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红花
正名: 藏红花
拼音: Zanghonghua
别称: 洎夫蓝、番栀子蕊、撒馥兰、撒法郎、西红花
什么是藏红花?
藏红花是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干燥柱头。
藏红花味甘,药性平。归心、肝经。
藏红花的主要成分有类胡萝卜素、挥发油、黄酮类、维生素类等,其中类胡萝卜素为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规定,干燥的藏红花药材和饮片中,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的总含量不能少于10.0%。
功效与作用
藏红花具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的功效。
藏红花可用来治疗经闭癥瘕、产后瘀阻、温毒发斑、忧郁痞闷、惊悸发狂等。
现代研究表明,藏红花具有抗凝血、抗肿瘤、降血脂、抗炎、镇痛、改善学习功能等作用,可用于治疗高脂血症、慢性病毒性肝炎、冠心病心绞痛。
用药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对藏红花过敏者,禁止使用。
如果您在近期有过手术史,请务必告知医生。
手术前务必告知医生你是否在服用该药,手术前你可能需要暂时停用藏红花。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胃溃疡、慢性胃炎、房颤、肝脏病变、肾脏病变者,请务必告知医生。
如果你在服用其他药物,请务必告知医生。
藏红花会增加出血量,月经过多女性忌用。
藏红花增加流产概率,孕妇慎用。
哺乳期女性使用,请务必咨询医生。
如何使用藏红花?
藏红花可煎汁服用,也可开水冲泡后服用。服用时要遵医嘱,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煎汁内服时,每日常规用量为1〜3克。
藏红花可与当归、独活、人参等中药配伍泡酒,内服可扶正散寒、化湿通络、强筋健骨,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
服药期间我应该避免什么?
生冷、油腻、辛辣食物以及茶类可能会降低药效,食用前请咨询医生。
药物毒性与副作用
藏红花无毒。
过量服用,出现以下情况时,请立即停用。
呕吐
肠绞痛
胃肠出血
过量服用,出现以下情况时,请立即停用,并就医治疗。
血尿
神志不清
惊厥
我该如何选购藏红花?
藏红花的道地产区在西班牙等地中海沿岸地区,我国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地也产。藏红花为线形,具有三个分枝,整体为暗红色,上部比较宽并且略扁平,顶端的边缘有不整齐的齿,里面有一条短的裂隙,下部有时残留一小段宽黄色的花柱。藏红花体质轻,质地松软,没有油润的光泽,干燥后质地脆,容易断。香味特异,微有刺激性,味道微微发苦。
好的藏红花粉为暗红色,没有杂质,花柱少。
避光、密闭放于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保存,注意防虫蛀。
以藏红花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有哪些?
定坤丹:具有滋补气血、调经舒郁的功效,用于治疗气血两虚、气滞血瘀引起的月经不调、行经腹痛、崩漏下血、赤白带下、血晕血脱、产后诸虚、骨蒸潮热。
仁青芒觉:具有清热解毒、益肝养胃、明目醒神、滋补强身的功效,用于自然毒、食物毒、配制毒等各种中毒症;“培根木布”,消化道溃疡,急、慢性胃肠炎,萎缩性胃炎,腹水,麻风病等。
点舌丸: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各种疮疡初起、无名肿毒、疗疮发背、乳痈肿痛等症。
双红活血胶囊:具有活血祛瘀、化培根黏液、活络通脉、调和气血的功效,用于治疗龙型心绞痛与血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硬化、脑血栓等。
藏红花和红花一样吗?
藏红花是鸢尾科植物红花的干燥柱头;红花为菊科植物干燥的管状花。二者功效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藏红花和红花都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都可以治疗经闭癥瘕、产后瘀阻。
藏红花还具有凉血解毒、解郁安神的功效,用于治疗温毒发斑、优郁痞闷、惊悸发狂等。红花还具有通经、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痛经、胸胁刺痛、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跌扑损伤、疮疡肿痛、斑疹色暗等。
用药误区
误区:任何人都可以服用藏红花。
因为藏红花会增加出血量,月经过多女性不能服用藏红花。
藏红花会增加流产概率,孕妇应该谨慎服用藏红花。
此外,过量服用藏红花可引起呕吐、肠绞痛、胃肠出血、血尿等不良反应,因此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其他注意事项
请记住:
使用中药材宜咨询医药专业人员。
用中成药治病必须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中药要远离儿童。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 维生素C(1091)
- 板蓝根(1029)
- 青霉素(901)
- 阿司匹林(796)
- 枸杞子(727)
- 菊花(689)
- 阿度西林(681)
- 黄连(646)
- 大山楂丸(616)
- 奥美拉唑(594)
- 甘草(581)
- 百合(473)
- 三七(446)
- 巴多昔芬(438)
- 增液颗粒(375)
- 生津消渴胶囊(342)
- 麻芩消咳颗粒(337)
- 英花片(336)
- 阿福特罗(329)
- 维A酸(328)
- 丙酸氟替卡松(318)
- 何首乌(316)
- 复方鱼腥草胶囊(314)
- 安胃止痛胶囊(307)
- 五灵脂(307)
- 醋酸甲萘氢醌(305)
- 氯拉洛尔(304)
- 哌拉西林(301)
- 环硫雄醇(299)
- 柳栎浸膏(298)
- 七子填精口服液(298)
- 青藤碱(298)
- 诺替西泮(296)
- 麻苏止咳颗粒(293)
- 阿洛司琼(292)
- 氨来咕诺(292)
- 猴头菌提取物(291)
- 己烯雌酚(289)
- 麦味地黄口服液(288)
- 巴柳氮(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