芫花
正名: 芫花
英文名: Yuanhua
拉丁名: Genkwa Flos
别称: 头痛花、陈芫花、败花、赤芫、儿草
什么是芫花?
芫花是瑞香科植物芫花干燥的花蕾。
芫花味苦、辛,属于温性药。有毒。归肺、脾、肾经。
芫花的中主要含黄酮、二萜、香豆素、绿原酸、木脂素等成分。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为黄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干燥的芫花药材及饮片中,芫花素含量不得少于0.2%。
功效与作用
芫花具有泻水逐饮、杀虫疗疮的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芫花还具有利尿、抗炎等作用。
芫花可用于治疗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咳喘、二便不利、疥癣秃疮、痈肿、冻疮。
目前,芫花还被用于急、慢性气管炎的治疗。
用药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有芫花过敏史的人,禁止服用。
正气亏虚者,禁止服用。
肾功能不全者,请谨慎服用。
如果你正在服用氨茶碱、洋地黄、左旋多巴、四环素、磺胺类或其他药物,请务必告知医生。
孕妇请禁止服用。
哺乳期女性、老人、儿童请谨慎服用。
如何使用芫花?
芫花可煎汁内服,也可以制成丸剂或散剂服用,服用时一定要遵医嘱,不可自己增加或减少药量。
芫花煎汁内服时,每日常规用量为1.5~3克;研末吞服时,每日常规用量为0.6~0.9克。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时,请遵医嘱。
外用时,可取适量新鲜芫花捣烂后敷于患处。
温馨提示
生芫花有毒,内服时不要超量使用,以防中毒。
醋制可以降低芫花毒性,但是不能完全去除毒性。
服药期间我应该避免什么?
服用芫花期间,不要服用氨茶碱、洋地黄、左旋多巴、四环素。
避免同时服用甘草等,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避免寒凉、不易消化、油腻等食物,以免影响药效,具体请咨询医生。
如果芫花出现变质迹象,请不要继续使用。
药物毒性与不良反应
芫花有毒,毒性成分是芫花酯甲、黄酮类、苯甲酸和刺激性油状物等。醋泡可以降低芫花的毒性。
过量服用芫花,出现以下情况时,请立即停用,并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脱水
休克
呼吸衰竭
痉挛抽搐
过量服用芫花,出现以下情况时,请立即停用,并及时就医治疗。
剧烈呕吐
腹泻
头痛头晕
耳鸣眼花
血尿
如何选购芫花?
芫花主产于安徽、江苏、浙江、四川、山东、河南、河北等地。
花朵通常是3~7朵生长在较短的花轴上,大部分脱落,成为单朵。单朵芫花为棒槌状,形态弯曲,长度约1~1.7厘米,直径约1.5毫米,表面淡紫色或灰绿色,有密集而柔软的短毛。质地柔软,有淡淡的气味,味道甜,有点辣。好的芫花有多而整齐的花蕾、淡紫色、没有杂质。
醋芫花形状与芫花相似,表面微黄色,有淡淡的醋酸味。
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保存,注意防潮、防虫蛀。
含芫花的中成药有哪些?
消络痛片:具有散风祛湿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阻络所致的痹证、肢体关节疼痛、风湿性关节炎。
芫蒿护肝片:具有解毒护肝的功效,用于治疗全身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肝区疼痛、失眠等;也可用于急慢性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的治疗。
十枣丸:具有攻逐水饮的功效,用于治疗水饮积滞、腹水肿胀、胁下疼痛、喘逆气急。
祛痰止咳颗粒:具有健脾燥湿、祛痰止咳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肺心病所引起的痰多、咳嗽、喘息等。
芫花和京大戟功效一样吗?
芫花为瑞香科植物芫花干燥的花蕾,京大戟为大戟科植物大戟干燥的根。二者功效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点,而且芫花毒性比较大。
芫花和京大戟都有峻下逐水的功效,都可以治疗水肿胀满、胸腹满痛。
芫花还有杀虫疗癣的功效,用于治疗头疮、顽癣;京大戟还有攻毒消肿的功效,用于治疗热毒痈肿。
用药误区
误区:芫花可与甘草同时入药。
芫花与甘草配伍使用时,不但会使芫花泻下逐水的功效减弱,还会增强芫花的毒性。因此芫花和甘草不可以同时入药。
其他注意事项
请记住: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 维生素C(1045)
- 板蓝根(989)
- 青霉素(860)
- 阿司匹林(738)
- 枸杞子(685)
- 菊花(646)
- 阿度西林(618)
- 黄连(602)
- 大山楂丸(578)
- 甘草(537)
- 奥美拉唑(525)
- 百合(431)
- 三七(405)
- 巴多昔芬(394)
- 增液颗粒(335)
- 生津消渴胶囊(301)
- 麻芩消咳颗粒(296)
- 阿福特罗(292)
- 英花片(291)
- 维A酸(289)
- 何首乌(274)
- 丙酸氟替卡松(272)
- 五灵脂(271)
- 复方鱼腥草胶囊(270)
- 氯拉洛尔(264)
- 哌拉西林(264)
- 醋酸甲萘氢醌(262)
- 安胃止痛胶囊(260)
- 麻苏止咳颗粒(258)
- 青藤碱(257)
- 诺替西泮(256)
- 七子填精口服液(256)
- 柳栎浸膏(254)
- 氨来咕诺(253)
- 环硫雄醇(253)
- 猴头菌提取物(250)
- 己烯雌酚(250)
- 巴柳氮(248)
- 麦味地黄口服液(248)
- 硫酸司巴丁(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