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泻
正名: 泽泻
英文名: Zexie
拉丁名: Alismatis Rhizoma
别称: 水泻、芒芋、鹄泻
什么是泽泻?
泽泻是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干燥块茎。
泽泻味道甘、淡,属于寒性药。归肾、膀胱经。
泽泻中主要含萜类成分,此外还含有糖类、微量元素等。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是萜类。《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干燥的泽泻药材中,乙酰泽泻醇含量不得少于0.050%;干燥的泽泻饮片中,乙酰泽泻醇含量不得少于0.040%。
功效与作用
泽泻具有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的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泽泻还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等作用。
泽泻可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脂血症。
目前,泽泻还被用于急性肾炎水肿、尿道炎、内耳眩晕症的治疗。
用药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有泽泻过敏史的人,禁止服用。
如果你正在服用降血糖、降血压、保钾利尿等药物或其他药物,请务必告知医生。
脾胃虚寒、阳气虚衰、肾虚精滑无湿热者,禁止服用。
低血糖、低血压、水及电解质紊乱者,谨慎服用。
老年人谨慎服用。
孕期及哺乳期女性服用前请务必咨询医生。
如何使用泽泻?
泽泻可煎汁内服,也可以制成丸剂或散剂服用,服用时一定要遵医嘱,不可自己增加或减少药量。
泽泻煎汁内服时,每日常规用量为6~10克。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时,请遵医嘱。
服药期间我应该避免什么?
避免辛辣、热燥、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具体请遵医嘱。
服用泽泻期间,不要食用海蛤、文蛤、紫菜、海带、菠菜、芹菜等食品。
如果泽泻出现变质迹象,请不要继续使用。
药物毒性与不良反应
传统医学认为泽泻无毒,但如果需要服用,请咨询医生,以便对症治疗。
过量服用泽泻,出现以下情况时,请立即停用,并及时就医治疗。
口干
出汗
皮肤出现红斑、红肿、发痒、脱屑等。
如何选购泽泻?
泽泻主产于福建、四川、江西等地。
泽泻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表面淡黄色或淡黄棕色,有细小的须根痕。切面为黄白色,摸起来有粉质感,有许多的小细孔。泽泻有微弱的气味,尝起来微苦。好的泽泻块头大,颜色黄白色,表面光滑,质地充实,摸起来粉质感较强。
盐泽泻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表面淡黄棕色或黄褐色,部分有焦斑。尝起来味道有些咸。
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保存,注意防潮、防虫蛀。
泽泻药材市场及商品名录
含泽泻的中成药有哪些?
血脂灵片:具有化浊降脂、润肠通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痰浊阻滞的高脂血症、头昏胸闷、大便干燥等。
龙胆泻肝丸:具有清肝胆、利湿热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苦、尿赤涩痛、湿热带下等。
眩晕宁颗粒:具有健脾利湿、补益肝肾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痰湿中阻、肝肾不足所致的头昏、眩晕。
肾炎解热片:具有疏风解热、宣肺利水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风热犯肺所致的水肿,缓解发热恶寒、头面浮肿、咽喉干痛、肢体酸痛、小便短赤等;也可用于急性肾炎的治疗。
尿路通片:具有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的功效,用于治疗下焦湿热所致的石淋,缓解腰痛、尿频、尿急、尿痛、淋沥不爽等。
泽泻和猪苓功效一样吗?
泽泻是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干燥的块茎,主要活性成分是萜类;猪苓是多孔菌科真菌猪苓干燥的菌核,主要活性成分是多糖。二者的功效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点。
泽泻和猪苓都有利水的功效,都可以治疗水肿、泄泻、小便不利等症,但猪苓利水的作用强于泽泻。
泽泻还具有泻热通淋的功效,用于治疗遗精、盗汗等症。
用药误区
误区:服用泽泻可减肥
泽泻虽然有泻下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体重减轻,但减轻的只是人体中的水及蛋白质,造成“减肥”的假象,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肥胖问题。另外,长期服用泽泻,还有可能导致肾功能减退,造成肾损伤。
其他注意事项
请记住: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 维生素C(1045)
- 板蓝根(989)
- 青霉素(860)
- 阿司匹林(738)
- 枸杞子(685)
- 菊花(646)
- 阿度西林(617)
- 黄连(602)
- 大山楂丸(578)
- 甘草(537)
- 奥美拉唑(525)
- 百合(431)
- 三七(405)
- 巴多昔芬(394)
- 增液颗粒(335)
- 生津消渴胶囊(300)
- 麻芩消咳颗粒(296)
- 阿福特罗(292)
- 英花片(291)
- 维A酸(289)
- 何首乌(274)
- 丙酸氟替卡松(272)
- 五灵脂(271)
- 复方鱼腥草胶囊(270)
- 哌拉西林(264)
- 氯拉洛尔(263)
- 醋酸甲萘氢醌(261)
- 安胃止痛胶囊(259)
- 麻苏止咳颗粒(258)
- 青藤碱(257)
- 七子填精口服液(256)
- 诺替西泮(255)
- 柳栎浸膏(254)
- 氨来咕诺(253)
- 环硫雄醇(253)
- 己烯雌酚(250)
- 猴头菌提取物(249)
- 巴柳氮(248)
- 麦味地黄口服液(248)
- 硫酸司巴丁(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