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药物百科   »  大蒜

大蒜

正名: 大蒜

英文名: Dasuan

别称: 独蒜、胡蒜、葫、青蒜、独头蒜

什么是大蒜?

  • 大蒜来源于百合科植物大蒜的鳞茎。

  • 大蒜味道辛,药性温。归脾、胃、肺经。

  • 大蒜的主要成分为含硫有机化合物和皂苷,其中皂苷为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大蒜中大蒜素含量不得少于0.15%。

功效与作用

  • 大蒜具有解毒消肿、杀虫、止痢的功效。

  • 现代研究显示,大蒜还具有抗菌、降低血液粘稠度、提高免疫力的功效。

  • 大蒜可用于治疗痈肿疮疡、疥癣、顿咳、肺痨、钩虫病、蛲虫病、泄泻、痢疾等。

  • 目前,大蒜还可用于口腔溃疡的治疗。

用药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 有大蒜过敏史的人,禁止使用。

  • 阴虚火旺者,不宜服用。

  • 眼睛、舌、喉、口齿等部位存在病变者不宜服用。

  • 如果您正在服用华法林等其他药物,请务必提前告知医生。

  • 孕妇忌用敷脐、作栓或灌肠法。

  • 大蒜外用对局部有强烈刺激性,能引起灼热、疼痛、发泡,不可过久敷。

如何使用大蒜?

  • 大蒜可煎汁内服,也可捣烂后冲服,也可生吃,服用时要遵照医生的嘱咐,不可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 内服时,每日常规用量为9~15克。

  • 外用时,可切片涂抹患处或捣烂后敷于患处。

    以大蒜3~4枚捣烂,加入适量麻油调匀,贴于患处,可治疗痈肿疔毒。

    大蒜切片外擦或捣烂外敷,或用凡士林制成软膏涂抹患处,可治疗癣疮瘙痒。

    生食大蒜,或用10~15克大蒜捣烂,用白糖冲服,可治疗湿热、饮食不洁等引起的痢疾泄泻。

    大蒜捣烂,凉开水浸泡12小时后,取汁液加白糖调服,可治疗肺痨、顿咳。

    下田前,将大蒜捣烂涂抹四肢,可预防钩虫感染。

服药期间我应该避免什么?

  • 外用时,避免长时间敷于患处,以免引起皮肤发红、灼热、起泡等。

  • 不可与华法林同时使用。

药物毒性与不良反应

  • 目前没有报道表明大蒜有毒。但是如果需要长期服用,请务必咨询医生。

  • 大蒜外用时,可能会引起皮肤发红、灼热、起泡等,这时要立即停止使用,停用后如果症状不能缓解,还需及时就医治疗。

如何选购大蒜?

  • 大蒜为类球形,直径3~6厘米,顶端略尖,中间有花葶,底部有须根痕。表面有白色、淡紫色或紫红色薄皮,基部有对数须根痕。剥去外皮,可见独头或6~15个瓣状小鳞茎。鳞茎瓣为卵圆形,一面弓状隆起,先端略尖,去皮后,可见白色、肉质鳞茎。大蒜气味特异,味道辛辣,具刺激性。

  • 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保存。

大蒜和藠头功效一样吗?

  • 大蒜和藠头都具有杀虫、解毒消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痈肿疮疡、钩虫病、蛲虫病等。

  • 大蒜还具有止痢的作用,可治疗泄泻、痢疾等;另外大蒜还可用于肺痨、顿咳的治疗。

用药误区

  • 误区:大蒜可以降血压、降血脂。

    现代研究显示,大蒜可以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改善血液粘稠度,但是并没有资料显示大蒜可以降血压、降血脂。

其他注意事项

  • 请记住: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