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药物百科   »  丁公藤

丁公藤

正名: 丁公藤

英文名: Dinggongteng

拉丁名: Erycibes Caulis

别称: 包公藤、麻辣仔藤、斑鱼烈、麻辣子

什么是丁公藤?

  • 丁公藤是旋花科植物丁公藤或光叶丁公藤的藤茎。

  • 丁公藤为温性药物,味辛。归脾、胃、肝经。

  • 丁公藤的化学成分包括香豆素、多酚、生物碱等,香豆素是主要的活性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规定,干燥的丁公藤中,东莨菪内酯的含量不能少于0.050%。

功效与作用

  • 丁公藤具有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的功效。

  •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丁公藤有抗炎、降眼压、缩瞳、调节免疫力等作用。

  • 丁公藤可以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半身不遂、跌扑肿痛等。

用药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 丁公藤过敏者,禁止使用。

  • 身体虚弱者应该谨慎服用丁公藤。

  • 如果您正在服用其他药物,请务必告知医生。

  • 孕妇禁止服用丁公藤。

  • 哺乳期女性服用丁公藤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如何使用丁公藤?

  • 丁公藤内服时,要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 丁公藤的每日常规用量为3~6克。

  • 丁公藤配伍其他药物泡成药酒,可以内服,也可以外搽。内服多用于治疗风湿痹痛、手足麻木、腰腿酸痛等;外搽多用于治疗跌打损伤。

温馨提示

  • 丁公藤用量过大会引起中毒反应,一定要严格按医嘱用药,以免中毒。

  • 丁公藤有强烈的发汗作用,用药前应咨询医生,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服药期间我应该避免什么?

  • 生冷、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及茶类,可能会降低药效,食用前请咨询医生。

  • 如果丁公藤出现变质迹象,请不要继续服用。

药物毒性与不良反应

  • 丁公藤有毒,毒性成分是东莨菪内酯。

  • 丁公藤服用过量会引起中毒反应,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请立即停用,并送往医院急救,及时洗胃、服用阿托品类解毒剂等。

    呼吸急促

    血压下降

    四肢麻痹

    大汗不止

    心跳减慢

    流泪

  • 有报道显示,使用丁公藤注射液可能会引起剥脱性皮炎。

我该如何选购丁公藤?

  • 丁公藤主要产自广西、广东、海南、云南,以广西桂平市、上林县、上思县等地产量最多。

  • 丁公藤多为斜切的片或段,表面有些粗糙有浅浅的沟槽、不规则的纵向裂纹或龟裂纹、点状或疣状皮孔,外皮颜色为灰褐色、灰黄色或浅棕褐色,老的栓皮多剥落。质地坚硬,不容易折断,有许多纤维。切面为黄褐色或浅黄棕色的椭圆形,木质部导管为点状,异型维管束为块状或花朵状。丁公藤的气味清淡,品尝时味道也比较淡。

  • 好的丁公藤切面有花朵状的异型维管束。

  • 存放于干燥的地方。

以丁公藤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有哪些?

  • 海蛇药酒:具有舒筋活络、除风除湿、强身壮骨的作用,可以用于风寒湿痹、腰膝酸软、肢体麻木等。

  • 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具有活血止痛、祛风除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手足麻木、风湿痹痛、瘀滞肿痛、腰腿酸痛、跌扑伤痛等

  • 风痛药酒:具有散寒止痛、疏风通络的作用,可用于筋骨疼痛、腰背酸痛、四肢麻木、风寒湿痹等。

丁公藤和雷公藤功效一样吗?

  • 丁公藤来源于旋花科植物丁公藤,雷公藤来源于卫矛科植物雷公藤,两者都有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的功效,都可用于风湿痹痛的治疗。

  • 丁公藤和雷公藤的功效还有不同的地方。

    丁公藤还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等。

    雷公藤还有杀虫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麻风病、湿疹、疥疮等。

用药误区

  • 误区:丁公藤用甘草炮制可以完全去除毒性

    丁公藤有毒,毒性成分为东莨菪内酯,服用过量会出现大汗不止、四肢麻痹、心跳减慢、呼吸急促等中毒反应。炮制丁公藤时加入甘草,可以达到减毒的作用,但并不能完全去除丁公藤的毒性。因此,用药时一定要遵循医嘱,以免中毒,危害身体健康。

其他注意事项

  • 请记住: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