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药物百科   »  地耳草

地耳草

正名: 地耳草

英文名: Diercao

别称: 田基黄、小田基黄、田基苋、香草、雀舌草、荞壳草、合掌草、降龙草、跌水草、小元宝草、耳挖草、寸金草、七寸金、七层塔、一条香、金锁匙、红孩儿、田边菊、刘寄奴、痧子草、光明草、小王不留行、细叶黄、水榴子、观音莲、雷公箭、斑鸠窝、土防风、枫草儿、黄花仔、蛇喳口、禾霞气

什么是地耳草?

  • 地耳草是藤黄科植物地耳草的全草。

  • 地耳草味甘、微苦,药性凉。归胆、肝经。

  • 地耳草的成分包括黄酮、挥发油、氧杂蒽酮、间苯三酚等。其中,黄酮是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

功效与作用

  • 地耳草具有散瘀消肿、利湿清热的功效。

  • 现代研究表明,地耳草有增强免疫力、保护肝脏、抗菌、抗病毒、抗肿瘤作用。

  • 地耳草可以用来治疗跌扑损伤、湿热黄疸、疮疖痈肿,也可以治疗急、慢性肝炎等。

  • 研究显示,地耳草还可以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用药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 如果您有地耳草过敏史,那么禁止使用。

  • 脾胃虚弱者,请谨慎使用地耳草。

  • 如果您正在服用其他药物,请务必告诉医生。

  • 孕妇使用地耳草前,请咨询专业医生。

  • 哺乳期女性使用地耳草前,请务必咨询医生。

温馨提示

用药前,应咨询专业医生,并遵医嘱规范用药,可以有效降低服药产生的不良反应。

如何使用地耳草?

  • 地耳草煎汁内服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 地耳草的每日常规使用剂量为9~15克。入药剂量,遵医嘱使用。

  • 地耳草煎汁外洗患处,可治疗湿疹。

  • 地耳草捣烂取汁漱口,可治疗口腔炎。

服药期间我应该避免什么?

  • 油腻、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酒水和茶类等,可能会降低药效,食用前请咨询医生。

  • 如果药物出现变质迹象,请不要继续服用。

药物毒性与不良反应

未见文献报道地耳草有毒性作用。目前,也未见资料显示服用地耳草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果需要长期服用,请咨询专业医生。

我该如何选购地耳草?

  • 地耳草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浙江、江苏、福建等地区。

  • 地耳草为黄褐色,根须状。茎多单一,部分茎的底部有些许分枝,表面为黄棕色或黄绿色;质地比较脆,容易被折断,断面中空。叶子对称生长,没有柄;叶片为卵圆形或卵形,边缘整齐,没有锯齿。聚伞花序顶生,花朵为橙黄色或黄色,比较小,长有5片萼片和5片花瓣。地耳草闻起来没有臭味,尝起来味道微微发苦。

  • 放于干燥的地方保存,并注意防潮。

含地耳草的中成药有哪些?

  • 田基黄注射液:具有消肿散瘀、清热利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肝胆湿热引起的病毒性肝炎。

  • 中华跌打丸:具有消肿止痛、生肌止血、祛瘀活血、活络舒筋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风湿瘀痛、筋骨挫伤、创伤出血等。

  • 清肝败毒丸:具有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肝胆湿热引起的急、慢性肝炎。

  • 田基黄糖浆:具有消肿散瘀、利湿清热的作用,可以治疗肝胆湿热所致的病毒性肝炎。

地耳草和地胆草的功效一样吗?

  • 地耳草为藤黄科植物类中药,地胆草为菊科植物类中药。地耳草和地胆草都可清热消肿,治疗湿热黄疸、疮疖痈肿。

  • 地耳草和地胆草的功效区别:

    地耳草还可利湿、散瘀,用于跌扑损伤等。

    地胆草既还可入肺经,清肺热;同时还有解毒、利尿的功效,可用于感冒高热、咽喉肿痛、肺热咳嗽、目赤、痢疾。

用药误区

  • 误区:地耳草可治疗肺热咳嗽

    地耳草具有清热消肿、利湿、散瘀的功效,可治疗湿热黄疸、疮疖痈肿、跌扑损伤等。但地耳草主要入肝经和胆经,主要清肝胆湿热,清肺热作用不明显。因此,地耳草不能治疗肺热引起的咳嗽。

其他注意事项

  • 请记住:

    使用中药时,需要找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学和药学专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