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花
正名: 西红花
英文名: Xihonghua
拉丁名: Croci Stigma
别称: 泊夫蓝、藏红花、番红花、撒馥兰、撒法郎、番栀子蕊
什么是西红花?
西红花是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干燥柱头。
西红花味甘,药性平和。归心、肝经。
西红花的成分包括类胡萝卜素、黄酮、维生素、挥发油等。其中,类胡萝卜素是主要活性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干燥的西红花中,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的总含量不得少于10.0%。
功效与作用
西红花具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的功效。
现代研究显示,西红花还具有抗血栓、抗凝血、抗缺氧、抗炎、镇痛、降血脂、保护肝脏、保护心脏、保护视神经细胞等作用。
西红花可用于治疗经闭癥瘕、温毒发斑、产后瘀阻、惊悸发狂、忧郁痞闷等。
目前,西红花还可被用于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高脂血症及冠心病心绞痛。
用药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如果您有西红花过敏史,那么禁止使用西红花。
如果您正在服用其他药物,请务必提前告知医生。
孕妇需谨慎使用西红花,如有需求,使用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哺乳期女性使用西红花前请务必咨询医生。
如何使用西红花?
西红花可以煎汁内服,也可以开水泡服。服用时要严格遵循医嘱,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煎汁内服时,每日常规用量为1~3克。
西红花还可以泡酒使用:
风湿灵药酒(内服):与羌活、独活、人参等中药配伍使用,可扶正散寒、化湿通络、强筋健骨,用于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
二乌透骨酒(外用):与川乌、草乌、透骨草等中药配伍使用,可祛风除湿、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骨折延期愈合及踝、跟骨骨质增生,还可用于关节损伤后遗症、腱膜炎及关节肿痛等。
壮筋补血酒(内服):与当归、枸杞子、制杜仲等中药配伍使用,可养血舒筋、补肾壮骨、祛风除湿,用于骨折及脱位整复后、筋骨虚弱无力。
服药期间我应该避免什么?
生冷、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及酒类,可能会影响西红花的药效,食用前请咨询医生。
如果西红花出现变质迹象,请不要继续服用。
药物毒性与不良反应
目前未见文献报道西红花有毒性作用,也未见有按规定剂量服用西红花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
如果需要长期服用西红花,请咨询专业医生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如何选购西红花?
西红花原产地中海沿岸,在我国主产于山东即墨,上海崇明、宝山,江苏无锡、苏州、海门,浙江建德等地区。
西红花具有如下特征:
西红花为暗红色线形,三分枝,上部较扁平且稍宽,顶端有不整齐的齿状边缘,内侧有较短的裂隙,下端有时残留有一小段黄色花的柱。重量较轻,质地松软,没有光泽,干燥后质地变脆,容易被折断。西红花气味独特,有些许刺激性,有淡淡的苦味。
质量好的西红花颜色味暗红色,花柱较少。
存放在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保存,注意避光、密闭。
含西红花的中成药有哪些?
定坤丹:具有滋补气血、调经舒郁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气血两虚、气滞血瘀所引起的行经腹痛、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崩漏下血、产后诸虚、血晕血脱、骨蒸潮热等。
仁青芒觉:具有清热解毒、益肝养胃、明目醒神、愈疮、滋补强身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食物毒、自然毒、配制毒等各种中毒症,还可治疗“培根木布”、急慢性胃肠炎、消化道溃疡、腹水、萎缩性胃炎、麻风病等。
回春酒:具有滋阴补阳、培元固本、调养气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肾阳不足、气血虚损所致的阳痿精冷、精神倦怠、食欲不振、腰膝酸软及病后体弱。
点舌丸: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各种疮疡初起、疗疮发背、无名肿毒、乳痈肿痛等。
双红活血胶囊:具有活血祛瘀、化培根黏液、活络通脉、调和气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龙型心绞痛与血型心绞痛、脑血栓、冠状动脉硬化、气虚血瘀引起的胸痹等。
康脉益心片:具有活血益气、开窍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以胸部刺痛或绞痛、胸闷气短、乏力、心悸不宁等为表现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属气虚血瘀证者。
西红花十六味散:具有清肝、解毒、凉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新旧肝热、黄疸肝热、肝区疼痛、急慢性肝炎、食欲不振等。
西红花和红花功效一样吗?
西红花是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干燥柱头,红花是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二者功效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西红花和红花都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都可以治疗经闭癥瘕、产后瘀阻。
西红花还具有凉血解毒、解郁安神的功效,用于治疗温毒发斑、优郁痞闷、惊悸发狂等。红花还具有通经、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痛经、胸胁刺痛、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跌扑损伤、疮疡肿痛、斑疹色暗等。
用药误区
误区:西红花的用药部位是花朵
西红花是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干燥柱头,需要在秋季花开放时采摘花朵,摘下柱头,阴干或低温干燥后使用。所以,西红花的用药部位并不是花朵。
其他注意事项
请记住:
使用中药时,需要找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学和药学专业人员。
- 维生素C(1045)
- 板蓝根(989)
- 青霉素(860)
- 阿司匹林(738)
- 枸杞子(685)
- 菊花(646)
- 阿度西林(618)
- 黄连(602)
- 大山楂丸(578)
- 甘草(537)
- 奥美拉唑(525)
- 百合(431)
- 三七(405)
- 巴多昔芬(394)
- 增液颗粒(335)
- 生津消渴胶囊(301)
- 麻芩消咳颗粒(296)
- 阿福特罗(292)
- 英花片(291)
- 维A酸(289)
- 何首乌(274)
- 丙酸氟替卡松(272)
- 五灵脂(271)
- 复方鱼腥草胶囊(270)
- 氯拉洛尔(264)
- 哌拉西林(264)
- 醋酸甲萘氢醌(262)
- 安胃止痛胶囊(260)
- 麻苏止咳颗粒(258)
- 青藤碱(257)
- 诺替西泮(256)
- 七子填精口服液(256)
- 柳栎浸膏(254)
- 氨来咕诺(253)
- 环硫雄醇(253)
- 猴头菌提取物(250)
- 己烯雌酚(250)
- 巴柳氮(248)
- 麦味地黄口服液(248)
- 硫酸司巴丁(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