用于奔豚气、痛不可忍。

    橘核药酒:与橘核、荔枝核、葫芦巴等药物配伍使用,有温阳补肾、理气止痛的功效,用于肝肾阴寒、阴囊肿大、疝气偏坠、痛引脐腹等。

服药期间我应该避免什么?

  • 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以及茶类等,可能会降低药效,食用前请咨询医生。

  • 药物出现变质迹象,请不要继续服用。

药物毒性与不良反应

  • 川楝子有小毒,动物实验表明,川楝子会对肝组织造成明显损伤。如果要长时间使用,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 过量服用,出现以下情况时,请立即停用。

    面色苍白

    四肢乏力

    精神疲惫

  • 过量服用,出现以下情况时,请立即停用,并就医治疗。

    胃痛

    恶心、呕吐

我该如何选购川楝子?

  • 川楝子主要分布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南、湖北、河南、甘肃等地。

  • 川楝子为金黄色至棕黄色的类球形,表面有淡淡的光泽,部分表皮有皱缩或凹陷,并且有深棕色的小点。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有果梗痕。外果皮革质,与果肉间有空隙,果肉为微淡黄色且质地松软,遇水润湿有黏性。果核多为卵圆形,质地坚硬,两端平截,有6~8条纵棱线,内分6~8室,每室含1粒黑棕色长圆形的种子。川楝子气特异,味酸、苦。

  • 炒川楝子由川楝子切片炒制而得,为半球状、厚片或不规则的碎块,表面为焦黄色,部分可看到焦斑。气焦香,味酸、苦。

  • 放于通风、干燥的地方保存,并注意防虫蛀。

含川楝子的中成药有哪些?

  • 慢肝养阴胶囊:具有清热养阴、滋肝补肾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肝炎后综合征。

  • 苏南山肚痛丸:具有行气止痛的作用,用于治疗肚子疼痛、食滞腹痛、胁痛、胃痛、小肠疝气痛、月经痛。

  • 痛经宁糖浆:有调经止痛的功效,可治疗月经不调和经前、行经期腹痛。

  • 阴虚胃痛颗粒:具有养阴益胃、止痛缓急的作用,用于治疗胃阴不足引起的口干舌燥、胃部灼痛、干呕、食欲不振,也可治疗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

川楝子和鸦胆子功效一样吗?

  • 川楝子为楝子科植物类中药,鸦胆子为枯木科植物类中药。川楝子和鸦胆子的功效不同。

    川楝子具有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的功效,可以用于肝郁化火、胸胁、脘腹胀痛、疝气疼痛、虫积腹痛等。

    鸦胆子内服可以清热解毒、截疟、止痢,外用可以腐蚀赘疣,用于治疗痢疾、疟疾,外用可治疗赘疣、鸡眼等。

用药误区

  • 误区:川楝子有毒,不能内服

    川楝子虽然有毒,但并非不能内服,只要把握好剂量,严格按照医师的医嘱用药,就可以达到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的功效。但使用时剂量不可过大,否则会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无力、四肢抽搐、呕吐等中毒症状。

其他注意事项

  • 请记住:

    使用中药时,需要找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学和药学专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